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外媒體報導,習近平(前)與李克強的不和已經公開化。圖為今年7月1日兩人出席中共黨慶大會。(美聯社)
7月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如何改革國有企業均做出了強有力的指示,但是二人傳遞出的信息卻相互矛盾。習近平在指示中呼籲「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要求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李克強的批示則強調,需要對國有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在改革國有企業時要「遵循市場規律」。
「華爾街日報」(WSJ)22日引述中共黨內人士和中國問題專家表示,上述這些相互矛盾的信息以及最近發生的其他一些小插曲,比如習近平陣營對李克強的經濟政策幾乎不加掩飾的批評,表明這兩位中國高層領導之間的意見不和正越來越公開化,這與以往中國領導人總是努力呈現出一致立場的做法不同,非常值得關注。
報導說,習近平集國家主席、中共總書記和中央軍委主席於一身。總理李克強則負責領導國務院,在過去4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是由總理來管理中國經濟。但習近平逆轉了這種領導模式,把包括經濟決策在內的決策權集中到由他擔任組長的一系列領導小組手中。習近平的支持者說,在上一屆政府中,黨的領導層變得不再強有力,並且出現了嚴重的腐敗問題,現在需要一位強有力的核心人物來維繫人心,同時大力改革經濟。
批評者認為習近平包攬太多而致無法有效治國理政,與此同時李克強和其他更能勝任經濟管理工作的官員則被剝奪了權力。李克強的支持者說,過去兩三年中李克強已默認了這種安排,但最近幾個月他的地位更為頻繁地遭到削弱,被邊緣化。
報導說,對於李克強在明年的中共領導層換屆中是否會從總理職位上被替換下來,目前黨內謠言四起。在黨的最高領導機構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中,只有習近平和李克強兩人屆時不到退休年齡。
報導指習、李不和在5月初露端倪。聖地牙哥加大研究中國經濟的專家諾頓(Barry Naughton)撰文指出,李克強被放在了一個無能為力的境地。經濟政策的制定已從根本上轉移到習近平手中,脫離了李克強的掌控,李克強對此不滿,在這樣的情況下,習近平與李克強之間的關係很難維持。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副主任甘迺迪(Scott Kennedy)則說,習、李二人可能在具體政策上各執己見,但從更宏大的角度看,二人的分歧並不算大,並非原則性的齟齬。
中國「兩會」(人大、政協)本周曲終人散,給外界留下一大堆問號。當局對地產大亨任志強的「文革式」批判在「兩會」期間戛然而止;對官媒「姓黨」的露骨要求引來后座力反彈,西藏代表團佩戴習近平像章出席的出格舉動被叫停,以及新疆「無界傳媒」出現要求習近平辭職的貼文,官方新華社發出稿件稱習近平「中國最後領導人」事件,尤其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大會上相敬如「冰」,不惜將兩人心結公開化,所有事件將對中國未來政局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引人猜測。
今年的「兩會」,在官方央視直播下,億萬中國人都看到了這樣的畫面:在3月5日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近兩小時過程中,會場共響起40多次掌聲,但坐在主席台上的習近平卻一直板著臉,一點掌聲都吝於給出。兩人不僅從進場到離場都無交流,在李克強報告結束時,習近平也未按慣例起立與李握手致意。兩人直到「兩會」結束,都未出現交流和互動場面。與此相對照的是,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報告完畢,習近平卻與他有說有笑。
因此「兩會」結束後,北京流行最新順口溜:「不到北京,不知道『文革』原來還在搞;不談南海,不知道中國的朋友原來那麼少;不開『兩會』,不知道習、李關係原來這麼糟。」
習、李不和,在中國政壇本不是新聞。從「習李體制」和「克強經濟學」曇花一現,到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這個原本非總理莫屬的職位被習近平掌握,習、李據傳為股災拍桌子,以及傳出習要換掉李,調上海市委書記韓正進京作總理備胎等,無不顯示李作為中共建政以來「最弱勢總理」,已被邊緣化。半官方的香港「大公報」甚至以「坐在火山口上的中國經濟和中國總理」描述說,「李克強總理曾幾次不經意的起身微調坐姿,有些如坐針氈之感,不禁讓人聯想到坐在火山口的尷尬處境」。
然而,細心人也發現,在5日全國人大開幕作報告時還虛汗涔涔的李克強,到15日人大閉幕會後的記者會卻信心滿滿,前後判若兩人。他並藉回答俄羅斯記者問題的機會,釋出他的地位穩固,明年還將出席總理記者會的強烈信息。短短十天之間發生了什麼?外界無從知曉,不過仍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有報導指「兩會」期間中央政治局曾召開過一次重要會議,而從「習核心」並不叫座,未如外界預期成為本屆「兩會」的主調來看,會議可能與此有關。中共宣傳部門對習近平的「個人崇拜」過分渲染,可能已在黨內受到挑戰,遭遇反效果;習近平自己樹立的「核心」地位也並未鞏固,各方勢力集聚的「倒習聯盟」也在蠢動。
究其原因,習近平掌權三年半,無論內政、外交,迄今都仍只停留在「破」,他以強力手腕攬權、反腐、治官及整編軍隊,因此得罪黨內、軍內不同派系、山頭和利益集團;而在「立」方面,他至今仍少有建樹,國內經濟下滑、改革停頓、中國在國際上越來越孤立,南海周邊國家紛紛倒向美國,向中國叫板;在南北韓問題中國雖被迫向美國示好,支持嚴厲制裁北韓,卻未能換取美韓不在韓國部署威脅中國安全的戰區高空防衛系統(THAAD,薩德)。而黨內種種質疑,他已越來越難自圓其說。
反觀李克強,他的弱勢反而能贏得人們的同情分數。即使經濟治理無方,人們也會認為責任並非完全在他,而在於他獲得的授權有限。而前不久盛傳習近平擬調重慶市長黃奇帆進京,擔任國務院秘書長,遭到李克強抵制,也顯示李克強的「二把手」並非完全懦弱無能,而是顧全大局,忍而未發。
「兩會」期間中共高層的矛盾凸顯,不加掩飾,因此,明年中共19大的前哨戰已提前打響。由於屆時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除習、李以外的其他五人都將交棒,因此習、李兩人的權力博弈將驚心動魄。
按照中共元老對第四代領導人的設計,習、李本為「雙接班」體制,現在習近平打破了這一體制,一人獨享,因此在風雲詭譎的形勢下,未來中共政壇存在三個變量:一是習近平地位繼續鞏固,李克強中途下車,讓出總理職位,在19大後轉任不重要的人大委員長;二是繼續「尊習」,換取擔任弱勢總理,並覬覦中共20大接班;三是各利益集團「倒習」成功,李克強明年成為各派接受的新領導人。結果如何,頗難逆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187342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