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中國網民。中新社發 鄒憲 攝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22日發布的第3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50.3%。同時,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有90.1%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移動網際網路塑造了全新的社會生活形態,「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不斷助力企業發展,網際網路對於社會的影響已進入新的階段。
《報告》顯示,去年全年共計新增網民3951萬人,網際網路普及率較2014年底提升2.4個百分點。2015年新網民最主要的上網設備是手機,使用率為71.5%,較2014年底提升7.4個百分點。截至2015年12月,中國手機網民較2014年底增加6303萬人。

此外,農村網民增長迅速。截至2015年12月,網民中農村網民占比28.4%,規模達1.95億,較2014年底增加1694萬人,增幅為9.5%。
截至2015年12月,中國國家頂級域名「·CN」總數為1636萬,年增長為47.6%,占中國域名總數的52.8%,「·CN」域名已超過德國國家頂級域名「·DE」,成為全球註冊保有量第一的國家和地區頂級域名(ccTLD)。隨著政府和企業大力開展「智慧城市」與「無線城市」建設,網民通過Wi-Fi無線網絡接入網際網路的比例高達91.8%。

網絡環境的逐步改善和手機上網的迅速普及,使得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的需求不斷被激發。其中,手機網上支付增長尤為迅速。截至2015年12月,手機網上支付用戶規模達到3.58億,增長率為64.5%。
網際網路不再是單一的輔助工具,企業開始將「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納入企業戰略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突出表現在企業對網際網路專業人才的重視、開展網上銷售和採購業務,以及運用移動端進行企業營銷推廣等。
中國網民人數接近7億 超過美國網民人數一倍

中國官方統計顯示,截至2015年,中國網民人數接近7億人,高居世界首位,也超過美國網民人數2倍。
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達6億8800萬,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50.3%。
報告也顯示,有9成網民通過手機上網。

中新網6月21日電 《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2016)藍皮書發布會暨新媒體發展研討會今日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培林介紹,過去的一年仍然是中國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一年,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網際網路已經深度嵌入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成為媒體深度融合的新引擎。

李培林說,過去的一年仍然是中國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一年,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6.88億,網際網路普及率超過全球平均水平3.9個百分點,超過亞洲平均水平10.1個百分點,手機網民規模達到6.2億,成為帶動網民規模增長的主要力量。網站總數423萬個,年增長26.3%,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0萬億元,網絡經濟以30%的速度發展,網際網路已經深度嵌入中國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成為媒體深度融合的新引擎,成為提升中國國際話語權、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傳播平台。
李培林稱,中國新媒體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近年來國家戰略層面的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繼2014年發布《關於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後,2015年3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7月,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李培林稱,「網際網路+」行動計劃通過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就傳媒而言,這意味著藉助於網際網路向傳統產業輸出優勢功能,在生產、互助、營銷、管理等各個環節充分體現網際網路思維,推動產業升級,從組織建構、生產模式、產品流通、產業體系等各方面全方位地實施融合發展的創新變革。

同時,「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提出是黨和政府對新媒體認知的進一步深化,更是把這種認知落實在行動上的有力舉措。「十二五」期間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超過35%,2015年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成為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我國網絡零售交易額已躍居全球第一,網際網路相關上市公司企業達到328家。2015年也是全球治理變革的重要一年,國際秩序和規則深入調整,全球地緣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變,全球網絡技術和信息流通正在進一步改變國際輿論格局,這一年中國深度參與了全球網際網路治理,提出了構建一系列新理念和新主張。
李培林提出,新媒體在快速發展中也出現了一些亟待正視的問題,在過去的一年中網絡犯罪已成為全球各國不得不面臨的嚴峻問題,英國以網絡犯罪而蒙受210億英鎊損失,網絡犯罪數量較2014年飆升20%,版權侵權已成為制約新媒體發展的瓶頸,手機APP、微信等成為滋生侵犯版權的新土壤。基於大數據開展的各種模式的運營也使得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和隱私侵權行為再度升級。
李培林表示,網際網路一方面成為中國社會轉型升級的「催化器」,一方面也促使網絡空間治理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我國在網絡立法、行政監管、技術控制等領域採取了多項新舉措,正在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治網之道,而共享資源、聯合共治已成為全球網絡空間治理的新態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