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刻英國人突然倒向中國:美一頭霧水

ROCKET| 2016-10-14| 檢舉

核心提示:英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表示,「我們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立場是,我們對中國做出了一些承諾,相信我們必定會沿這條道路走下去。」

英媒稱,英國將支持中國申請享受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的所有權利。

英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

據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0月10日報道,中國正在世貿組織奮力爭取市場經濟地位,這將令其他成員國在對中國出口的商品徵收反傾銷稅時受到限制。根據世貿組織規則,一國在加入該組織15年後開始具備資格,就中國來說,那就是今年12月。

中方加入WTO時,西方承諾15年後,中國自動獲得市場經濟

英國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上周在華盛頓表示,「我們在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上的立場是,我們對中國做出了一些承諾,相信我們必定會沿這條道路走下去。」

報道稱,中國曾希望於今年早些時候獲得該貿易地位,但美國告訴北京,中國為了具備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資格所作的努力還不夠。布魯塞爾也表示,北京需要作出更多努力來停止「傾銷」。

美國說中國為了獲得市場經濟地位的資格所作的努力不夠

這場爭議圍繞似乎屬於為中國鋼鐵產業提供國家補貼的做法,這導致了大規模產能過剩。

中國鋼鐵行業

為保護本國產業,華盛頓和布魯塞爾對各種來自中國的進口鋼鐵產品徵收高額關稅,但如果中國在12月11日入世15周年時獲得市場經濟地位,那麼這些關稅將不得不取消。

又一國家要脫歐公投:殺傷力或超過英國!

義大利總理將在年底舉行重要公投:或將讓又一個國家退歐,話說英國公投退歐的餘波還未散盡,歐洲另一個更大的火藥桶也要爆炸了,全球最大經濟體——歐盟的崩潰正在一天天的逼近。

義大利退出歐盟將會引發歐盟在很短的時間內崩潰。義大利可能引發世界歷史上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義大利總理倫齊

如果金融時報的判斷部分是正確的,那麼意味著我們正在目睹歷史上最大一次的股市崩潰,義大利公投脫歐或將成為今年歐洲政壇的最大風險點,而其殺傷力或超過英國退歐公投。

我們先拋開義大利脫歐不說,讓我們回顧英國脫歐的影響。英國是歐盟的第二大經濟體,歐盟是英國的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和進口來源地。

英國脫歐

「脫歐」後,英國經濟陷入衰退,英鎊對歐元等其他歐盟國家貨幣較大幅度地貶值。

而且國際局勢越發複雜。英國「脫歐」後,實力將被削弱,普京領導下的俄羅斯作為歐盟近鄰,可能會趁歐盟地位削弱的機會,獲取新的戰略利益。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主導地位將進一步強化。

隨著歐盟和英國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博弈力量被削弱,美國在國際政治、軍事、經濟和貿易等方面的話語權將會進一步強化。

由於英鎊和歐元都會被相對削弱,美元一枝獨大的地位會更為鞏固,對美國強化對全球政經局面的控制力增加籌碼。

但是英國退歐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有限,對中國來說,中英雙邊貿易只占中國總貿易額的2%,不是中國對外經濟最重要的部分。

英鎊貶值

但是英國退歐給中國帶來的政治影響卻非常顯著。近年來在歐盟內部,英國都是「親中國」的支持者。

在歐盟國家中,英國不僅第一個表態要加入以中國為首的亞投行,也第一個支持在今年年底授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且支持歐盟與中國達成雙邊投資協定。

亞投行

在歐盟內部失去這樣一個支持的聲音,意味著中國與這個貿易集團之間的關係會變得更加複雜。

除此之外,脫歐之後的政治動盪和歐盟內部的互相指責將會導致歐盟與中國的貿易談判進程擱置,並且可能擱置數年。

這次義大利又是發聲脫歐不知道中國還能不能躲過這次經濟危機。

英國脫歐帶來的經濟衝擊還在不斷持續,其可能帶來的政治、軍事等領域的衝擊也引起國際社會的擔憂。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日本現在很擔心脫離歐盟的英國對超過本國和歐洲界限的國際事務毫無興趣,進而導致歐盟放鬆對中國的武器禁運。

歐盟分崩離析

英國脫歐歐盟可能解除對華武器禁運

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外交事務的特別顧問河井克行表示,英國脫歐可能打破印度洋-太平洋地區的力量平衡。

在所有日本的歐洲朋友中,英國是最支持對中國禁運武器的

此番表態顯示出英國傳統盟友對於英國脫歐的擔憂:由於脫歐導致的英國影響力降低甚至威脅到其盟友的國家安全。

河井克行表示,在所有日本的歐洲朋友中,英國是最支持對中國禁運武器的。

但是隨著英國脫歐,對中國武器的禁運可能會被一點點消減。

此前,西班牙和法國都曾表示要解除禁運,英國卻一直不同意。

解除武器禁運需要歐盟各成員國的一致同意,所以英國離開歐盟後,歐盟針對此類外交政策的態度可能發生改變。

卡梅倫宣布辭職

日本擔憂英國、歐盟自顧不暇無力顧及南海問題

雖然日本政府正緊張應對英國脫歐而帶來的經濟衝擊,河井克行認為歐盟外交政策上風向的轉變也需要關注。

中國海軍南海艦隊

比如歐盟急於解決內部問題,在對於武器禁運、南海領土爭端等問題上可能會降低關注度。

日本正在積極推進利用國際法解決南海爭端;而在英國國內,從政客到普通民眾,都在對處理國內事務和重新定義英國-歐盟關係而焦頭爛額,無空閒、也無興趣關注南海,類似日本倡議的「保衛亞太地區的合作和穩定」的合作,英國很可能無暇參與。

歐盟突然反水給美國下馬威:中國漁翁得利

軍火銷售是世界大國的重要出口門類,美俄歐是雄霸世界軍火市場的三巨頭。從陸軍輕武器到海空軍高端裝備,可謂無所不包。不過在這個暴利市場上競爭也相當激烈,而且門檻的設定也有各自的門道。最基本的界限是冷戰時遺留下來的,所以蘇俄的武器裝備要想打進美國旗下的西方陣營國家市場是很難的。而在親西方國家中,美歐的競爭相對溫和,基本上是看買家意願。

但是近期美國的一個舉動,令其歐洲盟友感到相當不滿,而且已經有點壓不住火了。因為美國為了自身的亞太戰略利益,在歐洲傳統軍火市場橫插一刀。這裡說的就是美國在印度軍火市場對歐洲盟友的衝擊。之前美國向印度出口運輸機和偵察機的行為,歐洲盟友已經忍了,但是現在美國竟然拿出F16和F18兩款戰鬥機給印度生產,徹底斷了歐洲尤其是法國的競爭念想。

英國防務新*聞報道文章稱,印度是一個極具誘惑力的軍火貿易大國。該國正在基於自己的安全戰略理念全面建設三軍力量,尤其是在海空軍方向上的建設力度很大。但是印度也是一個缺乏自主裝備設計製造能力的軍事大國,這為美歐俄三大軍火製造商創造了近乎無可限量的利潤空間。毫無疑問,美國的加入將使原本在印度激勵競爭的俄歐軍火商更不好過,其中法國是首當其衝的軍火大國。

法國除了向印度積極銷售鮋魚級潛艇外,還試圖與新德里完成一項金額達89億美元的協議,向印度空軍出售36架陣風戰鬥機。此外,印度還有興趣購買價值約10億美元的法國飛彈和相應武器。在面臨長達十年的經濟停滯後,巴黎有意選擇支持防務產業發展,並有望在未來幾年超越俄羅斯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武器供應國。

目前歐洲希望在亞洲進一步拓展軍售空間,但是像東協那些小國的實力的確有限,而最大的潛在客戶又受到美國主導的武器禁運政策限制。美歐對華軍售禁令源自上世紀80年代末,但在2003年6月,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荷蘭等國先後發表聲明,呼籲儘快解除對華武器禁運。2004年1月下旬,歐盟外長會議不顧美國反對,討論了取消對華武器禁運問題,但至今無果。

美日指出,實際上述幾個主要歐洲軍火大國根本沒閒著,都在有意繞開歐盟對中國實施的武器禁運以獲得大量收入。中國方面也能夠通過在歐洲購買零件、軍民兩用物資以及子系統設備來獲取相關技術。不過美國仍然能夠說服歐盟其他國家在解除對華武器出口禁議案上投反對票。否則一旦解除禁令,中國將會迅速獲得大量先進裝備,而且雙方在包括航空發動機等諸多關鍵武器技術領域的合作空間很大,很顯然我們的歐洲盟友早已經急不可耐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30190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