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樣東西跟大馬一樣~多了很多非洲人

曾洵真| 2016-08-18| 檢舉

一名非洲婦女走在中國廣東省廣州「非洲村」的夜市裡,那裡聚集著亞洲最多的非洲人口。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了在中國生活,他們覺得在中國生活太幸福了。

有些外國人來到中國,還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中國政府可能再度放鬆非洲人入境管制,同時繼續調整有關政策,補助更多非洲留學生來華學習。

有關在華非洲人,尤其是黑人的狀況,持續為輿論關注。

分析認為,這一棘手問題受制於中國的非洲發展戰略,地方政府很難有所作為。

多家中國網路平台披露,中國當局可能正在醞釀調整非洲人入境政策。

另外,中國補助非洲留學生來華政策也在進行調整。

有網友用「放寬黑人入境」,「不分成績人品,倒貼拉來很多非洲留學生」,概括政府正在研究的對策。網上輿論呼籲中國民眾,向當局表達不同意見。

在中國生活的非洲人到底有多少?說法不一。

不過大都認同非洲人主要居住在中國三大城市:北京,廣州和義烏。以廣州為例,據說當地有數萬非洲人,為全市外國人第一大戶。還有媒體說,廣州一地的非洲人可能多達20萬,甚至更多!不過,鑒於在華非洲人流動極大,加上入境身份複雜,準確統計其實很難。

長期困擾在華非洲人的問題是所謂「合法身份」。他們中很多人憑旅遊簽證入境後,便開始非法打工賺錢,娶妻生子,往來經商。與此同時,中國網絡平台多年來充斥非洲人強姦,濫交,賣淫以及偷渡,販毒,走私,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的負面輿論。

郭建和是廣州居民,談到當局可能放寬非洲黑人來華簽證和居留限制時他對美國之音說:「越秀區往北,白雲區那裡都是黑人,那裡是黑人區,我都很少接近那裡。

如果說放鬆政策,那是多餘的。非洲的那些人都是來自落後地區,什麼愛滋病啦,等等,我最怕這些了。」

不過他強調,自己並非排斥所有非洲人:「高素質的還不同,低素質的就麻煩。大陸人的低素質,再加上非洲來的低素質就更麻煩。」

報道說,中國政府每年給予非洲大量帶有補助金的留學名額,每人每年補助費好幾萬元,遠高於中國底層打工者收入,但是來華非洲留學生的整體素質受到質疑。

資深媒體人兼「中國非洲項目」創始人歐瑞克 (歐瑞克提供)

歐瑞克是網絡平台「中國非洲項目」創始人,他對美國之音說,在華非洲人的生活大都很辛苦。中國官媒經常亮相的那幾個中文說唱俱佳的非洲人不能代表在華非洲人的整體境遇。他說:「中國的宣傳是這樣的。但是如果你去廣州,去問許多非洲人,(你們)生活怎麼樣?他們會說,哇,生活很辛苦。公安局一定會麻煩我們,總是麻煩我們。中央電視台上看到的黑人說,在中國的生活很舒服,中國的社會很歡迎(我們),而實際上的情況很困難。」

羊城晚報報道,為適應在華狀況,廣州的非洲人組織了自己的社團。由於社團大都沒有註冊登記,其領導人一般都不願露面,拒絕採訪,出言謹慎,擔心惹「不必要麻煩」。為適應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環境,他們學會說「無關痛癢的話」,「空話」,「套話」;有的也會逢迎中國官方需要,高唱政治頌歌,進行政治宣傳。

報道說,中國社會對非洲人存在有很大認識誤區,甚至歧視和偏見。廣州的非洲人中,據說四成受過高等教育,他們中有人有博士學位,是教師,警官,公務員,甚至大學講師。

輿論認為,廣州市等地政府處境棘手的非洲人居留問題陷入兩難。面對中國對非洲資源的強大需求,以及為此制定的中國國家非洲發展戰略的全局,地方處理非洲人非法居留等問題時很難大有作為,遣返不能執行,或者無目的地國家。與此同時,在華非洲人狀況以及由此產生的社會矛盾可能會愈演愈烈。

儘管如此,廣州市還是採取了某些自主措施,例如,購買當地非政府組織的服務,為在穗非洲人提供漢語培訓及臨時救助。中山大學非洲社區問題專家劉志剛還呼籲,廣州需要全面收集整理本地非洲人群體的法律案件和處理經驗,將其納入中國國家《移民法》的立法框架。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22189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