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終於祭出大招 警告西方別欺人太甚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也是算帳的好時節,秋後算帳,還有一句更通俗的話,叫作「別看現在鬧得歡,小心將來拉清單」。

先來看一則報導,國家發改委12月7日宣布,依法對美國美敦力公司(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的價格壟斷行為,作出1.185億元的行政處罰罰款。這起案件,也是我國在醫療器械領域的反壟斷第一案。

醫療器械領域之黑,其實大家都知道。而高價的醫療器械,導致了高漲的醫療成本,最後這些成本最終轉嫁給患者,或者轉嫁給社會(從醫保報銷成本里)。近些年醫患關係緊張,這也是一部分的原因。而在一線治療的醫生,往往成為醫鬧事故的受害者。

在我國,高端醫療器械中逾八成被外國跨國企業壟斷;外國醫療器械在我國大醫院占有率超過70%。

在這種高度的壟斷情況下,外企達成了高度的價格默契,不僅不降價,而且還利用壟斷地位,把官員、醫院拉下水,壟斷了定價權。然後在各個環節坐地分贓。——他們的勢力強到什麼地步呢?發改委到上海調查美敦力公司的時候,還被圍了6個多小時。

中國不是製造業強國嗎?為什麼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地位如此尷尬?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個課題,那就是在儀器儀表領域,中國目前的地位,距離世界強國還很遠。

本來嘛,落後不要緊,奮起直追就是了。但是無論哪個行業,在對手占盡優勢的情況下,總需要一個好的發展環境,國產產業才可能發展得起來。

國外廠商通過技術優勢,加上暴利的分配(買通從官員到醫院各個環節),導致國產器械很難進入醫院,而醫療器械的研發成本極高,如果沒有市場支撐,或者只能占領低端市場,那麼國產醫療器械,就很難有出頭之日。

所以,國家此次出手,其實有幾個方面的意義,一方面自然是營造一個公平的產業發展環境,讓國產的醫療器械,有機會成長起來;一方面是反腐的需要,須知這醫療器械領域,腐敗的鏈條很長,而腐敗的成本,是整個社會來買單。

【反壟斷,豈止是在醫療器械領域】

當然可以更深一點地思考,國家能夠祭起反壟斷的大招,說明在這個領域,國產的設備已經取得一定的突破,至少在中端的領域,可以和國外產品一較短長,否則這罰款就沒了意義。——你前腳罰款,人家後腳換個名目繼續銷售,照樣腐敗,照樣壟斷,一樣做暴利生意。

除此之外,選擇在這個時機收拾這個領域的外企,也是到了秋後算帳的時機了。很多外企,聽上去高大上,但是在中國做買賣之黑,可以說是不擇手段。在中國尚未發展起來的時候,需要引入這些外企,一來創造就業稅收,二來也可以引進先進技術。

所以,早年進入中國的外企,雖然做生意很黑,但是政府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技不如人,那也是沒辦法的事。

在改革開放前面那些年,那些外資企業,不知道陰走了多少中國人的血汗錢。這裡舉一些例子:

高端汽車領域,屬於高度壟斷,不僅價格壟斷,而且零配件的供應也是壟斷的。按照4S店提供的高檔車零配件價格計算,你要是買一部奔馳高檔汽車,把車子拆了,賣零部件可以賣出12輛奔馳來。

早年奧迪汽車賺錢的時代,甚至某位副國級的周姓落馬官員,動用關係在江陰老家給自己親戚搞奧迪的4S店。奧迪汽車當年可是「官車」,有很高的江湖壟斷地位。

美國的高通公司,利用自己在3G時代的基礎專利壟斷優勢,以極苛刻的條件,要求中國的廠商配合。(後來華為海思出道以後,高通被發改委罰款60多億人民幣)。

不僅歐美已開發國家玩這把戲,2008-2010年,韓國糾合台灣的面板供應商,製造價格操縱,惡狠狠地擺了中國一道。(後來被西方人罰款,又被中國人罰款,參見前作《面板產業恩仇錄》)。

日本的汽車零配件產業,也製造了價格同盟,涉嫌壟斷,後來也被調查處以罰款。

這些年,這一樁樁的陳年舊案,紛紛被翻了出來,尤其是十八大以後,在中央政府重拳反腐的背景下,這些不擇手段的企業,紛紛被曝光。

【反壟斷必須先行】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當年中國技術不行。在諸多高端領域,幾乎都是空白,自然需要國外的產品。而國外的這些公司,很快在中國代理商的教唆之下(其實誰教唆誰還不一定呢),迅速適應了中國的國情,學會了一整套的腐敗潛規則。

這些外企,利用壟斷品牌帶來的巨大利潤,腐蝕整個社會的決策層、監管層、採購層,製造了一條長長的商業腐敗鏈條。

我們常常習慣性地把腐敗和黨政機關聯繫在一起,實際上,商業領域的腐敗,更嚴重,更難監管,而且危害相當大——抬高了整個社會的成本,敗壞了整個社會的風氣。

因此,反壟斷之前,需要做的就是反腐敗,打掉這些壟斷企業的保護傘。中央政府敢於重拳出手,說明從嚴治黨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那些早年賺得盆滿缽滿的外企,如果還死守原來的一套生意方式,早晚會栽在這上面。中國的小本子,記帳可清楚了,不是不算,是時候未到。時機一旦成熟,新帳老帳一起算。

什麼時候算時機成熟呢?如果中國掌握了相關領域的技術,外企還企圖玩那一套高價壟斷的把戲,註定好日子長不了。在很多領域,中國製造起來以後,外企不管怎麼玩手腕,最終難逃敗走結局。

那麼,中國如今祭起反壟斷的大招。是不是中國不歡迎外企了呢?非也!中國歡迎一切守法經營的外企,包括日本韓國的外企。中國的市場足夠包容,只要你遵紀守法,老老實實掙該掙的錢,解決就業問題,依法納稅,中國自然是歡迎的。

那麼多的網際網路企業,都在美國或者香港上市。嚴格算起來,阿里、騰訊、百度、新浪、sohu、網易等等,按照持股的比例計算,這些企業實際上都是外資企業。

雖然他們經常越界,但是整體上還算守法,所以中國政府有時候拿他們開開刀,罰款也不過幾十萬幾百萬,(阿里控股的恒生電子,被罰了幾個億,那是操縱證券市場了),偶爾也警告一下。

中國終於祭出大招 警告西方別欺人太甚

嚴格算,他們也是外資企業

可見,即使是秋後算帳,中國政府還是有理有利有節地處理,不會趕盡殺絕。

那些抱怨中國政府秋後算帳(卸磨殺驢、或者兔死狗烹)的,不妨對比一下中美兩國的做法。在中國,即使是非常出格的壟斷企業,中國都不會罰得這企業倒閉。

中國終於祭出大招 警告西方別欺人太甚

要是落在美國人手裡,下場就要慘多了,德意志銀行、BP石油、大眾汽車、豐田汽車……一長串的歐洲日本韓國大企業名單,你問問他們,到底願意被中國人秋後算帳,還是願意被美國拿捏把柄往死里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3690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