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驚奇!陝北高原竟養出南方大閘蟹!肉質鮮美更勝陽澄湖!短短兩年內已助數百農戶脫貧!

張無忌| 2017-01-12| 檢舉

大驚奇!陝北高原竟養出南方大閘蟹!肉質鮮美更勝陽澄湖!短短兩年內已助數百農戶脫貧!

大閘蟹竟然爬上黃土高坡了!

你吃過固城湖太湖陽澄湖大閘蟹,但你聽說過黃龍大閘蟹嗎?

黃龍縣位於陝西省延安市。

你一定想不到,南方的澄陽湖大閘蟹竟然在這個陝北高原的小縣城裡落了戶。

2016年11月1日,黃龍縣石堡鎮店子河村大閘蟹飼養戶張紅麗在為購買者捕撈大閘蟹(圖片來自新華社)

不僅沒有水土不服,這些螃蟹們還長得很肥美:去年11月在上海舉行的全國河蟹比拼競賽中,黃龍大閘蟹拿下了「金蟹獎」,原因是它「青殼、白肚、金腿、黃毛、美味」。

那麼,在乾旱少雨的黃土高原上,是怎麼養出南方大閘蟹的呢?

黃龍縣的一個大閘蟹養殖基地,工人張松慶在捕撈大閘蟹(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這事兒還得從3年前說起。

黃龍是個既無煤炭,也無石油的地方。

傳統的種幾畝玉米、養幾隻雞鴨,不僅致富無門,更是脫貧無望。

轉折點發生在2013年。

新華社報道稱,當時,黃龍縣委書記任高飛到江蘇泰州掛職交流,發現當地的大閘蟹賣得很好,又看到當地植被和黃龍差不多,就萌生了在黃龍養螃蟹的想法。

黃龍的植被和江蘇差不多?

沒錯,黃龍雖然在黃土高原上,卻不是你想像中的黃沙漫天、溝壑縱橫。

得益於連續多年的退耕還林和綠化造林,黃龍的林草覆蓋率達到了92%,堪稱鑲嵌在黃土高原上的一顆綠色的明珠。

而且,黃龍還有著豐富的水資源,水質優良,生態良好。

可有了這些條件,江南的大閘蟹就能在陝北高原生存了嗎?

它們會不會水土不服呢?

會不會「南橘北枳」呢?

據新華社報道,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黃龍縣政府從上海海洋大學和陝西省請來了專家,詳細分析黃龍和江蘇兩地的氣候、水質、土壤區別;

又從江蘇請來大閘蟹的養殖能手,在黃龍進行試點養殖。

2014年,大閘蟹試養成功!

黃龍縣的一個大閘蟹養殖基地,工人張松慶在捕撈大閘蟹(新華社記者 沈伯韓 攝)

黃龍的大閘蟹主要飼養在池塘里,螃蟹的品種是陽澄湖大閘蟹。

蟹池裡的水,是適合大閘蟹生長的當地優質水源;

再在池塘里種一些水草,螃蟹就有了良好的生長環境。

但是,水草要怎麼種?池塘要多久換一次水?平時要怎麼消毒?養出來了市場如果不認可怎麼辦?

所有的這些,對從沒養過大閘蟹的黃龍人來說,都是大難題。

因此,儘管試養成功的消息令人振奮,但還是很難向大家全面推廣。

於是,黃龍縣政府2014年開展了「飼養大閘蟹陝北精準扶貧」計劃。

新華網1月11日報道稱,縣裡的黨員幹部、外地專家和養殖能手聯合成立了大閘蟹養殖技術服務機構,為養殖戶免費提供蟹苗、防逃板、池塘水草。

還從江蘇請來養殖專家,定期為蟹農開展技術培訓。

黃龍縣大閘蟹養殖專職技術員馮萬能(左)、石堡鎮養殖技術員彭建民(右)在向飼養戶了解情況(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家住白馬灘鎮河西坡村的王乃林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從政府那裡領了2000多隻蟹苗,沒想到當年就賺了3萬元。

看到他賺了錢,村裡的貧困戶們也紛紛加入了養大閘蟹的大軍。

據新華社報道,從2014年到2016年,黃龍縣飼養大閘蟹的農戶由開始的2戶16畝增加到目前的48戶355畝,蟹池遍布全縣6個鄉鎮,大閘蟹成為黃龍縣的一大特色產業。

黃龍縣石堡鎮店子河水產養殖基地,該基地輻射帶動本村8戶貧困家庭飼養大閘蟹120畝,每畝純收入達8000元以上(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黃龍縣水務局局長王永剛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說,今年黃龍還要發展200畝左右的蟹池基地,爭取讓更多的人品嘗到優質生態的陝北黃龍蟹,讓更多的黃龍人脫貧致富。

黃龍的大閘蟹,以零污染,肉鮮膏肥著稱,個個青皮白肚、黃毛金爪、個大肉鮮,十分受市場青睞。

養殖戶們不僅將螃蟹賣向周邊市場,還利用QQ、微信等方式在網上銷售,每畝的純收入達到近萬元。

新華社報道稱,2016年,黃龍全縣成品大閘蟹已達11萬隻。

在陝北,可不僅僅只有黃龍養大閘蟹。

新華網2013年報道稱,陝西榆林市的靖邊縣有著陝北最大的大閘蟹養殖基地,產品遠銷湖北、內蒙古等地,供不應求。

據陝西日報2016年報道,榆林市的衡山區還開發了稻田養蟹的方法,將螃蟹養在稻田裡,一地兩用,一水雙收。養蟹稻田效益是單種水稻的1.6倍,畝產值高出1960元。

陝北高原上的人們,不僅吃上了自家門口的大閘蟹,還借著大閘蟹一舉脫貧。

黃龍縣圪台鄉的養蟹老農趙愛民在接受陝西日報採訪時,開心地說:「就讓這『橫行霸道』的小螃蟹,帶我走上發家致富的道路吧,哈哈哈!」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3968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