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島有一個光棍村 10%男人在找老婆

曾洵真| 2016-06-17| 檢舉

據法國《費加羅報》6月13日報道,貢舉村共有7個自然村,張田村是最大的村,曾繁暢是張田村村長,他自己一直到39歲才娶上老婆。幾個月前,他邀請一名記者來實地考察。

探訪海南光棍村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多人孤獨終老。

貢舉村標誌「尖尾嶺」。

93歲裸模與24歲女同居

貢舉村瓜菜收購點,搬運工將黃瓜打包好裝車。

十二歲苗族女孩撐起一個家。

「光棍村」圓了公路夢走出大山告別貧窮。

海南特區報訊「每逢佳節被逼婚」,相信不少適婚單身男女春節期間都有被家人逼婚的情況。按照農村的習俗,過了30歲還沒娶上媳婦,打光棍幾乎就已成定局。據悉,在我省部分農村,女孩稀缺,而單身男青年們又不願走出村子,很少接觸到女性,這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大齡剩男密集出現,不少剩男多的地方被戴上了「光棍村」的帽子。

今年海南兩會上,一份名為《關於我省農村大齡男青年難娶問題的建議》的提案引起了委員們的熱議。日前,新華社報道稱,「海南存在不少『光棍村』,『男婚女嫁』成了稀罕事」,「光棍村」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重視。近日,本報記者對我省部分「光棍村」的現狀進行了走訪調查。(文中單身男子均為化名)

現狀

5000多人村莊有200多名光棍

萬寧市禮紀鎮貢舉村村民多以種植瓜菜為生,與海南大多數農村相比大同小異,如果非要說有什麼不同,那就是貢舉村共有5000多人,30歲以上的未婚男青年竟有200餘人,貢舉村也被戲稱為「光棍村」。

走在貢舉村的村道上,記者看到,村裡樹木鬱鬱蔥蔥,一排排檳榔樹整齊茂盛,地里的蔬菜長勢喜人,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然而,記者在村裡很少看到女人,小孩也不多,反而是男人們三五成群地在陰涼處打牌、聊天。

據悉,貢舉村共有7個自然村,張田村是最大的村,人口約有1000人,其中30歲以上未婚男青年達30多人。「要說光棍啊,隨便在村裡抓個男的就是光棍。」張田村村長曾繁暢坐在椅子上,手裡拿著煙誇張地形容。

說起村裡的光棍,曾繁暢打開了話匣子,扳起手指頭者算起來,「曾某某的3個兒子都沒有結婚,曾某的兩個兒子也都沒有對象……」曾繁暢說,貢舉村7個自然村裡的光棍都不少。

今年40多歲的曾繁暢告訴記者,他曾經是村裡的老光棍,39歲才娶妻生子,如今已有兩個孩子,「那時候根本沒想過結婚,後來隨著年齡的增大,加上遇到了合適的人,所以就結了。」曾繁暢認為,村裡很多男子單身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找對象的渠道,「年齡稍微大一點的女孩,初中畢業就出去打工了,不到一兩年就有了對象,大多數都嫁到了外地。而很多男青年不願意出去打工,總是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田,不愁吃不愁穿,不知不覺中,年齡越來越大,談戀愛也越來越難。」

想要找對象,曾繁暢認為,首先要讀書,「村裡考上大學的男孩幾乎都不擔心找對象的問題,大學畢業有了工作,找對象就容易得多。」曾繁暢說,對於30歲以上、文化程度較低又不願意外出打工的單身男子,找對象主要是託人介紹。至於自由戀愛,成功率並不高,「村裡有幾個人在網上談了對象,他們將對方領回村裡後,沒過多久就分手了。」

心聲

40歲老光棍渴望婚姻:

一直託人給自己介紹對象

今年40歲的曾德江至今未婚,得知記者在了解村裡光棍的情況,他興奮地湊過來,「能幫我找個老婆不?」曾德江告訴記者,他母親今年71歲,兩個哥哥早已結婚生子,只有他單身,「我現在跟媽媽一起生活,家裡有一畝多土地,我主要的工作就是照管土地,一年收入10000多元。」

曾德江的日子過得極為簡單,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回家吃了晚飯,看一會電視就睡覺了。為了能夠早日結婚,曾德江一直在努力掙錢,「農閒時,我會做一些生意,主要是收購檳榔,也做其他生意,只要能掙錢就做。」幾年時間下來,曾德江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現在家裡已經有了不少存款,娶妻生子完全沒有壓力,問題是現在找不到一個可以結婚的人。」

曾德江說,他的要求其實不高,只要對方能踏踏實實跟他一起過日子就行,「不管對方家庭條件如何、長得漂亮與否、年齡是否般配,這些都已經不重要了,只要有女人願意嫁給我就行。」

據悉,曾德江一直在託人給自己介紹對象,去年,有人給他介紹了2名女子,但都沒有結果。每年春節,曾德江的心情都是喜憂參半。憂的是親朋好友總會問起他的婚姻大事,讓他有些煩惱;喜的是一些在外地工作的親戚,有時會給他介紹對象。「每次聽到有人要給我介紹對象,我都很興奮,希望能夠成功,但好多次都失敗了。」曾德江說,儘管如此,但與村裡其他單身男子相比,他認為自己比較有優勢,「我不算太老,經濟條件也不差。」

光棍三人組活得瀟灑:

結婚沒意思,單身更自由

記者在與曾繁暢聊天時,門外駛來一輛摩托車,車上坐著3名男子。曾繁暢向3人揮手,示意他們進來聊天,「他們都是光棍,今年30歲左右。」曾繁暢說。對於「光棍」這一話題,3名男子顯然不是很感興趣,「結婚有什麼意思,不結婚反而更自由。」

雖然都是單身,但與曾德江相比,這3人的光棍生活似乎過得很逍遙自在,平時最重要的娛樂活動就是喝酒,對於結婚,他們沒有太多想法。

據悉,他們3人與大多數村民一樣,靠種地為生,農閒時,會一起出去打零工。「出去打工辛苦不說,也掙不了幾個錢,每天在家多快活。」其中一名男子說,他喜歡單身的日子,「沒有人約束,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自己掙的錢自己花,沒有生活壓力。」

21歲的他不願待農村:

外出打工是為尋找另一半

有的人願意留在村裡過自己的快活日子,有的人則希望走出農村,去外面尋找自己的另一半。今年21歲的曾小令初中畢業就輟學了,這兩年,他到三亞、海口、深圳打過工,「外面花費大、工資低,一年到頭存不下多少錢。」但是看著村裡的光棍們,曾小令擔心自己會和他們一樣沒有對象,因此不願意留在農村。

曾小令告訴記者,他家的經濟條件並不好,還有一個弟弟在讀書,父母也非常擔心他的婚姻大事。「我出去打工,就是希望在外面能遇到對的人,同時也想多掙點錢結婚。我們村女孩很少,不出去真的很難遇到合適的人。」

操心

為給兒娶媳婦,父母咬牙蓋新房

兒女的婚姻一直是父母心中的頭等大事,到了年齡不結婚,最著急的莫過於父母。貢舉村村民陳柳梅今年已經58歲,共育有3男1女四個孩子,女兒早已嫁人,二兒子在網上認識了一個女孩,目前也結婚了,只有大兒子和小兒子的婚事一直沒著落,這讓她操心不已。「為了給兩個兒子找對象,這幾年,我費了不少心思。家裡條件本來不怎麼好,但去年還是蓋了一棟磚房,就是希望有女孩能夠看上他們。」陳柳梅說。

據悉,在貢舉村,為了給兒子娶媳婦蓋新房的除了陳柳梅家,還有符紅菊一家。談起兒子的婚姻大事,今年71歲的符紅菊連連嘆氣,「5個女兒都嫁了,兒子還沒對象,眼看著自己一天天老去,我就盼著兒子能夠早點娶妻生子……。」

據了解,符紅菊的兒子今年已經30多歲,目前在三亞打工。符紅菊認為,兒子之所以找不到對象是因為他太老實,不會說話,「別人家的兒子外出打工就能找到對象,但是他就沒找到,哎……」

專家

農村剩男危機

不只是窮的問題……

海南特區報訊「光棍村」並非海南獨有,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全國各地都有關於「光棍村」的報道:《貴州光棍村調查:2100多人村莊有290個光棍漢》、《山東青州農村剩男調查:離城區越遠,村裡的光棍越多》、《陝西現光棍村:四成男人未娶,數十媳婦私奔》……

男婚女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為何這麼多農村青年在婚戀問題上犯難?貧窮是人們能夠想到的首要原因。海南師範大學教授,海南婦女、性別文化研究與培訓基地主任徐仲佳指出,要解決海南農村大齡男青年「娶妻難」的問題,脫貧是有效的辦法。此外,許多大齡男青年受教育水平較低、觀念保守,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因此,他們需要轉變觀念,融入社會,這樣才更容易遇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

部分地區剩男為延續香火「飢不擇食」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大陸總人口為137462萬人,其中男性70414萬人,女性67048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5.02,男女人口相差3366萬人。此前,有媒體報道稱,「中國光棍危機2020年或全面爆發,單身男性有上千萬。」

「光棍村」背後存在著一系列社會以及道德問題。有媒體報道稱,部分地區「光棍村」的剩男們為了延續香火,會選擇娶聾啞痴呆女性,或娶有精神病史的女性為妻,有些地區甚至出現了「近親結婚」的情況,適齡女性的嚴重缺乏,讓農村剩男「飢不擇食、飢不守道」。

農村女青年「外流」導致男青年娶妻難

「農村大齡男青年的婚姻問題已經成為了社會老大難問題。」在今年海南兩會上,一份關於農村大齡男青年「娶妻難」問題的提案引起了委員們的熱議,也讓人們開始關注農村光棍這一群體。

提案中指出,海南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幾乎每個村都有不少大齡未婚男青年,有些人過了40歲還沒結婚,個別村甚至近幾年都沒有男青年結婚,成為真正的「光棍村」。雖然近幾年各級政府加大了新農村建設力度,但大量的單身男性由於沒有家庭的溫暖和約束,心理上受壓抑且被他人歧視,經濟不寬裕又相對獨立,勢必導致這些青年自暴自棄,沒有人生目標和追求,將自己賺來的血汗錢用於吸菸、酗酒、聚眾賭博、買私彩甚至嫖娼、吸毒等,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據了解,在每年的盜竊、搶劫及吸毒販毒人員中,未婚大齡男青年占相當大比例。

提案分析,農村男青年缺乏與異性交往的機會、男女比例失衡及農村女青年大批「流失」是造成大齡男青年「擇偶難」的主要原因。一方面,雖然近年來,隨著國家廢止農業稅以及農機補貼、建房補貼、種苗補貼、生態補貼等惠農政策相繼出台,農民的錢袋子鼓了,但是我省農村的男青年由於觀念和吃不了苦等原因,很少外出打工,眼界不夠開闊,加上傳統意義上男性有著贍養老人的義務和責任,顧慮多,走不出去,很難接觸到適合的女孩,導致更多大齡男青年走入未婚行列。

另一方面,由於受「重男輕女」、「養兒防老」等封建思想影響,我省農村男女性別比達到130:100,嚴重失衡。加之目前農村成年的女青年極少願意待在鄉下,她們大多進城求學、做生意或務工,且一出去就不想回農村,所以農村適齡女青年越來越少。

解決「光棍村」問題關鍵在於轉變觀念

「『光棍村』的出現,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經濟原因,比如貧困,也有社會學原因,比如性別比失調,男性缺少適應現代社會的能力等。無論從哪方面入手解決這一問題,其關鍵都在轉變觀念。」海南農村大齡男青年「娶妻難」的問題,也引起了海南師範大學教授,海南婦女、性別文化研究與培訓基地主任徐仲佳的注意。

徐仲佳認為,從短期來看,脫貧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辦法。「以定安縣龍河鎮西坡村委會高坡村為例,這個『光棍村』脫帽,靠的就是發展經濟。」徐仲佳說,經濟保障是婚姻的重要條件之一。如果單純是因為貧困導致的失婚,只要經濟發展上去了,這一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但是,海南的「光棍村」中,許多失婚男性的條件並不差,他們失婚的主要問題在於個人的價值觀、世界觀不能適應現在的生活。徐仲佳告訴記者,他在與陵水當地村幹部的談話中了解到,多數大齡單身男性的受教育水平較低、觀念僵化,缺少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觀念的問題解決起來,其難度遠遠大於經濟條件的改善。觀念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現代化進程中的普遍難點。尤其是對於那些文化水平較低的大齡男性而言,觀念轉變更是難上加難。」

徐仲佳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首先,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大齡失婚男性的文化水平,提高他們適應現代生活的能力;其次,引導他們轉變觀念,建立走進現代生活的信心。

當然,目前許多「光棍村」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男女比例失調,而男女比例失調的背後是落後的生育觀念。「這一觀念的轉變則是一個更大的難題,需要更長時間、更多努力才有可能實現。」不過,徐仲佳表示,隨著現代化進程的發展,男女平等以及健全的生育觀念一定會在更廣大的人群中建立起來,屆時,「光棍村」的問題就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13381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