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周末都被支付寶刷屏了吧,當你在消費這次略帶低俗,沒有節操的傳播盛宴的時候,其實馬雲也悄悄從你這裡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事實上,就社交而言,阿里再一次向騰訊發起了挑戰,而這一次,馬雲終於贏得了勝利,至少目前看來是這樣的。
正文:
這個周末,支付寶再次刷屏了。事情的經過大概是支付寶的「圈子」裡面驚現大尺度照片,並且有些圈子只允許女性用戶發帖,然後是評論照片必須芝麻分達到750。
結果沒想到這裡面卻充斥了各種各樣的大尺度照片,以及各種帶有強烈性暗示的話語,像這樣:
有網友調侃:一般芝麻信用分能超過750的幾乎都是工作多年有老婆的中年男人,馬雲這樣做是要給他們納妾吧。王思聰則更是直接,發了一條帶「支付鴇」圖片的微博,配字是指出這是O2O賣淫...
這下事情就熱鬧了。芝麻信用分高於750分的人紛紛開始炫富,而低於750分的大把的人則開始大面積喊冤叫苦...就這樣,一股低俗之風吹遍大江南北,而支付寶也用這樣一場沒有節操的營銷完美引爆了大眾。畢竟,女人希望被關注,男人喜歡去征服。
阿里的反擊:向騰訊開炮!
馬雲和馬化騰表面上沒有啥恩怨,實際上背後卻暗流洶湧。眾所周知,騰訊強在社交,阿里強在支付,而騰訊想做好支付,阿里想做好社交。所以這兩家網際網路巨頭在相關領域展開了許多較量。在支付方面,微信紅包的成功可以讓馬化騰鬆一口氣,但馬雲在社交上面的嘗試,路就走得沒那麼順利了。
2015年春晚,微信紅包的成功植入贏得了一片好評,也為騰訊在移動支付領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2016年春晚,支付寶想要依樣畫葫蘆,把支付寶集五福的活動植入春晚,結果沒想到引來罵聲一片,社交屬性開發失敗。這之後,支付寶在社交化上面做了很多嘗試,收效甚微,無法撼動微信這座大山。
這次支付寶的營銷,是針對騰訊的一次絕地大反擊,而馬雲這次終於贏了。
騰訊得到了用戶的心,馬雲得到了用戶的錢
其實就移動支付本身而言,利潤其實相當微博,那為什麼阿里騰訊都志在必得,想要拿下移動支付呢?玩命搶占市場呢?
因為他們想要數據!
為什麼要數據?因為他們要做更高維度的銀行。而銀行競爭力的核心,在於四個字:風險定價。
什麼叫做風險定價?比如我是銀行,手機錢的你要找我貸款,那麼我該借給你多少呢?如果這個時候有第三個人告訴我有關你信用的所有事情,我就能夠知道你的還款能力到底怎樣了,從而定義出來把錢借給你的風險。芝麻信用積分就是這個第三者。
而這一次營銷,將會吸引大量的用戶關注並使用芝麻信用,從而通過社交徹底激活「芝麻信用分」,如同當年的「微信紅包」一樣,這才是根本目的。
和騰訊比起來,微信雖然贏得了用戶的心,吸走了用戶更多的時間,而阿里則是贏走了用戶的錢。因為從這背後的數據價值來講,芝麻信用的數據比微信的數據要有價值得多。馬雲這次終於打了一場勝仗。
在現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一定要記住一點:得數據者得天下!
不僅是阿里和騰訊這兩家網際網路巨頭在拚命獲取數據,各行各業都在拚命獲取數據,就連炒股,也是數據致勝。我可以說一個結論:在不就的將來,誰擁有更好的數據,誰對數據有更好的解讀,誰就能夠在市場中賺錢!對於炒股來說,數據就是生命,尤其是對於抓龍頭股來講,數據的作用尤其重大。我有時間會寫一篇抓用數據抓龍頭的文章,各位可以留意文章末尾關注。
有的人賺錢了,最後還是會虧掉,有的人虧錢了,最後還是能賺回來,其實大家獲取的數據都一樣,關鍵是每個人對數據的解讀不一樣。當然,只要你願意閱讀,我就願意把我的投資經驗分享給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35618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