中國打造一艘排水量為18萬噸的雙體航母這一計劃只能算是中規中矩,從中 國將建第二艘航母的消息傳來,野心不應該滿足於如此噸級排水量, 從試圖撼動美國航母霸主地位來看,中國軍方將打造50-60萬噸級三體二層巨型航母,戰力將甩美軍10萬噸福特級航母幾條街。
自打中 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服役以來,中國就已經在籌備打造首艘國產航母。而從近日曝光的航母分段模型來看,中國軍方正在緊鑼密鼓的打造一艘巨型航母。可以肯定的是,中國首艘航母將以核動力的可能性不大,以核原料為動力的潛艇中國還只有兩艘,這說明核動力運用還不成熟,首艘國產航母,中國將採取蒸汽常規動力。
中國雙體航母效果圖
如果中國真有這個瘋狂的超級航母計劃,目前華盛頓的政 客們還不知該如何面對。現在顯然他們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當東方的紅色帝 國這個龐然大物毅然出現阻擋在他們航母群的前方,面對前所沒有的壓力,國會及五角大樓的政 客們會徹底的瘋狂。
雙體航母想像圖
目前,美國龐大的航母艦隊還從來沒有被另一個國 家超越,顯然會撼動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及其航母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到那時才會真正感受到來自中 國的威脅!美國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說服中 國停止這個瘋狂的計劃,畢竟艾緋嫡岢對中 國的影響太大了,有效的提升了中 國的信心和建造進度,而美國開始出 售給中 國幾艘準備退役的航母,並利 用有關渠道阻止這個會讓美國顏面掃地超級航母的制 造計劃。 而未來三到五年內中 國將首先推出兩艘排水量達6到7萬噸的國產航母,而且殲31完全可以作為與之相配的艦載四代機。
美國正積極聯絡中國周邊的情報機構,試圖刺探中 國航母建造的底細,從美國情報機 構掌握的信息來看,中 國疑似有七個船塢適合建造大型航母船體,包括中船工業和中船重工兩大集 團在大連、青島、葫蘆島、上 海和廣州等地的船場。
其中中船重工在葫蘆島的造船廠擁有巨大的封閉廠房,可進行航母模塊化建造,並能擺脫美國偵察衛星的監 視,而中船工業的長興島船廠、中船重工的大連船廠也最為可能建造航母。目前,外界關注的中 國航母動向已經從「遼寧號」轉向了中 國自主研發的航空母艦身上。去年就稱,中 國正在建造兩艘國產航空母艦,由上 海江南造船廠負責。
遼寧號航母
中國計劃將會在2015年完成首艘常規動力航空母艦(排水量在5-6萬噸)的建造工作,而首艘核動力航母預計將會在2020 年下水。就中 國的造船能力來說,兩艘航母開工並不存在技術上的困難,而且按照師承蘇俄的傳統和思維習慣來看,它未必不是一種選擇。
美國航母戰鬥群
不過,對中國同時建造兩艘航母的說法,建造兩艘航母是可能的,但不可能在初期建造階段同時開工,按照國外經驗,通常會相隔一段時間,畢竟對中 國來說,經驗的摸索,技術的積累,需要一定的時間消化,第一艘建造並下水了,第二艘再開始。
好消息!官媒首曝中國核航母突破多項關鍵技術
近日,美國《國家利益》網站刊文,稱中國沒有實力造核動力航母,多項關鍵技術落後。文章稱,中國不具備設計並建造體積相當於航母等大型軍艦的經驗,缺乏為此類軍艦設計並建造推進系統的必要技術。
「我國目前尚無建造核動力航母的經驗,但是否發展、何時建造核動力航母是國家軍事戰略決定的。核動力航母與常規動力航母相比,技術複雜、建造費用高。近些年,我國在裝備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許多關鍵技術正在或已經突破。」軍事專家、海軍裝備研究院某研究所研究員侯建軍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殲-15在遼寧號上起飛瞬間
侯建軍指出,核動力航母對技術的要求遠比常規動力航母要複雜得多。由於船體規模有限,不僅要能設計和研製高效、緊湊的反應堆,而且需要具備製作高濃縮燃料棒的能力。目前國外航母上用的加壓水堆主要由燃料、堆芯構件、反應堆容器、蒸汽發生器、汽輪機、輔助系統等構成。燃料棒在高壓容器內裂變產生熱量,利用在蒸汽發生器內產生的蒸汽帶動蒸汽輪機發電或驅動推進裝置,部分蒸汽還可用於蒸汽彈射器。
殲-15在遼寧號上起飛瞬間
侯建軍介紹說,美國船用反應堆的燃料濃度在93%以上,超過武器級的濃度,這樣才可保證使用幾十年不換料。民用核電站建在地面,有多座反應堆,可以相對頻繁地交替停機檢修和更換燃料。船用反應堆通常是使用20年左右才進行一次換料,換料時要將整個堆芯從船體中取出,不像民用堆那樣只更換燃料棒,必須在船塢內呆上幾年。這期間是不能使用的,所以航母在壽命期內頻繁換料是不能忍受的。船用堆的核安全要求也非常苛刻,因為幾千名艦員就生活、工作在反應堆附近,一旦發生問題,災難是不可想像的,因此其安全性、密封措施的要求都比較高。船用堆對控制技術也有很高的要求,民用堆啟動後一般是平穩運行的,而艦船時而要求高速航行,時而停泊要在港內,需要對堆芯熱能精確控制。
「這些關鍵技術的突破都需要我國裝備技術人才的不懈努力。」侯建軍說。
很多人知道,核潛艇和核動力航母的動力系統構成與工作原理基本是一樣的,美法兩國的首艘核動力航母的核反應堆都是在核潛艇的反應堆基礎上改進的。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滿載排水量42000噸,裝備2座K15壓水堆,該堆原是為凱旋級核潛艇設計的。
該文認為,中國擁有建造核潛艇的經驗,但目前還沒有準備好將其提升至適合航母使用的水平。
殲-15準備起飛
對此,侯建軍指出,「航母的核動力系統確實不是核潛艇的核動力系統的簡單疊加,二者有相似之處,但技術難度遠遠不同,技術突破確實需要時間」。
他告訴記者,「一般而言,航母的核動力系統要比核潛艇複雜,因艦艇噸位不同,對反應堆的功率要求不一樣,而且在機動靈活性、操縱性、艦機適配性等方面有較高要求,僅靠簡單複製或增加反應堆數量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殲-15掠過航母甲板
美國『企業』號航母裝備8座反應堆,不僅占用大量空間,而且在使用過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所以美國海軍在後來建造的尼米茲級航母上裝備了2座A4W反應堆」。
侯建軍最後特別指出:「外國媒體經常出於不同目的,一會兒鼓吹『中國威脅論』,一會兒又拋出『中國落後論』,我們不必當真。」
中國航母殺手作戰細節公開:美航母成活靶子
在今年的70周年抗戰勝利閱兵上,中國一舉展示了東風-21D型和東風-26型反艦彈道飛彈。這兩種反艦彈道飛彈的出現,著著實實讓國內外眼前一亮。而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9月4日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該公司詳細闡述了一項價值高達4.28億美元為期十年的新合約,這項合約是升級美國海軍「宙斯盾」作戰系統的硬體和軟體。考慮這項合約發布的時間,應該說美國軍方可能真的著急了。
航母想躲不容易
目前這兩種反艦彈道飛彈雖然還沒有做過打擊高速機動艦船的試驗,但可以通過航母執行任務的狀態中,可以分析出最佳的打擊時機。
東風21D飛彈
美國核動力航母在海上行駛時主要可以分為三個航行狀態。第一個狀態為巡航狀態,在這個狀態中,美國航母一般處於經濟巡航速度,其航速在20節左右。航母在發現來襲反艦彈道飛彈之後,會以一定速度轉向,並以最大速度逃逸。
第二種狀態是艦載機起降狀態。在艦載機起降的過程之中,美國的航母編隊只能逆風進行高航速的勻速直線航行,其航速在35節左右,且航速較為固定,持續時間一般較長。例如,白天一次回收16架飛機需要10~20分鐘,在夜間一次回收這種規模的飛機需要22~26分鐘。航母彈射起飛一個由20架飛機組成的攻擊編隊需要大約25分鐘左右,而如果出動架次加多,起降時間還會大大延長。在這個狀態之下,航母只能保持原有速度,或進行加減速直線航行,很難進行機動轉向。
東風21D飛彈
第三個狀態是出於補給狀態。美國航母編隊處於補給狀態時,整個編隊的航速只有5~15節,補給時間一般為2個小時左右。補給期間,多艘艦船需要並列航行,艦船之間只有40米~60米的間隔,隊形密集,很難做出機動。因此,在執行補給任務的航母編隊通常是無法進行有效的戰術規避的。
航母補給時最易遭攻擊
在艦載機起降狀態下,美國航母編隊以高達35節的航速行駛,而東風-21D型反艦彈道飛彈飛臨目標大約需要10分鐘,因此從目標回傳到飛彈準備,再到發起攻擊,最多只有16分鐘的時間。因此攻擊艦載機起降狀態下的美國航母編隊,在時間方面顯得略為緊張。
東風21D飛彈
如果航母處於東風-21飛彈的最大射程上,稍微有所不慎就會丟失戰機。而且在這個時間段內,東風-21D型反艦彈道飛彈只能進行一波齊射。實際上還有一個情況,即東風-21D型反艦彈道飛彈必須實現首批命中,並能夠將航母打停,為後續飛彈發起攻擊贏得時間。
東風26
東風-21D型反艦彈道飛彈攻擊美國航母的最佳窗口期是其航母編隊進行在途補給的時期。這個狀態之下,美國航母編隊必須確保2個小時左右的穩定航向和航速,而且其速度是三個狀態中最低的,僅有5節~15節。在2個小時內,即便是美國航母編隊進行應急處置,也會留給東風-21D型飛彈進行多波次攻擊的時間。
在某些時候,美國航母編隊甚至不惜開到海岸400千米的距離實施作戰,以提供更密集的打擊波次,那麼相應的補給就不得不靠前。這種情況下,東風-21D型飛彈將具備在補給狀態下打擊美國航母的機會,並擁有進行多波次齊射的攻擊窗口。但是,距離海岸400千米的範圍之內,航母編隊已經處於艦載機和岸基反艦飛彈的攻擊距離之內。除非萬不得已,否則是不敢拿價值幾百億美元的航母戰鬥群來開玩笑的。
躲到射程之外才能保全
東風26
美國航母編隊在執行高烈度任務的時候,通常要三天進行一次補給。而執行補給任務時,美國航母編隊極有可能進行回撤,補給完之後才趕往前方戰區。因此某種程度上,東風-21D型反艦彈道飛彈的射程是不夠的,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要研製東風-26型飛彈的反艦型號。在東風-26型飛彈的威懾之下,美國航母不得不躲到4000千米距離以外的地方進行補給。這一點對於美國海軍來說是難以忍受的,因為前方一旦爆發戰事,需要航母編隊抵近戰區提供空中打擊支援。
東風26
綜上所述,我國反艦彈道飛彈打擊美國航母編隊的最佳窗口期是它們在執行補給任務之時。這需要有足夠強大的情報能力,也需要足夠快的反應時間。如果航母在5節~15節速度的情況下,東風-21D型和東風-26型飛彈的攻擊成功機率將大大提升。
近日網絡上出現的一組圖片,再次引發了一輪「國產航母上船台」的熱潮。圖片顯示,大連造船廠疑似在建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001A型。該艦4月份上船台,如今該船隻的艦體線型已經非常清晰,可輕易分辨出它採用了大型民船上很少見的外飄船體高速線型。
幾乎所有軍迷都知道「航母八月上船台」的江湖傳說。這句話雖然已經成為軍事愛好者之間用於調侃的短語,但近日網絡上出現的一組圖片,再次引發了一輪「國產航母上船台」的熱潮。圖片顯示,大連造船廠疑似在建造排水量約數萬噸的大型軍用船隻。有傳言稱,這一大型軍用水面艦艇有可能是我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001A型。
網上流傳的航母分段圖
香港媒體就國產航母問題採訪到了多位解放軍高級將領,首次證實國產航空母艦已經開始建造。米爾軍事論壇 bbs.miercn.com 海軍技術少將馬偉明更是透露,中國航母使用的電磁彈射器也已經進入工程狀態,等於宣告研製成功,並稱中國航母電磁彈射器的先進程度甚至比美國更優。
此時距離遼寧號航母服役的2012年已有兩年多的時間,根據軍方證實的國產航母開建消息推算,國產航母的立項時間早在遼寧號航母服役之前就已經啟動。可見中國軍方對於航母這一戰略裝備的需求程度。
航空母艦彈射器構件
中國為何急於開建國產航母?
為經濟發展保駕護航是主因,時間進入2015年按照實際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超越美國,按照GDP計算中國也是僅次於美國的經濟超級大國。所以中國更需要一支符合自身國際地位的海軍力量。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也由過去的高耗能發展模式開始進入調結構的低耗能高技術的發展模式,由此帶來的效應是大量低產值外資外企開始向國外轉移,中國人也在利用積累了三十多年的財富開始走向世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構想就是走出去戰略的經典寫照。
為一帶一路保駕護航也是中國急切發展航空母艦這種遠洋作戰平台的原因。
近幾年隨著中國的不斷崛起,美國也認識到了中國足以挑戰其霸權地位的潛力,因此加緊調整強化亞太聯盟,企圖通過軍事手段讓中國人過的不那麼順風順水延緩美國的衰落時間的到來。北京高層也正是看到這一外部威脅的存在,所以決定推進中國的航母之路。
據媒體報道稱,中國未來至少需要四到六艘航母,眼下已經開工的國產航母屬於滑躍式起飛的常規動力航母。與遼寧艦的變化差異不大,為什麼我們要急於開建一艘與遼寧艦相似的航母呢?
因為中國真的等不及了,美日威脅步步緊逼台灣問題懸而未決,這些都是中國急於改變海軍力量現狀的現實原因。為了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多艘航母,我們制定了一個航母發展的時間規劃:
中國第二艘航母(第一艘國產航母)交付時間:2019年
第三、四艘航母交付時間:2022年左右
其中第三艘航母為雙蒸汽彈射起飛的常規動力航母(類似美國的小鷹號航母)米爾網 www.miercn.com 第四艘航母為電磁彈射起飛的核動力航母(類似美國的福特級航母)。
艦用燃氣輪機
國產航母之所以順利推進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攻克航母心臟病——重型燃氣輪機研製成功
3月3日,中航工業黎明承擔的國家「十一五」「863」計劃先進能源技術領域重大專項——「中低熱值燃料R0110燃氣輪機研製及其在IGCC電站中的工程應用示範」課題,通過國家科技部高技術中心組織的驗收。
中國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
朋友們看到這裡有沒有感受到什麼是真正的大國實力,也就只有中國敢於對航母這一戰略級裝備進行批量生產。
未來中國需要多少艘航母?這個答案誰也回答不了,不過根據中國海軍的拓展需求,即使是有10艘航空母艦也是不為過的。
位於上海的江南造船廠長興島造船基地,也已經開始設計建造中國首艘8萬噸核動力航母。而隨著媒體對中國電磁彈射器研製成功的曝光,外界普遍認為上海江南造船廠正在建造的核動力航母將與美國福特級航母相匹敵。
上海江南長興造船廠也稱為中船長興造船基地,隸屬於上海江南造船集團,於2008年6月3日正式告別故土喬遷長興島。上海江南長興造船廠位於上海市崇明縣長興島的東南端,於2005年6月3日正式開工建設。
中船長興造船基地
一期工程占地面積560公頃,使用岸線3.8公里,建造4個大型船塢,年造船生產能力450萬噸,共有3條造船生產線。它是我國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最具國際競爭力的造船基地。
長興造船廠有能力建造大型艦隻,包括航母,該廠最大的船塢長達580米、寬120米,足以建造類似瓦良格號級別的航母。
2013年8月加拿大媒體曾報道稱,中國上海的江南長興島造船廠已經在室內船台上完成了一段航母分段模型的建造。文章稱,中國海軍的領導人參觀了這一模型,模型以全尺寸方式模擬了航母的一個分段,這意味著中國航母的建造是採用分段技術,最後組裝的建造方式。
近日,谷歌地圖也對江南長興島造船廠地區的數據進行了更新,所謂的中國航母分段模型的衛星圖也隨之曝光。在谷歌地圖上,還可以通過測距工具測量這一航母部件的尺寸。
那麼真實的長興島造船基地到底是什麼樣子?工藝水平是否能令熱心國防的軍迷們滿意呢?有媒體記者在參觀長興島船廠之後作了有限的報道,其中有些重要信息可能為期待國產核動力航母發展進度和關注中國驅護艦建造水準的軍
上海中船長興造船廠800噸門式起重機
報道稱:記者搭乘的拖輪靠上長興島某造船廠碼頭。只見鮮紅色的龍門吊在藍天下格外醒目,干船塢里數艘30萬噸巨輪即將完成安裝,操著各種口音的數萬名技術工人忙忙碌碌,與來自十幾個國家的造船工程師一起,建造中國海洋裝備業的夢想。
建設者為這裡起了一個吉祥的名字──江南長興。「大國巨艦」的夢想,即將在此啟航。與現場一位工程師攀談得知,江南長興基地工作的大部分工程技術和管理人員,都是周一清晨從市區乘船上島,周五再返回市區過個周末。
工作日就住在島上專門建設的員工公寓,「生活是比較枯燥的,除了工作還是工作」。(必須向戰鬥在生產一線的軍工造船人致敬)。
圖為江南造船廠
三號線為軍工造船線,由部隊守衛等級森然
在江南長興造船基地,自西向東並列著三條被稱為「造船生產線」的項目基地,分別交由中船集團旗下在上海的外高橋造船、滬東中華造船、江南造船三家企業建設和發展。
其中,最西邊的一號線主要建造VLCC和VLOC(**型礦砂船),由外高橋造船公司負責;中間的二號線主要建造高附加值的大型貨櫃船,由滬東中華負責;最東面的三號線最為神秘,由江南造船負責,主要建造軍用艦船。
由於造船行業事關商業機密和技術控制,因此保衛工作很是嚴密。「一號線、二號線雖然保衛人員眾多,但其實都是企業自己從社會上聘請的保安。三號線則大不一樣,有專門的部隊駐紮保衛,而且最近還多了很多安全人員,在三號線周邊布置了細密的『流動哨』,我們都看到過」。
圖為江南造船廠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將要在這裡誕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三條「造船線」之間,原本有一條寬闊的水泥路相貫穿,也是所有人去往員工公寓的必經之路。但據島上的工程師透露,「今年3月份之後,這條路就不讓走了,原因是『三號線』那裡封路了,大家下班回宿舍只能繞道」。
焊接車間的工藝水平超乎想像,讓人對國產軍艦信心倍增
記者在島上某造船廠的**型「裝焊車間」內看到,這裡與汽車廠的總裝生產線極為類似,但造船廠的各種設備絕對都像「變形金剛」一樣的巨型化。與傳統的鐵錘加電焊的造船模式不同,這裡工人手中的「工具」是電腦鍵盤和觸摸式控制屏。
在這座車間裡,一塊寶鋼產的約10米×3米的船用鋼板,通過龍門吊放入生產線後,就會由日本進口的先進數控電焊工具機整體焊接成形,整個過程只看到一小團明亮的藍色火花,煙塵及焊渣都會被同步吸走。
圖為江南造船廠展覽圖
隨後,這10厘米厚的鋼板又由上海產的等離子數控焊機整體切割成需要的形狀,再交由技術工人實施組件精密焊接和打磨。等到下線時,原本平整的鋼板已被加工成形狀各異的「造船模塊」。
等待運至干船塢中進行組裝。整個過程就像搭積木一樣清晰。該車間每根立柱上都設置了宣傳標語。內容多為倡導安全、鼓勵敬業的內容。
在車間最中間部位的一幅標語格外引人遐想──畫面中,湛藍色的大海遼闊無際,中國海軍現役最新銳的168、169、171三艘飛彈驅逐艦劈波斬浪,排成一列駛向前方。標語最上方,則用「我的品質就是中國製造」幾個大字點明了主題。
結語:筆者認為長興造船基地的安保由部隊負責,防衛等級森嚴,只能說明這條線是軍用船舶專用建造線,並不能說明現在這裡一定在建造航母。
圖為江南造船廠
不過通過媒體報道可以看出兩點,第一是長興造船基地有能力建造中國首艘核動力、直通甲板彈射起飛航母;二是從焊接車間工藝水準來看,中國造船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這才是我們對中國自主核動力航母期待的信心所在。
中國海軍正建第二艘航母:為了保證石油安全
美國網站5月27日發表題為《美國請注意:到2030年中國可能將擁有415艘艦艇》的報道稱,美國海軍一名前高級軍官預測,到2030年中國海軍將擁有約415艘艦艇。
在美國海軍軍事學院中國海事研究所年會上,太平洋司令部前情報官員詹姆斯·法內爾作出了這一預測。
據美國媒體報道,法內爾預測,中國將在15年後擁有驚人的99艘潛艇、4艘航母、102艘驅逐艦和護衛艦、26艘輕型護衛艦、73艘兩棲艦艇和111艘飛彈艇。中國海軍從而將擁有共計415艘艦艇。
同中國當前的海軍力量相比,這將是相當大幅度的提高。在最近一次對中國軍力進行的評估中,五角大樓說:「中國海軍目前擁有的艦艇數量在亞洲是最多的,有超過300艘水面艦艇、潛艇、兩棲艦艇和巡邏船。」到2030年很多中國軍艦可能會更加先進。
在近日的年會上,法內爾特彆強調了中國新推出的052D型驅逐艦。他稱該軍艦是「改變戰局者」,因為它將使中國海軍的遠洋行動範圍得到擴大。
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順利著艦
吉原俊井和詹姆斯·霍姆斯是《紅星照耀太平洋》一書的作者,當2012年有傳聞稱中國第一艘052D型驅逐艦下水時,他們就曾警告說:「中國海軍可能找到了它的主力水面戰艦。」
專家還強調,中國正尋求快速提高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中國海軍一大弱點的反潛戰能力。前美國海軍軍官克里斯多福·卡爾森對此表示同意,他說:「我們將看到一些在反潛戰方面非常巨大的變化。當他們熟練掌握這一能力時,我們將遇到麻煩。」
俄羅斯媒體5月28日報道稱,如果說中國過去的重點是陸軍,那麼如今則會將大量資金用于海洋。美國人認為,中國戰略的改變是因為北京覬覦南中國海乃至西太平洋的控制權。但專家認為,中國領導層首先關注的是確保從中東及北非進口石油的運輸安全。
殲15艦載機在「遼寧艦」上順利著艦
五角大樓不久前稱,中國海軍正在建造第二艘航母,大力發展潛艇及水面艦艇,並研製用於打擊距離本國海岸很遠的、包括美國軍隊在內的敵軍的飛彈。
美國媒體一篇文章中寫道,中國不僅打算保護近海,還欲將海軍軍力投射至公海。在北京看來,這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所不可或缺的,而美國卻對這一進程橫加阻撓。
中國已經有一艘航母了。如果它的航母建造計劃,即兩艘常規動力航母和兩艘核動力航母能在2020年之前完工,這意味著中國海軍的覆蓋區域會不斷擴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4010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