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射"遨龍"太空清垃圾 外界猜測或用軍事用途

參考消息網6月29日報道港媒稱,中國官方稱25日從中國海南發射的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將一個小型飛行器送入軌道,其任務是清理太空垃圾。不過有分析人士稱,它可用于軍事用途。

香港《南華早報》網站6月28日報道,「遨龍一號」飛行器裝載了一台機械臂,可清理廢棄衛星那麼大的碎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科學家唐亞剛說,中國將發射一系列清理人造空間碎片的飛行器,「遨龍一號」是第一個。他說,它可以抓取廢棄的中國衛星,將其帶回地球大氣層,使之安全墜入海洋。

唐亞剛說:「我國作為負責任大國,承諾控制和減少空間碎片,為了履行這一義務和責任,我國不停地在嘗試突破空間碎片清理技術。」不過,問題是中國開發這一尖端技術只是為了清理空間垃圾嗎?

總部位於北京的國家天文台的一位研究人員說:「用機械臂清理所有的空間垃圾是不現實的。太空中有數以億計的碎片。」這位研究人員指出,對軍方來說,機械臂可用作反衛星武器。

「遨龍一號」很小,因此樣機生產出來後可以大量發射。在和平時期,這種飛行器可在太空進行巡邏,防止廢棄的衛星墜毀到上海或紐約這樣的大城市。這位研究人員說,在戰爭時期,可將它們用作威懾武器或直接攻擊敵人的太空資產。

該研究人員說,它還是一種「清潔」的反衛星武器。2007年,中國進行了一次反衛星試驗,用飛彈摧毀了一顆廢棄的氣象衛星。由於爆炸產生大量的碎片,那次試驗在國際上引發軒然大波。這位研究人員說:「這次沒有人會指責(中國)了。」

內地另一位空間工程科學家說,「遨龍一號」飛行器抓取空間碎片是個「大膽的實驗」,失敗的可能性很高。該科學家說,執行這樣的任務,第一個挑戰是靠近「不配合的目標」。「遨龍一號」需要搜尋和甄別目標,然後規劃和調整自己的靠近路線。

另一個挑戰涉及機械臂伸向碎片。要抓牢物體,機械臂必須伸向具體的目標區域——這在太空中可能會不斷發生變化。「遨龍一號」上的傳感器和電腦將分析翻滾目標的快速、不規則的變化模式來指引其機械臂。該專家說,這樣的挑戰對中國技術的檢驗達到極限。

報道稱,中國不是開發出這項技術的唯一國家。預計歐洲航天局今年晚些時候也將批准一個類似的計劃。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搭載的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安全轉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新華社記者琚振華攝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15214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