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的人生歷程,經歷多少起落浮沉和聚散離合;60年的攝影生涯,見證多少滄桑巨變和物是人非

曾洵真| 2016-06-26| 檢舉

時間的河

76年的人生歷程,經歷多少起落浮沉和聚散離合;60年的攝影生涯,見證多少滄桑巨變和物是人非。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大多數的記者是世界上不安分的觀察和記錄者,他們看到這個世界的不足,看到人和地方的不完美之處,然後用自己的方式保留下來。」攝影記者出身的李振盛用手中的相機面對歷史:「不管自己做了什麼都不要緊,要緊的是自己要以反思的心態去回首往事,不拔高、不迴避、不掩飾、不推諉,這樣才能留下真實的歷史。」本組圖片由騰訊圖片和成都影像藝術中心聯合推出。

124

此前,在《光圈》雜誌的訪談中,李振盛談到:「在我半世紀的攝影生涯中,東西方兩位攝影大師對我產生過深刻影響,一位是中國的吳印咸,一位是法國的卡蒂埃-布勒松。前者告訴我『攝影記者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人,還應當是歷史的記錄者』,這一教誨成為指引我用照片為歷史存真的原動力。後者在文革時成為我暗中學習與仿效的範例,他的『決定性瞬間』理論指導我一生的攝影實踐。」圖為1965年6月27日,黑龍江阿城縣民兵比武場,誰說女子不如男。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224

李振盛坦言:「說實話,我當年是在冥冥之中,感到應當把這些場景記錄下來,將來會有用的。但究竟有什麼用,心裡一點數都沒有,更沒有想到這些照片會走向世界。當時我只是意識到,必須將這個時代記錄下來。我並不知道我做的事情是為了革命,還是為了我自己,或為了將來。我只知道必須用相機作為記錄工具,儘可能多留下一些歷史碎片而已。」圖為1966年7月23日,黑龍江哈爾濱人民體育場,支持越南人民抗美救國鬥爭大會。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324

1966年9月13日,黑龍江哈爾濱人民體育場,風雲歲月。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424

1966年10月1日,黑龍江哈爾濱南崗區大直街秋林公司,國慶17周年大遊行。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524

1966年10月5日,北京,天安門廣場,激情燃燒的歲月。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624

1966年12月10日,黑龍江阿城縣阿什河公社,小兩口裝飾新房。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724

1967年4月27日,黑龍江哈爾濱北方大廈廣場,批判走資派大會。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824

1967年7月8日,黑龍江賓縣,船上開起批判會。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924

1968年4月16日,黑龍江,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代表大會上的虔誠者。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1024

1968年4月28日,黑龍江哈爾濱人民體育場,五歲小女孩成為全省學毛著代表。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1124

1968年7月16日,黑龍江哈爾濱松花江畔,下水前讀一段毛主席語錄。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1224

1969年,李振盛也遭到了批判,他有兩年的時間是在中蘇邊境的一個柳河五七幹校度過的。他把底片用油布包好,藏在他家的地板底下。圖為1969年7月19日,黑龍江哈爾濱空軍某部起飛前讀一段毛主席語錄,確保飛上藍天不迷航。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1324

1972年9月5日,黑龍江遜克縣,北大荒知青割畜草。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1424

1975年7月23日,黑龍江阿城縣玉泉公社,五萬農民觀看芭蕾舞劇《白毛女》。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1524

1976年2月16日,黑龍江亞布力林業局虎峰山林場,知青女民兵。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1624

1976年2月16日,黑龍江亞布力林業局虎峰山林場,女知青伐木歸來。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1724

1976年6月25日,黑龍江黑河引龍河農場,照相師傅下鄉來 。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1824

1977年1月28日,黑龍江亞布力林業局子弟小學,雪地上的足球賽。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1924

普雷基談到:「我不知道在攝影史上是否還有哪個單獨的攝影家,能夠把如此長期發生的連續事件涵蓋性地拍攝下來。李振盛以這樣的凝聚形式展現出了那些事件,而且它是僅有的紀錄。我希望在李振盛的攝影集出版之後,會有其它一些可能留存下來的影像資料浮現出來。有的時候攝影能夠激發觀念思考,並且連帶鉤沉出新的資料。」圖為1980年5月28日,黑龍江哈爾濱南崗幼兒園,祖國山河美景真好看。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2024

【香港回歸】1997年6月30日,英國青年臉上畫著中英國旗歡慶香港回歸。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2124

香港回歸慶典。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2224

李振盛的報道具有某種特殊的東西——獨特的視角。從英國國旗的下降,到中國國旗的升起,他拍攝了該重大事件從頭到尾的各個階段。他還抓拍到末代總督彭定康乘車離別港督府,官邸的英國國旗疊好放在他膝蓋上的鏡頭,這張照片在當年中國新聞攝影大賽中獲金獎。圖為彭定康離別港督府。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2324

【美國「9·11」事件】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世貿大樓遭恐襲。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2424

20世紀是個精彩紛呈的世紀,也是一個多災多難而又動盪不安的世紀。從一個人影像的「獨幅電影」到史詩般的全景影像,李振盛的攝影家身份後面總隱藏著電影攝影師的影子,他被譽為「隱於攝影家背後的電影攝影師」。當他被問到是否遺憾或後悔沒有成為一名電影攝影師和導演時,他表示無悔也不遺憾:「我把在電影學院學到的電影攝影手法,創造性地應用到我的攝影作品裡。與其做一名即使在中國都沒人記得的電影攝影師或導演,還不如像我現在這樣做一名給世界留下影像遺產的知名攝影家。我為中國人民真實地記錄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具有獨特意義的影像,為全人類奉獻一批珍貴的歷史碎片。我為此感到欣慰。」時光如水,洗去喧囂。這是一條他自己的河,關於他淌過的時間河,也是我們的河。圖為2001年9月15日,美國紐約,世貿大樓千瘡百孔。

全屏鍵盤↑↓切換圖片

李振盛1940年出生於遼寧大連,1963年畢業於長春電影學院攝影系,黑龍江日報社做記者20年,中國人民警官大學新聞系執教15年。後整理文革時期的照片出版《紅色新聞兵》,被評為「世界最佳攝影畫冊」。2013年,李振盛榮獲被譽為攝影界中的奧斯卡獎——露西攝影獎第11屆紀實攝影傑出成就獎,成為露西獎十多年來獲獎的首位華裔攝影師。

《時間的河》——李振盛攝影六十年回顧展

展覽時間:2016年6月25日-7月25日

展覽地點:東郊記憶舞台東街成都影像藝術中心4樓

淌過時間的河

文/成都影像藝術中心

76年的人生歷程,得經歷了多少的起落浮沉和聚散離合。

60年的攝影生涯,得見證了多少的滄桑巨變和物是人非。

曾經有人這樣說過「大多數的記者是世界上不安分的觀察和記錄者,他們看到這個的不足,看到人和地方的不完美之處,然後用自己的方式保留下來。」攝影記者出身的李振盛則用著手中的相機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面對歷史:「不管自己做了什麼都不要緊,要緊的是自己要以反思的心態去回首往事,不拔高、不迴避、不掩飾、不推諉,這樣才能留下真實的歷史。」

20世紀是個精彩紛呈的世紀,也是一個多災多難而又動盪不安的世紀。

從一個人影像的「獨幅電影」到史詩般的全景影像,李振盛的攝影家身份後面總隱藏著電影攝影師的影子,他被譽為「隱於攝影家背後的電影攝影師」。當他被問到是否遺憾或後悔沒有成為一名電影攝影師和導演時,他表示無悔也不遺憾:「我把在電影學院學到的電影攝影手法,創造性地應用到我的攝影作品裡。與其做一名即使在中國都沒人記得的電影攝影師或導演,還不如像我現在這樣做一名給世界留下影像遺產的知名攝影家。我為中國人民真實地記錄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具有獨特意義的影像,為全人類奉獻一批珍貴的歷史碎片。我為此感到欣慰。」

時光如水,洗去喧囂。

這是一條他自己的河,關於他淌過的時間河,也是我們的河。

感謝李振盛先生,讓我們有機會在這裡去共同感受曾經流逝的歲月帶給我們的樂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1467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