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上能否用手機」?中國違規用手機擬最高罰5萬

曾洵真| 2016-08-11| 檢舉

中國和台灣究竟是一邊一國還是一國兩制的議題一直在燃燒,爭論不休之際,在飛機上能否玩手機、有危險與否亦兩岸迴異。

「為了保障飛機通訊系統的正常工作,請您全程關閉手機,包括有飛行模式的手機……」坐過國內航班的乘客,一定都聽到過上述提示。

日前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修訂徵求意見稿,明確了14種危及民用航空安全和秩序的非法干擾行為,其中「違反規定使用手機最高罰5萬元」的規定引發熱議。

民航法修訂徵求意見稿明確14種危及民航安全的行為

坐飛機玩手機擬最高罰5萬元

為了進一步完善我國民用航空法律制度,日前,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修訂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規定,嚴禁在航空器內使用手機或者其他禁止使用的電子設備,吸菸,強占座位、行李架,堵塞、強占值機櫃檯、安檢通道及登機口等行為。如情節特別嚴重,最高將處5萬元以內罰款。而此前罰金規定僅為500元至1萬元

飛機上到底能不能玩手機?國外對於飛機上使用電子設備如何規定?5萬元的罰款是否過高?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核心網事】「違反規定使用手機」被列入非法干擾行為

中國民用航空局日前公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修訂徵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意見稿中明確了14種危及民用航空安全和秩序的非法干擾行為,其中包括「違反規定使用手機或者其他禁止使用的電子設備」。

意見稿規定,實施危及民用航空安全、秩序的非法干擾行為,尚不夠刑事處罰,或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無法處罰的,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三十四條的處罰規定,情節特別嚴重的,罰款金額可以增加到五萬元以內。

此前,國內航班乘客因在飛機上玩手機而被處罰的事件已多次出現。2015年,有乘客乘坐航班由長春飛往北京,在飛行途中多次使用手機撥打電話,機組人員和同機旅客多次上前制止,這名乘客仍拒絕關機。飛機落地後,這名乘客被處以五日行政拘留。2015年8月深圳前往銀川的航班上,一位旅客將手機調成飛行模式繼續使用並與機組人員發生激烈爭吵,最後機長報警並將飛機滑回,乘客被處行政拘留十天。

【網友觀點】是對乘客安全負責,還是懶政「一刀切」?

「坐飛機能否使用手機」的問題引髮網友熱議。一部分網友認為,民航部門從飛機安全角度出發,要求大家全程關閉手機,是對乘客的安全負責。也有網友認為,一些國外航空公司已允許在飛行過程中使用手機,而且使用手機是否影響飛行安全目前尚無明確結論,在這種情況下對乘飛機使用手機採取重罰,是「一刀切」的懶政行為。

網友「水煮魚」說,所有乘客都有義務遵循當地民航部門的規章制度,這是你選擇乘坐飛機時做出的一個承諾。違反民航部門規定的乘客理應受到相應的處罰。所以,在國內飛行時,請遵守規定關閉手機,這是乘客應盡的義務。

網友「北京區調」說,航空就怕萬一,涉及很多人的生命安全,所以應該明令禁止使用手機。網友「Ms Miao」說,本著對自己安全負責的態度,我們要遵守規定。

但也有部分網友曬出自己乘坐國外航空公司航班使用手機的經歷。網友「王宇」說,乘坐法航航班時廣播的大意是說全程都可以使用電子設備,手機只需要設定在飛行模式就可以。

一些網友說,低空飛行時手機信號隱患很大,但高空時,是否可以允許乘客打開電子設備,以打發寂寞的旅程呢?

【記者調查】不同航空公司要求各異 是否干擾飛行器尚無定論

——是否所有航空公司都要求全程關閉手機?

記者採訪了多家航空公司發現,不同航空公司對於飛機上使用手機要求各不相同。國內的航空公司均表示需要全程關閉手機。法國航空、德國漢莎航空、美國航空表示,起飛和著陸階段需要關閉手機,平飛階段可以使用「飛行模式」。阿聯航空表示,在起飛著陸階段必須使用「飛行模式」,平飛階段可以正常開機。

中國政法大學航空與空間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起淮介紹,國外航空法規中,對在飛機上使用手機的規定主要有三類:一是全程可以使用手機;二是在飛機起飛、著陸時需要關閉手機,其他階段可以使用;三是從飛機艙門關閉時起,全程不允許使用手機。

中國民航飛行員協會副秘書長孫慧說,隨著導航設備和飛機設施的更新,某些國家和某些航空公司允許飛機上全程使用手機,並且提供WIFI,但這都只是在探索的過程中。

——玩手機會干擾飛行安全嗎?

「目前手機是否干擾飛行安全都在理論層面,大家認為存在這種幾率。」孫慧說,很多國家出台了航空法規禁止飛機上玩手機,因為存在安全風險。

孫慧認為,航空事故的影響千頭萬緒,某一個因素造成航空事故的機率都很小,很多因素重疊在一起才會發生航空事故。「我們避免航空事故要從各種因素上去防範,這是預防航空事故的方法和手段。」

張起淮說,各國在保障民航安全的警惕性和標準上掌握不同,我國為更加充分地保障民航安全,採取謹慎的態度。隨著航空器生產者、設計者對設備的更新和保障能力的提高,包括手機運營商、製造商、設計者對技術的調整,將來可能能夠克服在飛機上使用手機會影響飛行的問題。

——5萬的罰款額度是否過高?

「民航法修訂後,一些條款更具操作性。」孫慧說,以前空乘勸阻客人使用手機時,有些乘客會不配合。「這次法規修改後,能夠讓乘客清楚認識到在飛機上玩手機是違法行為。」

一位多年從事航空經濟領域研究的人士說,關於旅客違法違規行為,過去一直沒有在法律層面出現相應的處罰措施。這次的民航法修訂,為以後規範旅客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

對於最高5萬元的罰款額度,孫慧說,這一次提高罰款金額,更表明民航的態度。「飛機上乘務人員沒有執法權,他們只能做取證工作,最後的罰款應該由執法部門來執行。」

張起淮認為,手機無線電會對航空器飛行造成多大程度的干擾、影響,已有許多調查、研究和理論論證,我國民航法對此問題的規定,應該綜合其他航空公司、飛機製造商的處理方式,做出更科學、有效的規定,是否有必要一概地加以禁止和限制,需要綜合多方因素進行科學決策。「應對可能幹擾航空器飛行的個人物品予以明確,並進行合理限制,在保障飛行安全的同時,更好地滿足旅客的需求。」

飛機上玩手機9月1日解禁 拍照、聽音樂、看影片全開放

由於台灣民航局6月底修法放寬3C電子用品的機上管制措施,9月1日起,華航、長榮、華信、立榮4家航空公司,將陸續開放乘客在機上使用手機、平板電腦,只要轉換成「飛航模式」,除了Wi-Fi和語音通話禁止使用外,拍照、聽音樂或看影片都不受限制。

民航局指出,以往民眾在飛機上違規使用個人電子用品,依刑法可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罰鍰15萬元,曾有不明規定的民眾,因為在飛機上拍照而被檢舉法辦。不過隨著科技進步,個人電子用品功率縮小,現在歐美國家都已大幅開放機上使用個人電子用品的規定,台灣也在今年跟進,依據修正後的《民用航空法》,公告放寬限制的「干擾飛航或通訊器材之種類及其使用限制規定」。

華航、華信、長榮、立榮都已確定,未來所有航線、班機,機上乘客只要關閉Wi-Fi及語音通話功能,包括相機、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都可以全程使用,華航、長榮甚至開放使用藍芽傳輸功能。不過,筆記型電腦等超過1公斤的電子用品,國際航線仍維持1萬英呎以上高空才能使用之規定,航程較短的國內航線則仍維持全程禁用。

此外,手機的通話與網路功能原本必須等飛機停妥、打開艙門才能打開,現在也將一併放寬,只要飛機降落、由跑道轉進滑行道後,經機組人員廣播,民眾就可以開啟通訊功能。但實際狀況仍由機長做最後決定,乘客必須配合。

民航局也提醒,各航空公司規定不盡相同,旅客務必注意。目前復興航空尚未提出放寬機上使用3C產品的相關程序,新措施可能來不及在9月1日上路。遠東航空則因飛機較為老舊,在低空沒有抗干擾驗證,因此不論是國內或國際航線,都必須達到1萬英呎以上高空才開放乘客使用「飛航模式」下的3C用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21353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