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至日到來廣西玉林一年一次的狗肉節開始,又引發了關於吃狗肉和動物保護的辯論。廣西玉林從2010年開始每年在6月21日慶祝「玉林荔枝狗肉節」。多年來,玉林狗肉最初引發中國寵物和動物愛好者的反對和爭議已經超出了國界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圖為狗肉節現場。

最近有人做民調顯示,64%的中國民眾支持取締這個打著「民俗」旗號,進行商業營銷的「節日」。其實玉林市政府在2014年就聲明稱「夏至荔枝狗肉節」並非是官方節日,只是一些商家和民間自發宣傳的做法。圖為狗肉節現場。

中國傳統中醫認為吃狗肉進補,狗肉具有補脾胃、填精髓、益血脈、壯腰膝之功能,可用以治脾胃虛寒。因為狗肉溫熱容易上火,所以民間有在夏至最後一次吃狗肉的說法,於是有民諺說「冬至魚生夏至狗。圖為一名女士推著一車狗到市場。

但據說玉林狗肉節短短几天就有上萬隻狗被宰殺,加上關於狗受到殘酷對待的報道,引發中國和國外動保組織和愛狗者的激烈抗議和反對。歐美的許多動物福利組織都在社交網絡針對玉林狗肉節發出請願和抗議。狗肉節在夏至日成了全球媒體報道的焦點之一。圖為6月18日,波蘭華沙中國大使館外的抗議人群。

法國早年的艷星碧姬芭杜後來一直以高調為動物保護遊說而聞名。以動物保護為主旨的碧姬芭杜基金在社交媒體詳細描寫了玉林狗肉節狗和貓如何被殘酷屠宰的細節,並呼籲人們加入抗議。碧姬芭杜過去在接受韓國媒體採訪時說「吃狗肉的韓國人是野蠻人」。當時韓國主持人向她指出其實也有法國人吃狗肉,只不過她不知道而已。還有人查證歷史資料,證明歷史上法國人也有吃狗肉的習俗。圖為法國早年的艷星碧姬芭杜。

西方動物權益保護人士對東方一些地方有吃狗肉習俗的道德指責在西方社會也受到質疑和批評。有人認為這類指責當中暗含種族主義假設,即認為東方人本性殘酷,沒有相關的道德判別能力。圖為6月18日,波蘭華沙中國大使館外抗議的人。

反對玉林狗肉節的國內外愛狗人士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他們認為一天宰殺上萬隻狗很不人道。但並非所有人都贊成愛狗者的邏輯:「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嗎?你會讓獸醫去閹割自己最好的朋友嗎?」還有當地人說,「我本來不吃狗肉的,他們那樣罵我們玉林人,我今年偏要去過狗肉節。」圖為廚師站在一家飯店掛著的狗肉後面。

一些地方吃狗肉習俗被商業化炒作和中國媒體市場放開,報道內容多樣化使得近年來吃狗肉成了輿論爭議焦點。而爭議的一方,動物保護主義者,特別是寵物熱愛者,似乎也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社會消費水平提高而出現的群體。圖為人們在餐館裡吃狗肉。據當地人稱,抗議也許事與願違,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吃掉人類最好的朋友。

中國網絡流行各種「中產階級裝腔指南」的調侃,除了法國紅酒、奶酪,義大利歌劇等內容,養寵物也被列為中產階級的一個特徵。而中產階級的品味、格調和價值觀的一個特徵是都市化和國際化。圖為6月10日,抗議者到玉林駐京聯絡處抗議。

《人民日報》曾經發文談狗肉節,認為狗在中國兼有寵物和食材二重性,吃狗肉與不吃狗肉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觀念,中國社會在此問題上沒有道德共識,因此主張對吃狗肉習俗爭議雙方避免進行道德爭論。人和動物關係的道德的確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美國研究人與動物互動的專家霍爾佐格寫過一本名為《有的動物是我們的寵物,有的是我們憎惡的對象,有的上我們的餐桌》的暢銷書,說明人對動物的態度當中並沒有一致的道德邏輯。

在素食者看來,吃牛羊肉而譴責吃狗肉,是道德上的雙重標準。在極端素食者看來,吃奶製品和雞蛋的素食者也體現了道德虛偽,因為消費圈養的奶牛和雞的產品等於助長了殘酷對待這些動物。圖為玉林的一家餐廳外掛著的狗肉。

如果從極端保護動物和生態角度看,人類是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破壞最大的物種。既然動物不能發聲保護,就由人類為其代言,爭取權利,於是西方就有了「動物解放陣線」這類組織。「動物解放陣線」的活動人士認為,動物不應該是什麼人的財產,把這種對動物的歧視等同於和歧視婦女和種族主義一樣的不道德行為,還發明了一個類似「種族主義」的新詞「物種主義」。圖為一隻狗獲救。

相比往年,今年玉林街頭的「節日」氛圍明顯降溫,當地聚集的諸多無聊看客不時與外地攝影攝像者「對拍」。

圖為當地人用相機狂拍鳳凰記者。

鳳凰記者在採訪途中受到部分人士的阻礙。

狗肉節現場。

賣狗小販在等待買主。

一名愛狗人士買走了待宰的狗。

一名愛狗人士買走了待宰的狗。

圖為6月10日,抗議者到玉林駐京聯絡處抱著獲救的狗抗議。

6月21日,玉林白石橋路附近,一輛貼有「愛狗人士邪教」的汽車吸引了不少路人的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14065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