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者網綜合】本月8日,為加強生態保護力度,「三沙永樂龍洞」及周邊1海里範圍內被正式禁止進行漁業生產、旅遊觀光等活動。海南省三沙市永樂群島管理委員會將負責對相關區域進行監測,並協調人員對「龍洞」及周邊地區實施管控。對此,「美國之音」21日採訪了幾位台灣、美國智庫的學者,並稱「中國利用生態保護加強爭議水域主權聲索」。
三沙永樂龍洞
報道稱,中國發表公告通知各方遠離西沙群島一個罕見獨特的藍洞。這可能意味著加強對與越南有主權爭議的這片海域的控制。
美國也在關注這個地區的動態。
報道採訪了幾名台、美智庫學者,稱中國在尋求鞏固對南中國海的主權要求上,採用了新手段。
台灣智庫「中華民國」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楊念祖(觀察者網註:曾任馬英九政府「最短命」「國防部長」,上任6天後辭職)稱,這個公告也是告訴其他國家,中國的主權聲索手段不僅僅限於造島和海警船。
他說:「我認為中國主要關注的不是環境保護問題。主權當然是中國利益當中最重要的問題,因此,禁止他方靠近藍洞與主權問題有非常大的關係。」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副研究員杜允士(Fabrizio Bozzato)把藍洞保護稱為「展示機會」。 他稱,「他們在南中國海的其他地方堆積砂石,造成很大的破壞,由於中國人的活動,南中國海珊瑚礁中的魚類急劇減少,所以,中國人需要採取一些民間外交活動。」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的孫韻說,三沙市下令遠離藍洞的公告加固了中國對西沙群島的主權要求。
孫韻說,「從中國人的角度來看,利用這種方式可以向其他國家和全世界顯示,這是我們的領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從越南人手裡把它奪回了回來,還因為我們在管理這個地方。」
報道稱,7月24日下午,海南省三沙市政府正式命名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海洋藍洞為「三沙永樂龍洞」。
這個藍洞已經證實為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藍洞,深達301米。預計中國會把它保護起來,而不會予以開發。西沙群島與中國和越南的距離相等。
三沙市本月在官網宣布,遊客、漁民和未經許可的考察隊不得前往這個藍洞。
三沙致力於保護海洋地理原貌 科學保護永樂龍洞
觀察者網注意到,儘管美媒炒作不斷,三沙的科學保護工作卻在有條不紊地進行。據釣魚島網站10月11日消息,近日,三沙市開展永樂龍洞生態保護和甘泉島唐宋遺址保護專題調研,通過專家報告、交流座談、現場調研等形式深入研究保護問題。
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傑表示,三沙建市以來始終致力於呵護好生態環境,幫助漁民轉產轉業,讓三沙永樂龍洞之美永久流存,讓甘泉島唐宋遺址得到更好的利用和保護。
三沙航跡珊瑚礁保護研究所所長傅亮表示,永樂龍洞不同於海岸線附近的一般藍洞,其珍貴性毋庸置疑,其獨特性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廣泛關注,因此,永樂龍洞的生態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永樂龍洞生態脆弱,需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傅亮建議,可在龍洞附近海域安裝監控設備,控制前往龍洞的船隻數量和進出時間;龍洞生態環境和地質環境複雜,需要邀請專家深入研究龍洞保護的範圍和具體指向,加強對龍洞科學考察的領導和控制,嚴禁使用破壞性的方法和設備。同時要高起點、高標準謀劃龍洞的旅遊開發,要避免遊客與珊瑚礁的直接接觸。
三沙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史國寧說,龍洞周邊珊瑚礁遍布,稍有不慎,珊瑚礁便會坍塌,若沙化的珊瑚礁掉入龍洞,便會打破龍洞的原始狀態,因此防止珊瑚礁沙化勢在必行。
肖傑表示,永樂龍洞保存至今得益於持之以恆的海洋生態環境保護,三沙市和各有關方面要形成科學保護永樂龍洞的共識,多措並舉,從「工作化、制度化、項目化、形象化」四個方面著手,精心呵護好周邊生態環境,讓龍洞之美永久流存。
另據《海南日報》18日消息,近日,三沙市在附近海域安裝「三沙永樂龍洞」標誌牌,以利於加強龍洞的保護和管理。嶄新的「三沙永樂龍洞」標誌豎立在永樂群島海天一色的海面上,既彰顯主權,又有助於三沙永樂龍洞及周邊生態環境的保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31234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