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植 喀拉蚩、上海報道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港灣」)駐巴基斯坦辦事處總經理王小平在巴基斯坦工作了逾20年。
過去兩年他最大的感受,是前往巴基斯坦參與鐵路、港口、電站、公路項目投資建設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
「很多中資企業都帶著中國資本與大量設備原材料前來,尋找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商機。」他告訴記者。
近期,他還聽說由中水電投資公司、卡達Al-Mirqab公司通過中國進出口銀行貸款出資,總投資高達19億美元的卡西姆港燃煤應急電站項目(總裝機容量1320兆瓦)開始建設,預計2018年正式投入使用。
渣打銀行(巴基斯坦)有限公司執行長沙赫扎德·達達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一帶一路倡議對中國及沿線國家都將產生深遠影響。其中,亞洲將成為基礎設施投資獲益最大的地區。例如, 基於中巴兩國之間簽署的合作協議,他預計巴基斯坦將吸引超過460億美元各種各樣的基礎建設方面的投資。
與此同時,在BOT模式(建設-經營-轉讓)運作模式下,中資企業如何管理這些基建項目獲得穩健收益,正成為新的挑戰。
多年在巴基斯坦的工作經歷讓王小平意識到,中國企業不僅要密切關注這個國家政局風險,還要應對包括貨幣政策突變、稅務、法律等領域的意外事件。
在他看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巴基斯坦落地,中資企業面臨的更大挑戰,還有如何進一步擴大人民幣在當地的普及使用,通過人民幣輸出帶動更大的商機。
BOT項目管理的新挑戰
「現在,我每周都會見到不少從中國來的新朋友,他們都會諮詢在巴基斯坦參與基建項目投資建設的機會。」王小平告訴本報記者。
他直言,這背後除了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的號召,還有投資利益的驅使。比如巴基斯坦為了鼓勵本國經濟發展,通過政策扶持規定電廠投資建設經營將獲得超過17%的年化投資回報。與此同時,隨著中巴經濟走廊建設帶動進出口貿易額不斷擴大,巴基斯坦港口經營的年化收益甚至能達到20%-30%。即便扣除中資銀行給予的項目投資建設貸款利率,整個項目實際年化投資回報率也能超過10%。
「事實上,相比中東石油國家喜歡採用歐美工程技術設備與原材料,巴基斯坦基建項目對中國資本與設備原材料相當歡迎,有助於緩解國內企業產能過剩壓力。」一家國有工程建設公司駐巴基斯坦負責人向記者坦言,這驅使越來越多中資機構青睞BOT模式承接巴基斯坦各個基建項目建設經營。
然而,這無形間考驗著中資企業的項目管理經營能力。儘管巴基斯坦規定電廠通過電費補貼等方式獲得逾17%年化投資回報,但在實際運營過程,當地政局動盪等因素往往導致電費出現延遲支付,中資企業如何與當地政府協商解決付款問題,無疑考驗著企業的資源整合能力;與此同時,巴基斯坦煤炭品質較低,部分電廠需要進口高品質煤發電,煤炭運輸與進口倉儲又成為急需解決的經營難題。
「其實,這些經營風險已經在很多中資企業的預料之中,現在我們最怕的是意料之外的經營風險。」多位中資公司駐巴基斯坦代表告訴記者,由於巴基斯坦採取嚴格的資本管制措施,一旦這個國家遭遇政局動盪等因素就會收緊外匯支出,導致中資企業換匯支付設備原材料採購款的審批流程大大延長;令他們更擔心的,是巴基斯坦多數基建項目合同約定美元付款比例最多不超過25%,其餘資金都是以當地貨幣支付,若巴基斯坦貨幣因政局不穩或金融市場動盪造成大幅貶值,中資企業可能在換匯過程遭遇不小的匯率損失。
王小平告訴記者,由於資本管制,當前中資企業很難通過遠期匯率交易鎖定換匯成本,目前他們能做的,更多是依靠銀行提供換匯建議規避匯率風險。為此他定期會參與渣打銀行(巴基斯坦)的金融沙龍,了解當地最新的貨幣政策變化動態,再與銀行協商選擇最合適的換匯時機,加快換匯流程規避匯率風險。
「其實,巴基斯坦採取嚴格資本管制措施,也是無奈之舉。」一位了解當地金融狀況的知情人士透露,主要原因是巴基斯坦央行需要籌集更多外匯儲備應對政局不穩引發的貨幣大幅貶值壓力。目前,巴基斯坦外匯儲備的一個重要來源,是本國海外僑民匯款與外商投資,若這種外匯流入很可能由於經濟政局不穩出現逆轉,導致本國貨幣出現更大的貶值壓力。
「其實我有時也在思考,何不擴大人民幣在巴基斯坦的普及應用。如此既能實現人民幣的閉環操作,中資企業無需向巴基斯坦申請美元換匯額度支付來自中國的設備採購款,有效緩解巴基斯坦外匯流失風險,又能一次性解決中方企業匯率兌換風險。」王小平直言,但他知道,人民幣在巴基斯坦的普及應用,可能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人民幣「落地」巴基斯坦的征途
相比一帶一路倡議為巴基斯坦基建項目帶來大量中國資本與工程原材料,人民幣在當地的國際化步伐似乎「慢了一拍」。
多位中資企業駐巴基斯坦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人民幣在巴基斯坦還未非常順暢地被使用,普及使用率較低。
「其實人民幣在巴基斯坦頗受歡迎。」上述國有工程建設公司駐巴基斯坦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巴基斯坦外匯兌換操作流程相對複雜,不少當地貿易公司都悄悄收取人民幣用於採購中國商品,畢竟這種操作方式更加便捷。
在他看來,人民幣在巴基斯坦尚未普及使用的一個重要原因,或許是IMF施加了「壓力」——每年IMF向巴基斯坦提供數十億美元貸款資金同時,可能要求巴基斯坦需要以美元結算償還貸款,令巴基斯坦更願收取美元充實外匯儲備。不過,隨著人民幣加入SDR,這種局面將會很快發生變化——不排除IMF要求巴基斯坦逐步擴充SDR份額同時,允許它開始用人民幣償還貸款。
這無疑讓人民幣在巴基斯坦當地普及使用帶來了巨大便利。
「其實,巴基斯坦央行已經將人民幣納入外匯儲備,但這主要是基於資本分散配置的需要。此前有機構建議巴基斯坦將人民幣結算給當地企業用於貿易投資付款,不過這項政策至今還沒落實。」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渣打銀行環球人民幣應用策略主管凌嘉敏告訴記者,目前渣打銀行等金融機構一直致力於推動人民幣在巴基斯坦的普及使用,近期渣打銀行與巴基斯坦央行進行多次溝通,論證人民幣在當地普及使用的各種好處。
在多位中資企業駐巴基斯坦人士看來,一旦人民幣在巴基斯坦普及使用,最大的好處就是解決企業的匯兌風險。由於很多巴基斯坦基建項目都是通過人民幣貿易融資採購中國設備原材料,中資企業自然希望在相關BOT合同增加相應的人民幣付款額度用於還款。但在實際操作過程,目前他們更多收取的是美元與當地貨幣,一旦遇到當地貨幣大幅貶值,匯率損失不小。
「不過,考慮到人民幣有所貶值,目前人民幣在當地普及推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地金融機構人士直言,究其原因,一是部分中資企業擔心人民幣貶值令中國母公司換匯額度吃緊,便青睞收取美元貨幣以備不時之需;二是當地銀行不知道人民幣跨境業務如何操作,也缺乏相應的人民幣現金管理、貿易融資、短期貸款產品,令人民幣使用受到較大的局限。
在凌嘉敏看來,這些問題不會對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構成很大的障礙。從長遠而言,隨著一帶一路倡議令中巴兩國貿易投資額不斷擴大,人民幣在當地的普及使用將是大勢所趨。目前,渣打銀行正協助當地銀行接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幫助他們了解人民幣業務操作流程,為人民幣業務在巴基斯坦落地做準備。
巴基斯坦國家銀行政策及監管部門負責人賽義德·伊爾凡·阿里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強調,巴基斯坦國家銀行同樣重視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並將繼續盡一切努力,使人民幣更好地融入巴基斯坦,為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提供更多支持。
(編輯:曾芳,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