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8日晚上,39歲的雷秀榮第一次和70歲的媽媽見面。母女倆失聲痛哭,她們緊緊抱著彼此,希望從此再也不要分開。短短的幾個小時,母女倆抱頭痛哭的場景發生了無數次。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彌補骨肉分離39年的痛;似乎也只有眼淚,才能徹底洗刷彼此尋覓卻尋不著的辛酸。最近的時候,雷秀榮和親人的住處,就相隔了一公里。這就是真正的咫尺天涯。幸好,她們最終還是相遇了。

雷秀榮在溫州市文成縣周山畲族鄉長大。養父母告訴她是從福利院抱回來的。當時,養母剛生下一個孩子,卻不幸夭折。出於對孩子的懷念,加上養母奶水豐盈,需要一個孩子「接奶」,就把雷秀榮領回了家。後來,養父母又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即便如此,本來生活就不好的他們依然對我很好。」雷秀榮兒時和別的孩子一樣很快樂。不幸的是,在雷秀榮11歲時,養母因病過世。5年後,年僅16歲的雷秀榮便出門打工幫襯家裡。如此年幼便一個人在外打拚,雷秀榮忽然十分渴望找到親生父母。

最近幾年,養父的身體越來越差,他把知道的關於雷秀榮身世的線索都告訴了她。這些年來,雷秀榮差不多都在瑞安工作、生活,也一直通過手頭僅有的線索尋找親人。「你是我們從瑞安市福利院領回來的,你的親生父母很有可能是瑞安人。」其實,雷秀榮的確就出生在瑞安市汀田鎮。當年,家中已經有了4個孩子,一家人勉強能夠餬口。但是,父母一直想著再生一個男孩,於是,在雷秀榮出生3天後,被悄悄地放在了瑞安市福利院門口。

三十多年前,雷秀榮的父親就過世了。多年後,母親陳金妹將送走一個女兒的事情,告訴了她的孩子們。這些年來,姐妹們也一直十分思念這個妹妹。「三四年前,溫州舉辦了一場尋親大會,我們幾個人瞞著母親去了,遇到幾個年紀對得上的,還見了幾次面。」排行老三的余美平說。

雷秀榮尋親的腳步也從未停止過。「這幾年,生活漸漸穩定,孩子上了高中,我有更多時間來找親人。」雷秀榮說。今年6月21日,雷秀榮在《瑞安日報》上發登了一條尋親信息。一天後,雷秀榮的三姐余美平一家人看到報紙,隨後,他們相約見了第一面。「看到秀榮的第一眼,我就很肯定這就是我妹妹,除了長得像外,感覺格外親切,就是那種血脈相連的感覺。」余美平說。

6月24日,雷秀榮的親生母親陳金妹到派出所採集了DNA信息。7月8日下午17時56分,雷秀榮接到瑞安市公安局通知,DNA比對結果出來了,確定陳金妹和雷秀榮是母女關係。「我住在瑞安塘下,搬過幾次家,但住的地方都在一個比較小的範圍,幾個姐姐的家也在那片地方。」雷秀榮說,快70歲的母親平時一個人住,出門不多,她的住處跟自己的家也離得很近。這些年,雷秀榮住得離親人最近的一次,「可能還不到1公里。」這幾天,雷秀榮一直住在生母家裡。「捨不得跟她分開。一下班,就趕過去,39年沒見了,我就想多一點時間陪陪她。」雷秀榮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16992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