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陽女童投毒殺人事件還原:這是誰的悲劇?
據報道,湖南衡陽12歲的女童因與同學結怨,用摻雜了毒鼠強的可樂將同學姐妹毒死。在這起12歲女童投毒殺人事件中,無論是殺人的女童,還是被毒殺的姐妹倆;以及最近一些涉及農村底層兒童的熱點新聞事件中的兒童,他們都是留守兒童,父親為生計外出打工,母親或者離家出走,或者智障或精神分裂。
如果要從殺人女童的角度來探究,到底是什麼因素促使這起令人痛心的事件發生並不難。缺乏父母關愛和引導的留守兒童,爺爺奶奶無法承擔起撫育人的職責,這導致他們社會退縮,發展性的社會認知和情緒缺陷。對一名12歲缺乏成年人引導和支持的女童,甚至辦案女警也疑惑「小雯究竟是不是真正了解『殺人』是什麼概念,有沒有人告訴過她,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從心理學角度,一名兒童在成長和社會化發展過程中,家庭、學校和社會對他們人格和品行的影響都同等重要。當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戶籍限制使留守的孩子無法隨著父母流動,家庭迫於生計已經無力承擔對孩子的社會化引導的職責。那麼,學校和社會是否能夠或者擔當了對那些留守兒童的社會性和發展的引導作用呢?
畢節4名留守兒童集體自殺背後根源是什麼?
貴州畢節一家4名留守兒童疑似農藥中毒身亡。記者從貴州省畢節市有關部門獲悉,6月9日23時許,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田坎鄉4名兒童在家中疑似農藥中毒,經搶救無效死亡。村民透露4個孩子1男3女,是留守在家無大人照顧的四兄妹,喝農藥自殺,最大哥哥13歲,最小妹妹5歲。
四個孩子一夜之間中毒身亡,無疑是誰都不想看到的悲劇。可不得不承認,涉事家庭有其特殊性,甚至可以說「不太正常」——四個孩子,從13歲到5歲,應該屬於嚴重超生;母親「被人拐跑」、父親外出打工雖留了聯繫電話但一直打不通,很顯然,監護人未能盡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造成悲劇的重要原因。
悲劇發生後,一些「畢節往事」也迅速被媒體和網友翻了出來,有留守兒童被禽獸教師強姦,也有其他一些事情。而流傳最廣的是這樣一則新聞:2012年,貴州畢節5名流浪兒垃圾箱生火取暖中毒身亡,事發後畢節曾對全市範圍內留守兒童進行逐一排查,設立留守兒童專項救助基金,採取一對一幫扶措施。這無疑將畢節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置於非常尷尬的境地:為什麼你們那裡總是出事,並且都如此嚴重?你們為什麼沒有痛定思痛,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隱患?你們所謂的「逐一排查,一對一幫扶」是否只是為了矇混過關的「危機公關」,並沒有甚至原本就不想落到實處?
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的是,留守兒童的問題並非只有畢節一地存在,而是已經成為一種普遍性的社會問題。共青團畢節市委曾作過一次全面的統計,全市有18萬名外出打工人員,因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而留在家裡的留守兒童有164608名,占適齡入學兒童的10.6%。而據統計,全國共有留守兒童2200萬。長期以來,與留守兒童有關的悲劇常有發生,只不過畢節的事情比較有新聞性,所以才引發了輿論的廣泛關注罷了。情緒化的宣洩雖然可以理解,卻無助於解決問題。因此,我們不可就事論事,眼界還應更開闊一些,在關注「畢節留守兒童農藥中毒」事件的同時,更應關注和反思的是留守兒童現象。
台媒關注大陸留守兒童調查:普遍成熟 不恨父母
台媒稱,上海師範大學近日調查發現,「留守兒童」跟父母主要通過電話溝通,但有38%的孩子每月跟父母講電話的次數不到1次。
據台灣「中央社」6月16日報道,留守兒童最渴望增加親子溝通,從「最希望學校為你們做的一件事是什麼」的問題中,大多數孩童表示,希望學校可以延長電話開放的時間或設立信箱,讓自己多跟父母打電話或收到父母的信。
報道稱,上海師範大學研究生支教團「留守的心愿」發布「留守兒童調研報告」,報告調查了廣西田陽縣4所小學,讓4至6年級的學生填寫問卷,並以家庭訪問法共計調查了400名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和心理等情況。結果顯示,留守兒童的父母多因家庭人口數眾多加上經濟情況不好,才需要外出打工。而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間,有83%的孩子會經常或偶爾感覺到孤獨;60%的孩子對父母外出打工表示理解。
調查顯示,95%的受訪留守兒童來自低收入家庭,56%留守兒童家庭月收入不滿人民幣1000元。根據課堂及家庭訪問的情況反映,孩子的學習成績與行為規範往往有待加強。
報道稱,大部分留守兒童表現出超齡的成熟與獨立,60%留守兒童表示,雖然很想念父母,但不會痛恨父母,因為知道父母外出務工是為了家庭生計、為了供他們讀書生活。
報道稱,調查還發現,當心情不好或有心裡話時,近50%的孩子選擇跟朋友進行分享,35%孩子選擇自行解決與消化情緒與心情,願意與親屬或老師分享心裡話的孩子分別占10%與6%。
留守兒童發生心理問題的機率高於普通兒童
2013年5月,全國婦聯曾發布《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報告顯示,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已達6102.55萬,其中獨居留守兒童已多達205.7萬,占留守兒童比例的3.37%。
而在一些勞務輸出人口較多的地區,獨居留守兒童的數量更為龐大。以西部某市為例,該市曾對全市打工者進行過一項調查,結果發現,在18萬名外出打工人員中,因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而留在家裡的留守兒童有164608名,占適齡入學兒童的10.6%,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沒有其他親人代理照料的,他們都可以算作「事實孤兒」。即便政府、社會已經開始對他們有一定的照看,他們面臨的各種傷害、暴力風險都比一般兒童來的高,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他們的心理健康以及衍生的自殺問題。
留守兒童發生心理問題的機率要高於普通兒童。由於無法獲得正常的家庭教育的家庭溫暖,留守兒童在學習、生活、品格等方面都出現了一些問題,尤其突出的是心理健康問題。
留守兒童最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是孤獨、自責、敏感。這些問題讓周圍的人無法靠近他們,敏感的心靈則使他們將自身囿於自責中無法自拔,最終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悲劇發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20934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