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殲20狂暴試飛證明一事:美國四代機慘遭碾壓

中國殲20狂暴試飛證明一事:美國四代機慘遭碾壓。。。

五代機時代,戰鬥機可以在音速以上進行相當緊湊的機動而速度不會降低到音速以下,這就是所謂「超音速機動」。「超音速機動」一方面需要氣動設計上的優化,另一方面則是需要大推力的發動機。五代機都採用了武器內置,一方面是提高隱身性,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攜帶武器情況下的飛行阻力。

這方面四代機最典型的糟糕例子就是波音F-18EF「超級大黃蜂」,該機的主掛架與飛機飛行方向有一定的角度,結果掛架本身變成「減速板」,該機在掛載武器的情況下直接變成亞音速飛機——這一點無法和採用半埋式掛架攜帶導彈的F-14「雄貓」相提並論。

降落在航母上的「超級大黃蜂」,儘管不如人意,但是在F-35C完成全部測試之前,F/A-18E/F還是美國海軍艦載機的頂樑柱。

再有,五代機時代,空氣動力學領域也已經有很大進步,大家都有了降低超音速配平阻力的特殊手段。殲-20採用鴨翼布局,形成當年設計殲-9的時候就設想的「抬式」布局,改變超音速飛行的配平手段,大幅降低了超音速飛行的阻力。

而相比之下,F-22和T-50則都將水平尾翼向前移動,使之部分「插入」蝶形機翼,同時採用矢量噴口,這些設計也是為了降低超音速飛行的阻力。

而最近的這段「狂暴試飛」中,我們可以發現,殲-20的常規機動性和低速、大迎角條件下接近「過失速」的機動性能也是相當出色的。

殲-20戰鬥機能夠用現在的動力系統達到優良的機動性,氣動布局設計佔六成功勞、另外三成在飛控,1成在AL-31FM2發動機。當然,沒有這兩台14噸推力的發動機,其他設計也就成了無源之水。

這次在網路曝光的無編號黃皮殲-20極有可能是先行量產型,或稱為小批量生產型。由於現在殲-20的發動機可能還是採用渦扇-10改進版或俄制AL-31F改進版,並不是中國專為五代機設計的渦扇-15。因此,這小批量生產型可能僅生產12-24架,用於空軍的首批實戰部署。

中國通過研發殲-20等新一代戰機,不但取得了技術突破,還使航空產品開發的體系建設更加規劃化和正規化,這是中國航空工業的又一個進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29311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