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服役在即 美軍精英竟拋出這話

ROCKET| 2016-10-02| 檢舉

中國最先進的戰機殲-20是個什麼水準?近日,美國航空技術專家、資深飛行員內特·傑洛斯(NateJaros,綽號「小鬼」)發表了他的看法。

傑洛斯曾是一名美國空軍的戰鬥機飛行員,此人曾在T-38A/C高級教練機和F-16C/D/CM戰鬥機上具有超過2000小時的飛行經驗,同時還有超過500小時的通用航空飛機駕齡。

殲20戰機

目前,傑洛斯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擔任試飛員,教練飛行員,同時還是「臭鼬工廠」(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尖端技術研發部門)的技術顧問。

殲20戰機

此人在文章里貶低殲-20,稱該機比美國的第四代戰鬥機(指2009年美國空軍制定的新標準,代表機型為F-15和蘇-27等等)要高出一籌。

在他的文章里,殲-20也被為「黑鷹」戰鬥機(這個綽號至少在國內網絡從未被使用過),從外形上看看起來有點像F-22「猛禽」。

文章還說中國的殲20是在取得了F-35戰鬥機的技術數據後與本國研究的隱身技術基本原理結合後「拼湊」起來的產物,並將其應用到現代飛機的設計當中。

殲-20採用單座、雙發動機和鴨翼三角翼布局設計,隱形戰鬥機平台。目前有四架殲-20被用於測試工作,並已經有充分的證據能夠證實,該機將於2018年其起服役。

殲20戰機

殲-20裝有兩具推力約30000磅的AL-31渦扇發動機,而預定為該機配裝的渦扇-15發動機功率更為強大,單台推力可能達到44000磅,新型發動機將使殲-20在作戰中有更好的表現。

殲20戰機

相比之下,F-22戰機的發動機(指F119渦扇發動機)每台的推力大約為35000磅。殲-20是一款重型戰鬥機,該機的空機重量約為43000磅,而最大起飛重量則可達到80000磅。

相比之下,F-22「猛禽」的起飛重量為43000磅(空重)/83000磅(最大起飛重量)。傑洛斯認為,殲-20比起F-22更重一點,這與該機的體積有關。

研究人員推測,殲-20在作戰性能和機動性上類似F-22「猛禽」,但也有些人認為該機只不過是一架戰鬥轟炸機。傑洛斯認為,殲-20會多出隱身功能(這不是廢話?),具備高速突破敵方防禦並發射機載武器,隨即安全撤退的能力。

該機空中格鬥能力和F22無法相比,可能和F15都有差距,而殲-20的BVR(超視距空戰能力)或者提供精確打擊能力,比任何型號的美國第四代戰鬥機都要更強。

中國有句名言說得好,落後就要挨打。因此即使無視唯武器論的影響,三軍裝備技術實力也不容許存在代差。英國防務媒體文章稱,中國的三軍武器裝備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追趕美俄歐三大軍事技術集團。

殲20戰機

當前在80%以上的領域基本消除代差,在跨越式提升中國軍事裝備水平的同時,也具備了深度參與國際軍火市場競爭的實力。其中新型武裝無人機的製造水平已經與美國並列第一梯隊。近年來,中國在無人機領域的進步有目共睹。

中國正在積極的發展戰略海軍和戰略空軍。海軍方面的成就以國產航母的高速建造為標誌,而新型神盾驅逐艦批量列裝則代表了中國海軍超越俄羅斯和歐洲的已經基本變成現實。

殲20戰機

中國近期完成了運20大型運輸機的研發工作並啟動量產,解決了建設戰略型空軍的基礎瓶頸問題。而殲20的量產服役,則令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全球第二個擁有四代戰鬥機的國家。

從美國研製出全世界第一架四代機F-22之後,世界各主要強國就在奮力追趕美國前進,先是俄羅斯研製了T-50,隨即中國拿出了兩款四代機殲-20和殲-31

雖然四代機的定義尚有爭論,中美俄的理解也有所不同,但是仍然有一些共同認可的特點:隱形、超音速巡航、高機動性和超視距攻擊能力。然而近期,有俄羅斯軍事專家表示,隱形能力是四代機要素中最沒用的部分,中美四代機的發展思路有很大偏差。

俄羅斯專家認為,F-22也好,殲-20也好,都是犧牲了機動性來滿足隱形特性,尤其是中國的四代機,由於發動機的落後,損失的機動性更大,完全不具備超音速巡航能力。

而且鴨翼設計也大大損害了隱形特性,等於說是隱形和機動兩頭不討好,這種思想研製出來的戰機很可能將處於非常尷尬的境地,在戰時可能淪為「紙老虎(papertiger)」。

然而對於俄羅斯人的不屑,美國專家表示了不同意見,既然俄羅斯專家認為重視隱形能力的四代機很容易被俄羅斯的S-400或S-500防空飛彈擊落。

S400防空飛彈系統

那麼俄羅斯又為什麼要斥巨資發展PAK-DA隱形轟炸機呢,這已經被視為俄羅斯未來戰略核威懾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將投入幾十億美元研發。

俄羅斯T-50戰機

如果隱形能力真的沒用,那麼俄國人拿這些錢打水漂?同樣的道理,如果隱形技術真的沒什麼用,中國人會投入幾十億美元去研製四代機嗎?

美國專家表示,事實上,F-22已經投入了實戰並且表現良好,美國和俄羅斯在四代機發展上的思路有所偏差,美國注重隱身,俄羅斯注重機動。

而中國希望兼收並蓄,同時擁有美俄兩國的優點,中美俄誰的思路更加正確呢?紙上談兵永遠也分不出結果,不在戰場上短兵相接的話,一切都還是未解之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2859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