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地峽所在位置
說話聽聲,鑼鼓聽音。
泰國關於否認中泰開打挖克拉運河的報道,就證明中泰正在醞釀開挖克拉運河。這則報道是講,中國政府和泰國政府沒有接觸談過克拉運河之事,因此,中泰政府沒有開挖克拉運河。
但是報道承認有中國企業對開挖克拉運河有興趣,與泰國有關方面有接觸洽談。泰國的報道並沒有講泰國方面拒絕了中方企業的計劃。也就是承認泰國有關方面可能與中國企業共同合作開挖克拉運河。
這是企業行為,與中泰政府無關。
有趣的是,報道還公開了泰方和中方企業談判的照片。
克拉運河是馬六甲海峽的替代方案。馬六甲海峽是中國海上運輸的生命線,中國從中東運輸的石油就經過馬六甲海峽。由於新加坡控制馬六甲海峽,而新加坡是美國的盟友,控制馬六甲海峽,切斷中國石油運輸線,就扼住了中國安全的命門。甚至南海問題都是因馬六甲海峽引發。因此有報道稱中泰醞釀開挖克拉運河,不但使中國的海上運輸距離大大縮短,而且能較好好地保障中國的能源安全。
克拉地峽與馬六甲海峽
但此舉被 認為是削弱新加坡的經濟地位,因此非常敏感。
中泰政府否認開挖克拉運河,就是降低因此而引起的國際關係緊張和衝突。但是企業投資開挖,是經濟效益的問題,政府也不好干預。
這不就證明克拉運河就要開挖啦?
下面是泰國的有關報道:
原標題:泰國否認中泰將開挖克拉運河
泰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萬納米蒂今天在與***組織的中國網路名人訪泰團座談時澄清:中泰兩國政府從來沒有就開挖克拉地峽運河一事進行過接觸,目前情況是有一些私人企業對早先運河的想法開始感興趣,自己派人前去勘察,但這些拍攝照片的人員不是政府人員,是企業自己派的人員。致使大家誤會這是我們政府之間以後可能的項目。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延伸閱讀】
新加坡撕開偽裝露出真面目 美大吃一驚
南海問題新加坡徹底倒向美國
眾所周知,新加坡是華人為主的國家,大家以往的觀點總覺得華人多的地方對中國肯定是友善的。然而新加坡政府在處理中美關係時,總以中立自居。南海事件爆發後,新加坡卻一改常態,敦促中國遵守所謂的「國際法庭」判罰結果,新加坡在南海事件上已經徹底倒向美國!因此國內輿論認為,新加坡是「諂媚美國」。
「南海仲裁」發布前夕,中新外長會面時,新加坡表示「願意做中國與東盟的橋樑」。
但「仲裁」剛公布時,媒體就提醒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的態度需要警惕,事實上媒體給新加坡戴上「攪局者」的帽子並不為過,今年四月新加坡外交官曾妄言中國企圖分裂東盟,並且還用「蠻橫無理」等字眼形容中國在南海的行為。
果不其然,「南海仲裁」剛出爐,新加坡就忙著站隊了!8月初李顯龍訪美,稱美國總統歐巴馬是「美國首個太平洋總統」,並且呼籲所有國家尊重國際法,接納有關裁決。這馬屁拍得響啊!簡直震耳欲聾!歐巴馬當時就大吃一驚,筆者想說,你拍馬屁就拍馬屁,為什麼要把中國拉下水?是被歐巴馬以高規格的國宴對待感動了?
新加坡插手「南海事件」自然使中國政府不悅。8月16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在中國與東盟國家會議後警告新加坡「少管閑事」!
新加坡「不選邊站」策略為什麼被摒棄?
新加坡是亞洲除了日韓外最親美的國家,但是華人占其總人口70%以上,介于軍事、經濟、文化等綜合因素,一直以來新加坡政府奉行「不選邊站」政策,所以這就導致了新加坡給中國人的印象有點尷尬。更令人不解的是,在南海問題上新加坡為什麼毫不掩飾的選邊站了呢?
歐巴馬接見李顯龍
筆者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方面,新加坡渴望美國重返亞洲,希望美國能夠維護亞洲地區的平衡與穩定。新加坡是個貿易為主的國家,深怕中國的崛起會使地區力量失衡,特別是像南海這樣的海洋問題上,新加坡不希望某一個國家在南海有絕對的話語權,那樣會導致其貿易備受影響。
另一方面,在國家安全上高度依賴美國。新加坡的軍事裝備大部分是從美國進口的,8月初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還與歐巴馬討論新加坡部隊在關島受訓的可能性。新加坡為什麼不抱中國大腿?因為他覺得中國大腿不夠粗!事實上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過程中,中國在行政管理等方面向新加坡借鑒學習了很多,所以新加坡有優越感,甚至會覺得中國是個暴發戶,跟美國這種豪門比相距甚遠。
新加坡會與中國漸行漸遠嗎?
新加坡會不會與中國越來越疏遠?筆者覺得應該不會,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如果站在了中國的對立面,且不說中國的反應,新加坡國內的輿論也會向政府施壓。再說了,新加坡政府也不會傻到為了表忠心,放棄他的最大貿易夥伴。對新加坡來說可以遊離在中美之間撈點好處,才是小國寡民國家的生存之道。對中國來說,我們只希望新加坡能做為一個中立者在地區產生矛盾的時候發揮協調作用,如果新加坡連這點都辦不到,那我們在外交、貿易上也只能該怎麼辦就怎麼辦了。
中國其實早就看新加坡不順眼。我們擴建洋山港、在上海建設金融中心,就是要搶新加坡轉口貿易的生意。但上海的地理優勢畢竟不如新加坡,雖然洋山港的吞吐量超過新加坡變成亞洲第一,新加坡的港口生意也因此有相當大的滑落,但難以使其傷筋動骨。中國建設洋山港和上海金融中心的舉動,反而使新加坡更加緊密地投向美國的懷抱。
新加坡港口
怎樣化解新加坡對中國國家安全的威脅?網上有人提出了在泰國開挖克拉地峽的設想,試圖以此另闢蹊徑,避開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的控制。此方案投資巨大,見效慢,受泰國國內政治變化的影響大,也不是上策。所以中國對開挖克拉地峽的建議,一直很不熱心。
在東南亞國家中,馬來西亞與中國關係一向很好。馬來西亞有點象是個聯邦制的國家,有1個代表整個馬來西亞的大國王,還有6個小國王。大國王基本上是由這6個小國王輪流做的。
據在馬來西亞的朋友講,緊鄰新加坡的柔佛州的蘇丹(國王)是死心塌地跟著中國的,他曾經表示如果馬來西亞政府敢改變對中國友好的政策,他就要鬧獨立。相對於泰國來講,馬來西亞的政治局勢相對穩定,受政局變化的影響比較小。
前段時間,中國和馬來西亞達成了一個很神奇的決策:中國將和馬來西亞合作建設馬六甲港口。
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廖中萊7月3日表示,馬方計劃與中國合資建設巴生第三港口。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中部沿海的一個城市,在新加坡西面,離新加坡約3、400公里的距離,有80多公里的岸線可以建設深水港。現在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舶,有80%是屬於中國的。如果中國在馬六甲建設港口,投資將遠小於開挖克拉地峽,而且不怕沒生意。屆時,現在在新加坡港口停留的船舶,至少有80%會改在馬六甲港口停靠,完成補給或轉口貿易。
對於中國來說,新加坡如果不趴下,中國「寢食難安」!過去中國的軍事實力夠不著新加坡那裡,加上新加坡與美國是軍事同盟關係,所以新加坡國家雖小,但在重大國際問題上從來不把中國放在眼裡,做出了許多損害中國利益的出格事情。
中國為了保住最重要的能源通道,只能對新加坡的惡行忍氣吞聲。現在中國在南海建了3座機場,整個馬六甲海峽已經在中國軍機軍艦的保護範圍之內,中國對新加坡已經可以「忍無可忍,則無須再忍」。
建設馬六甲港口,就是中國制服新加坡、拔掉美國在東南亞最重要的一顆釘子的殺手鐧。新加坡向來在軍事方面與美國保持高度一致。中國搶在南海仲裁案宣判以前,公布了在馬六甲海峽建設港口的決定,並高調宣傳,現在通行在馬六甲海峽的船舶有80%以上是屬於中國的,就等於是向新加坡發出了死刑判決。
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後,作為美國最優秀跟屁蟲的新加坡,一反常態對此案一聲不吭:當明晃晃的刀子架在脖子上的時候,是該考慮考慮如何活命的問題了。到底是繼續抱美國的大腿,還是改換門庭,投靠到中國門下,是新加坡政府必須認真考慮的問題。
像新加坡這樣在大國博弈時試圖以小博大的小國,萬一博得不準,就會死得很慘。不要以為你有美國撐腰,我就整不了你!
王義桅說,儘管新加坡在中國和東協之間發揮了協調作用,但並未充分保護中國和東協的整體長遠利益。他說:"恰恰相反,新加坡還暗示中國應接受仲裁庭的裁決。這讓中國感到極為厭煩。"他還說,新加坡需要拿出李光耀時代的智慧,即在中美之間進行更有效、更謹慎的平衡,這樣才能獲得中美雙方的信任。
察哈爾學會的專家王沖則認為,中新關係不會嚴重吃緊,因為新加坡與美國在安全領域的密切合作是眾所周知的。韓國和新加坡等國在安全上嚴重依賴美國,但在確保經濟持續繁榮方面又嚴重依賴中國。
美國總統歐巴馬
報道稱,中國網民的批評極具刺痛感。他們稱新加坡諂媚美國。
報道稱,新中關係一直被稱讚為具有特殊性和獨特性,兩國前領導人鄧XP和李光耀保持密切關係便是明證。隨著需求和發展重點不斷發生變化,兩國關係也在不斷發展。去年,兩國就建立"與時俱進的全方位合作夥伴關係"達成一致。
新加坡一直暗示中國應接受仲裁庭的裁決
但兩國關係此前也受到過考驗,如李顯龍出任總理前訪問台灣以及李光耀前幾年訪美時呼籲華盛頓積極參與亞洲事務以制衡中國。但兩國關係總能實現反彈。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只要新加坡保持克制,不再發表可能導致局勢惡化的言論,兩國關係就可恢復穩定。畢竟,新加坡已非常明確地表達了在南中國海問題上的立場,兩國也不可能在這一問題的立場上出現更大的分歧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26689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