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在史丹福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提到他自己曾經學習很差,高考考了三年才考進大學。後來馬雲期望自己能去哈佛學習,申請了十次,但全都被拒絕。
2001年,阿里巴巴在度過金融危機後,馬雲便受到了哈佛大學的邀請,講述一下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中,阿里巴巴為何能在金融危機中活下來。當時馬雲很興奮,並總結了3點,這3點學生聽了都樂了,哈佛教授卻感到十分氣憤:
1、阿里巴巴沒有錢。
2、馬雲不懂技術。
3、馬雲從不計劃。
阿里巴巴金融危機存活的原因之一:阿里巴巴沒有錢
馬雲在創業之前,是一名老師。後來馬雲到了外經貿部工作,一個月也就4000塊錢。馬雲開始創業的啟動資金一共只有5萬塊錢,花任何一分錢都需要精打細算。當時馬雲的競爭對手各個都比馬雲強,有著雄厚的資本。所以馬雲後來總結出一個道理:很多創業者失敗不是因為沒有錢,而是因為錢太多,當遇到問題只想到用錢解決時,才是真正的問題。公司的錢就像國家的軍隊,不可以亂動。但是一旦動起來,就必須要贏。
阿里巴巴金融危機存活的原因之二:馬雲不懂技術
馬雲雖然曾是一名老師,雖然英語水平很高,但是對於網際網路技術,他是完全的一竅不通。馬雲根本不知道什麼是coding,網際網路是如何運作的。不過正是因為馬雲不懂技術,所以阿里巴巴的技術工程師們在馬雲的心裡,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工程師從不會和馬雲產生爭執,因為馬雲不知道應該怎麼干。馬雲不懂技術,但是他尊重技術、欣賞技術、敬畏技術。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技術工程師,馬雲的「空想」才能變成現實。
在金融危機的那段時期,不懂技術的馬雲就充當起了產品測試員。因為當時阿里巴巴的客戶,80%和馬雲一樣,不懂技術,只要好用就行。所以只要馬雲覺得好用,就採納;不好用不會用,就再去修改。馬雲認為,如果阿里巴巴的產品需要一本說明書才能操作的話,那就死定了。
阿里巴巴金融危機存活的原因之三:馬雲從不規劃
馬雲認為,在上世紀90年代末,商業計劃可以說是毫無用處。馬雲也曾在矽谷寫過一次商業計劃,但是給風險投資商看了之後,得到的只是一個「No」字。從此馬雲就再也不寫商業計劃。因為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誰都不知道,計劃越是詳細,越是在欺騙別人,欺騙自己。人生就是一個計劃,擁抱變化,變化就是最好的計劃,但是千萬不能丟掉自己的方向感。
當然,馬雲解釋到不寫計劃的只有自己。身為CEO,可以沒有計劃,但是他的員工,真正做工作的人,還是得有自己的計劃的。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3615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