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四、十五歲的豆蔻年華里,她們沒有像同齡人一樣去求學,而是在世代生活的漁村裡照顧自己的孩子。未到法定年齡,卻早早「結婚」、生子,這在海南的一些小漁村已不罕見。她們之中,最小的14歲就當了媽媽,個別人30歲就成了奶奶或者外婆……
最小產婦未滿14歲 「少女媽媽」非個別現象
16歲的潘虹已有5個月身孕,她一手拿著電視遙控器、不時地換台尋找著自己喜歡的娛樂節目,另一隻手則輕輕拍打著後背上哇哇大哭、不到兩歲的女兒。她17歲的丈夫跟隨公公下船做工,她和不到40歲的婆婆在家帶孩子。
她這樣描述自己的一天:「吃飯,喂孩子,看電視,喂孩子……」在潘虹看來,16歲已有二胎並不「稀奇」。這是海南省臨高縣新盈鎮、調樓鎮大多數漁村孩子身上正在發生的故事。
記者在調樓鎮美良衛生院的「產婦生育記錄本」上看到,從2015年7月9日至2016年5月9日的10個月內,該衛生院有108個產婦生育,其中19個產婦年齡在20歲以下。這些「少女媽媽」中,有15人是生二胎,她們一胎的生育年齡更小。
從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縣人民醫院生育的16歲以下未成年產婦有20例,相當於每月有兩三個未成年產婦。其中,14歲的產婦有5名,15歲的產婦有6名。最小的產婦是新盈鎮頭咀村的桂某,她的出生日期是2001年10月10日,2015年生小孩時還未滿14歲。
婚後面臨安全風險避免悲劇還需多方努力
雖說村友們身邊就有早婚早育的現象,但如此之早還是令人難以接受!早婚的少女一旦懷孕,既不利於母體和胎兒健康,也會因為年齡尚小而無法妥善處理家庭矛盾。
中國鄉村之聲農民觀察員、資深育兒師白戍芝:
「十四、十五歲的年齡,身體根本沒發育完全,生孩子、養孩子超出了少女的身體負荷。這少女的媽媽、婆婆們也是糊塗了,孩子不懂事,你們也不懂事了嗎?想想你們在這個歲數經歷的艱難,還要在下一代身上再來一遍嗎?
「現在不僅是在城裡,在有的農村,人們也是對優生優育非常重視,懷孕前、懷孕中、坐月子,有條件的都要去上上課,學點育兒理念。」
白大姐的表妹當年就是十幾歲生了娃娃,她記得特別清楚,有一次娃娃生病,表妹除了抱著孩子嚎啕大哭,什麼都不會。生活條件好了,好好生、好好養,這是一份難得的緣分!如果處理不當,心理和生理疾病將會纏繞著「少女媽媽」……
如今,我國在關愛未成年人、婦女兒童權益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在一些偏遠、落後地區,仍有婚戀、生育「死角」。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劉瑩:
「少女媽媽、過早婚育是危害母嬰身心健康及家庭幸福的愚昧選擇,有待政府、醫療、教育各方共同努力,加強普及法律和醫學、心理學知識,給予必要幫助,防患於未然。
「婚姻最好的理由是因為愛情,最好的婚姻狀態是兩情相悅、志同道合。婚姻不可兒戲,生育更不可兒戲。生育意味著責任,對未來的孩子的責任、對自己和家庭的責任,也包括對社會的責任。在你還沒有準備好為此承擔責任、付出努力的時候,慎重生育比盲目生育要明智得多。否則,兒孫滿堂未必是福氣,而有可能成為悲劇。」
「少女媽媽」不僅僅存在於這個漁村,還存在於許多其他未知的「漁村」。她們自己都還是稚氣未泯的孩子,甚至不懂得什麼是愛、什是性,卻要莫名地背負起「媽媽的責任」。
陳舊迂腐的思想觀念,照進現實以後竟是難以言說的痛。「少女媽媽」是思想頑疾的犧牲品,「少年爸爸」和那些「孩子的孩子」又何嘗不是犧牲品?
思想觀念上的糟粕,社會當施以合力,儘早消除這一現象,讓婚姻和愛盡情綻放在每個人的心中!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