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富二代大多沒出息?
文/古爾浪窪
說真的,我接觸過的中國的富二代,普遍沒有啥上進心。
比如,我來廣東的第一家公司,老闆是窮苦出身,靠打工起步,後來有機會去租別人經營不善的車間,賺到了第一桶金。改革開放後,租一個小破廠,居然就慢慢發展了起來,將小破廠發展成了工業園,一年5、6個億的銷售額。
前幾年,老闆覺得年齡大了,讓小孩來接班,三個小孩都對工廠管理不感興趣。老大學美術設計,就想自己搞個工作室;老二不務正業,一天到晚收集各種鞋子,對上班都沒興致,更別說來管理工廠了;老三是個女孩子,唯一的夢想就是去幼師教小朋友。
後來,在各種威逼利誘下,老大總算是來接班了,管理整個公司;老二也被逼回來了,管理銷售部門;老三死活不來,就要教小朋友。老闆雖然名義上退休了,但其實一周五六天還是在公司里,美其名曰是董事長,其實就是看著老大老二上班。
一次,我們幾個曾經的同事相遇,聊起我們都有感情的這家工廠,大家都覺得繼續像以前發展怕是難了。主要是第二代接班人沒有任何的衝勁,不可能像老闆一樣去開疆擴土了。我們普遍覺得,能守住就不錯了。而我們大多數人的判斷,是他守不住。
國內現在有新的流行詞,叫「沒有飢餓感的一代」,意指90後。想想,確實也是,60、70、80後,都不同程度挨過餓過,唯有90後,不知道餓是什麼滋味,基本上是想要啥,就有啥。而那些富二代,大概是相對較早進入富足時代,沒有「飢餓感」的人。
在天生不缺錢、不缺吃喝用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往往沒有太強的慾望。沒有慾望,就沒有太強的動力,沒有動力,也就沒有了活力。一個天生缺乏活力和慾望的人,怎麼可能期望他們能像那種飢餓感很強的人一樣去競爭呢?
我在山東工作時公司的老闆,有個女兒,是個90後,與她接觸,覺得小傢伙人不錯,但就是家裡太寵,給寵壞了,一副大姐大的派頭。出去吃飯,總是搶著買單,還罩著班裡的一幫被人欺負的小孩。但要是說到學習,就不敢恭維了。反正是考了好幾次大學,都沒考上,後來他爸爸通過關係把她弄到北京上大學。她媽媽管公司財務,時不時丟下手裡的活跑北京,我說怎麼了?她說:「女兒又把車鑰匙鎖車裡了,我得去給她送一趟。」我的天,這都行?!
小傢伙暑假回來,她爸爸讓她到公司來實習,於是我讓她當我助手。開會,整理資料,到處找不到人影子,打電話關機。後來她媽媽跑過來告訴我,她開著她老爸的車,出去玩去了。玩去了?真正的讓人哭笑不得。
說真的,這樣子培養出來的富二代,能擔當重任嗎?我估計可能比我經歷過的第一家公司那家還難吧!
我也見過日本的富二代,教育方式就大不相同。
去年,我們採購設備,去日本的工廠參觀,也是類似於中國這樣,老闆5、60歲了,正在培養兒子接班。第一天接待我們的是他們家的二公子,好傢夥,開豪車,打扮的油頭粉面,完全一個紈絝子弟。可是,第二天試機,跑去開機器的,居然也是他們家二公子,穿一身工服,完全沒有了第一天紈絝子弟的樣子。在試機的過程中,維護、清洗、安裝、調試,操作,全程完成。在做很苦很累的維護工作的時候,工人在一頭,二公子在另一頭,兩個人同步作業,老闆用秒表掐,達不到就要二公子重來過。我看得眼珠子差點掉出來。
我與老闆聊天,他說,太富足的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一般慾望都不強,因為沒有饑渴的經驗。雖然他們家的小孩不准奢侈,但因為啥也不缺,從小就沒有饑渴的經驗。所以,從小就要注意訓練他們。他說,從十幾歲開始,每年寒暑假,他都要他的兩個孩子到工廠來打工,跟工人一起做工,來體驗工作之不易。
他認為,小孩子太淡泊名利,就會沒有慾望。缺乏解餓感,太過於草食系的孩子,是沒法接公司的班的,必須要培養起來他們的好勝心。他說,他常常告訴孩子,工作效率和維護設備的能力連工人的水平都達不到,在未來是管理不好他們的。
他認為,對工廠的興趣和管理能力,是需要從小培養才會有的,而不是小時候不讓他們接觸,長大後讓他們忽然間自動具備管理工廠的能力,這是不現實的。因此,從小就應該讓孩子接觸工廠和管理,而不是讓他們遠離工廠。他認為,讓小孩子很早就體驗的工作之不易,管理工廠之不易,他們才會對工作和管理有概念,讓他們置身於工人中間競爭,才能激起他們的上進心。
他說,其實日本社會也有非常嚴重的貧富差距,日本的富家子弟,也面臨著跟中國的富家子弟一樣的挑戰,缺乏饑渴感,缺乏上進心。他認為,下一代之所以缺乏饑渴感的原因,是因為家中父母有意或者無意將錢當成了唯一的衡量價值,這樣會嚴重影響下一代的觀念。
他說,他也是從很窮的條件下成長,並慢慢奮鬥出來的。他認為,對下一代正確的教育方式,是不能將窮當做一件慘事;同樣,也不能將富裕當成一種值得炫耀的事。一定要讓孩子明白,人的價值是不能以金錢來衡量是,這才是他們的成長中最重要的事。工廠可能會倒,有錢也可能會變沒錢,但只要有了上進心,有了危機感,即便是失敗了,我可以從頭再來過的信心和耐心,就不怕,就一定能做得好,即便是自己經營不善,將公司做失敗了,孩子們也可以將它做起來,做成功。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