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南:荒謬!美國航母滿世界跑,中國威脅你們誰了?
「中國威脅論」是哪一年產生的?似乎鼓吹這一理論的那些人也不太說得清楚。
有人說是因近年來中國增加軍費開支、進行武器採購、研發先進裝備產生的,於是「中國軍力威脅」「中國導彈威脅」「中國海軍威脅」「中國太空威脅」「中國潛艇威脅」「中國雷射威脅」「中國軍事不透明威脅」等便大行其道。
那麼,真的是這樣嗎?
(圖片來自網路)
「中國威脅論」並非根源於近期中國軍力的發展,在更早的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中國威脅論」就出籠了。
當時主要不像今天這樣圍繞中國軍隊的軍費開支、武器裝備大做文章,因為當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費開支實在太低、武器裝備實在落後,實在無法就此做文章,於是意識形態就成為做文章的主要題目了。
「紅色中國」的「共產主義擴張威脅」:向朝鮮半島的「擴張」,向印支半島的「擴張」。整個東亞、東南亞到處都是行將倒塌的「多米諾骨牌」,需要美國大兵不遠萬里來亞洲到處「防堵」,而且說「防不勝防」。
其實這也不算資格最老的「中國威脅論」。在新中國成立的久遠之前,19世紀後半期「中國威脅論」就出現了。當時美國掀起「排華浪潮」,白人種族主義者和勞工利益集團將大批湧向美國西海岸的華工視為「劣等民族和落後文化的代表」、白人「飯碗」的搶奪者、對美國主流文化形成「威脅」者,美國政府於1882年、1884年先後通過《排華法案》。
那個時刻正是中國日益衰落的時刻。衰落的中國依然對別人構成巨大「威脅」,這真是讓人哭笑不得的怪事:怎樣解釋你不是人家的「威脅」呢?
查看「中國威脅論」這部粗糙的歷史就能基本明白:這不是語言所能夠說清的問題,因為它根本就不是一個講道理的事情。
看看今日世界,美國全球駐軍,美國航空母艦全世界游弋,美國軍費開支佔全球軍費總開支的一半,太空中的美國衛星比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的衛星總和還多,美國海軍宣布要控制16條海上戰略通道,大西洋7條、地中海2條、印度洋2條、太平洋5條,囊括了世界上幾乎所有重要的海峽和水道。
冷戰結束後美國進行的「外科手術式」軍事打擊行動不算,能夠被稱為「戰爭」的大規模作戰行動,就有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
(圖片來自網路)
「9·11」事件後布希總統說,「任何地區的任何國家現在都必須做出選擇,或者跟美國站在一起,或者跟恐怖分子站在一起」;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說,「在追查任何涉案組織或國家時,美國享有不受限制的自由」。由此可以看出,什麼國家邊界、什麼國際法規和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國際組織,都不在美國眼裡。
2003年伊拉克戰爭得手後,這位據說「身體奇好、精神狀態奇佳」的美國國防部長,更進一步提出「10—30—30」的作戰構想,即一旦美國決定在全球某個地區動武,美軍必須能夠10天內部署到該地區,30天內摧毀敵軍,第二個30天再完成重組、做好到另一地區執行下一個任務的能力。
依照此設想,美軍必須在70天內打完一場仗並且完成投入下一場戰爭的全部準備。這真是前所未有的野心和胃口,無怪乎歐洲輿論驚呼「美國要準備一年進行5場戰爭」!
(圖片來自網路)
即使如此,世界各國的研究機構、學術團體、專家學者、新聞傳媒,或是政治人物也不見有人站出來,大聲訴說「美國威脅論」。似乎游弋在全世界的美國航母編隊、遍布全世界的美軍基地、能夠把地球毀滅數遍的美國核武庫、在全世界各個角落持槍荷彈的美國大兵,都不如標記「Madein China」的鞋子、襯衫、毛巾、玩具等日常用品和電冰箱、電視機、微波爐等家用電器對世界和平帶來得威脅大。
這叫什麼邏輯?
簡直異常荒謬!
這還不算完。
還有更荒謬、更可笑的!
2007年2月,日本自民黨政調會長中川昭一在名古屋演講時,竟然將「中國威脅論」進一步演繹為「日本淪陷論」。這位如此富有創造性的前小泉內閣經濟產業大臣對聽眾說:「2010年上海世博會結束,(中國)就有可能『非和平崛起』;要是把台灣列入其勢力範圍內,則下一個目標就是日本」,「今後15年,倘若保不住台灣(意指中國完成統一),20年以內,恐怕就輪到日本成為中國的一個省」。
(圖片來自網路)
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道理來回應這些近似夢囈的奇談怪論?在日本方面傾其全力想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時候,我們是否需要像掃盲一樣告訴這樣的日本政客,聯合國憲章規定的國家獨立權、領土管轄權、平等權和自衛權,既是一個國家最基本的權力,又是地區秩序和國際秩序的基礎。中國人民對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國家統一、民族尊嚴的追求,是世界上包括日本在內所有國家的基本追求。任何主權國家的這一基本追求,若遭受到任何方面以任何藉口的任何干涉、任何破壞與任何阻礙,都是對該國利益的最大侵害和對該國人民感情的最大冒犯。
正是基於此,國際社會不難理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在新聞發布會上有力的回應:中國擁有漫長的陸地和海洋邊界線,保持國防力量來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以及國家的統一無可厚非;日本的面積只相當於中國的二十五分之一,人口只相當於中國的十分之一,軍費開支卻比中國多得多。
秦剛還說:「一個無論是人口,還是領土面積都比中國小得多的國家,卻維持著如此龐大的軍費,還在不斷地叫嚷中國的威脅,那麼它的目的,請問,真實的目的何在?大家不覺得奇怪嗎!」,「日方老是說,中國要增加透明度。我們也請日方增加透明度,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麼?那麼日方能否解釋一下他的一系列的軍事動向,包括將中國的台灣納入他周邊的法案,他的真實目的何在?」
其實他們的真實目的還用我們說嗎?就像中國那句老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我們中國,一百多年來反覆遭受列強入侵,不但多次被迫割地賠款,各個地區也被劃成不同帝國主義國家的勢力範圍,國家安全長期處於風雨飄搖的狀態中。歷史證明,一個國家不建立保衛自己利益的力量和意志,迎來的絕對不是安全時刻,而是屠宰時刻。
新中國成立前夕,毛澤東說:「中國必須獨立,中國必須解放,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不容許任何帝國主義國家再有一絲一毫的干涉。」這句話代表了整個中華民族的百年心聲。中國獨立自主了,中國快速發展了,中國不再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了,中國決心建設一支與國家地位相適應、與安全威脅相對應的武裝力量了,就成「中國威脅」了嗎?
2005年6月在新加坡召開亞洲安全會議,美國國防部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日本防衛廳長官大野功統聯手指責中國,拉姆斯菲爾德的質疑成為媒體最常引用的話:「既然沒有任何國家對中國造成威脅,中國增加軍費開支、購買軍備和進行現代化建設,究竟想幹什麼?」
拉姆斯菲爾德先生如此健忘,僅僅三個多月前,他們還在一起搞「美日2+2會議」,宣布以台灣海峽安全為美日共同戰略目標,這就沒有對中國國家主權和安全形成威脅嗎?如果哪兩個國家以美國佛羅里達海峽安全為他們的共同戰略目標,美國能不感受到威脅嗎?還不用說美國至今對台售武,這難道不是國際關係中極其荒謬的事情:既宣布承認和尊重對方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又在向對方某一地區出售武器,助長該地區的分裂傾向,還說是為了「軍事平衡」,那麼它是否也能夠容忍別的國家到其內部去搞這樣的「軍事平衡」?
(圖片來自網路)
這就是我們面對的「中國威脅論」。按照這種邏輯,你就是一隻和平鴿,在別人眼裡仍然也是威脅。
但我們仍然必須對別人說清楚,甚至需要非常耐心地說清楚。不是對「中國威脅論」的發起者——那些人頭腦中的東西不是我們的道理能夠說服的,而是針對旁觀者和旁聽者。畢竟世界輿論的主導權沒有掌握在發展中國家手中,畢竟謊言重複若干遍也有可能變成「真理」,畢竟我們必須適應這個世界,哪怕現存的秩序有多麼不合理。
面對今日世界我們別無選擇,我們必須主動,尤其當別人向我們身上潑污的時候,我們不能放棄話語權。這種時刻的沉默以對,不能稱為韜光養晦。我們有發言的權力。我們有威脅的現狀。我們有和平的傳統。我們有和諧的追求。我們中國人從來不威脅別人。我們中國人也從來不怕別人的威脅。
更加重要的是,只要我們努力闡述真相,世界對真相是不會無動於衷的。
2006年,美國國防部的《中國軍力報告》出籠後,在美方也遭到質疑。很多研究中國問題的專家都用了「誇張」這個詞來形容五角大樓的這份報告。
華盛頓智庫卡托研究所的卡彭特說得更加直白:「我們的軍事預算從任何合理的標準來看,都是過度的,不論是為了應付中國成為長期威脅,還是為了反恐戰爭」,「任何同反恐沒有關係的安全開支,都把中國當作花費的藉口了」,「就因為中國在二三十年後可能成為美國的安全挑戰,我們現在每年就要花上5000億美元搞國防,實在說不過去」。
(圖片來自網路)
不僅「中國軍事威脅論」遇到反對聲浪,其他版本的「中國威脅論」也有不少人反對。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蓋保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國經濟問題專家博特利爾、摩根斯坦利首席經濟師羅奇、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迪、卡托研究所貿易問題專家伊肯森等有影響的經濟學者都在各種場合批評「中國經濟威脅論」。
在歐洲,德國《每日鏡報》發表文章說,中國的發展不應令西方擔憂;義大利《新聞報》發表文章指出,「中國的發展已令整個世界發生了系統性的變化」,西方有必要重新認識中國的作用。法國前總理拉法蘭也指出,不能再用「善惡二元論」來看待中國,而應尋求共同的成功。
這些聲音無論是來自利益,還是來自良知,都被我們歡迎,因為有助於澄清被扭曲的事實。我們也明白,要從根本上消除「中國威脅」的論調也許很難,也許我們長期不得不在這種論調的伴隨中發展和成長。但絕對不能讓它的存在干擾了我們實現民族復興的決心,影響了我們前進的步伐。
這就是面對「中國威脅論」,我們應有的氣度和格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37050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