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國與中國接壤,50年間不停的騷擾中國,害的中國領土損失不小

萬事菱| 2016-12-19| 檢舉

明朝建立初期,國家處於百廢待興的階段,朱元璋一直著力於中原地區的管理,一直到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任命沐英為大將,率兵來到了雲南邊境進行肅清,因為那裡一直殘存著元朝的蒙古勢力。

之後,沐英被朱元璋封為了黔國公,沐英家族世世代代都留在了雲南邊境地區,鎮守著那裡,同時明朝政府在當地設立了多個管理機構,包括六個宣慰司。之後的一兩百年間,雲南邊境還算太平,雖然周邊部落多有侵犯,但是均被鎮壓下來。

一直到萬曆年間,明神宗執政,雲南邊境南邊的東吁王朝開始壯大,經過多年的征戰東吁王朝漸漸兼并了緬甸多地,1581年,緬甸國王去世,其子繼承了王位,繼續沿襲父親的遺志,擴張著國土。戰火蔓延到了雲南邊境地區,自此明朝和緬甸的戰爭開始了。

由於明朝建國初期,緬甸就一直騷擾者雲南邊境地區,大大小小的摩擦一直發生著。到了萬曆十一年,摩擦發展成了戰爭,緬甸軍隊一度攻陷了雲南的施甸等地,這些地區飽受燒殺搶掠,緬甸部隊經過的地方几乎寸草不生,其作戰手段極其殘忍,對當地的百姓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傷害,而且對當地的社會也產生了惡劣的影響,面對如此境地,明朝政府不能一再忍讓了,於是決定發兵緬甸,收復失地。

明朝政府任命劉綎與鄧子龍兩位大將率兵迎擊敵軍,兩人各帶領一支部隊,雲南當地也有武裝力量,三支部隊在齊心協力的作戰之後,首先取得了攀枝花大捷,之後明朝部隊越戰越勇,在當地土司的配合之下,沒過多久就收復了施甸等失地。

明軍乘勝追擊,一年之後攻陷了隴川等地,還將緬甸的丞相岳風活捉,成為俘虜的岳風選擇了投降,緬軍的實力自此開始削弱,緬甸占領的地盤也全部被明軍收回。同時緬甸境內的諸多守將也向明朝政府投降,但是這場戰爭並沒有結束。

一年之後,緬軍再次集結力量進犯雲南邊境,但是在明將高國春的頑強抵抗下,緬軍再次失敗了。又過了一年,緬軍攻占了蠻莫,又與孟養暗中勾結,明朝政府也發現了其中的貓膩,出於避免戰爭的目的,明朝政府又想讓邊境地區一勞永逸,於是就派人招撫了蠻莫和孟養兩地的土司,並幫助他們收復了被占領的土地,可是三年之後兩人叛變。之後緬甸部隊還是不斷騷擾著雲南邊境地區,明軍忍無可忍再次派鄧子龍等人前去討伐,最後緬軍撤退。

沒過多久,緬軍又來侵犯,雖然明軍由於輕敵打了敗仗,但是緬軍也無追擊的能力,這場戰爭不了了之了,之後的幾次進犯也被明軍抵擋住了。直到1606年,明緬的戰爭告一段落,明朝為了解決自己的統治問題也無心再收復失地,同時緬甸內部也開始了自己的統一戰爭,無力再戰。自此明緬之間的戰爭持續了半個世紀之久,也迎來了尾聲。

一場戰爭肯定有利有弊,雖然明朝軍隊在抗擊外敵、守衛疆土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貢獻,但是戰爭對百姓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明緬戰爭對當地今後的發展帶來了很多麻煩。

首先,這場戰爭嚴重破壞了當地的經濟發展。明朝中期,中央政府開始重視與雲南邊境地區的部落展開經濟合作,雙方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經濟也開始步入正軌,商業、礦業的發展合作也十分顯著,但是明緬戰爭打破了這一派祥和的景象。

其次,這場戰爭給當地百姓帶來了不可磨滅的苦難。緬軍的殘忍讓百姓們屍骨不寒,多少無辜的人們慘遭迫害,當然還有相當多的百姓被活活餓死,因為雲南邊境地區交通不便利,糧食很難運輸,導致當地米價如天價,貧苦人家只能忍受著飢餓致死。

最後,這場戰爭改變了兩國的疆域,同時引起了民族矛盾。戰爭之後,明朝丟失了大部分土地,最後這些土地被英國殖民者霸占,由於獨立內地和緬甸的交流越來越少,同時也產生了不少矛盾和隔閡,緬甸內部的少數民族也和緬甸政府存在著種種矛盾。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37807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