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何能結交更多真誠友邦?

曾洵真| 2016-06-11| 檢舉

美國在短期內總是有一個或幾個親密夥伴,但隨著這些國家的政治局勢發生變化,他們常常很不情願地繼續做美國的朋友,甚至乾脆成為敵人,這在近些年屢見不鮮。而中國的友邦卻大多穩定而真誠,因為中國從不干涉朋友的內部事務

「中美聚焦」網近日刊發文章稱,鑒於中國與美國的諸多不同,中國不會模仿美國式的軍事盟友戰略。中國深知,要成為中等已開發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中國有信心,它的國內與國際政策,正在世界上贏得越來越多的真誠友誼。文章編譯如下:

毋庸置疑,中國在國際社會「很孤立」這種說法,從哪個角度也很難說得通。在大多數中國人眼中,中國非但不孤立,而且朋友遍布四海。中國經常引以為豪地用一些例證來描述他們的朋友:1971年,是亞非拉的貧苦國家和其他維護正義的小夥伴們,在第26次聯合國會議上把中國拉進了聯合國,經過投票表決,這次會議最終以76票贊成對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性決議,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所有合法權益。

人們普遍認為,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和它與其他國家的邦交局面密切相關,但外交政策又並非邦交的唯一因素。從整體來看,風雲變幻的世界局勢和國際格局對邦交局面也有很大影響。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麼有時候中國和美國的學者對中國邦交有截然不同的評估。如果能仔細思考下面這些基本差異,我們將能夠更清楚地理解中國和美國邦交方式的不同。

第一個差異,在於中國和美國的政治與經濟體系。

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而美國是總統、國會、法院三權分立的資本主義國家。上述差異能夠阻礙或促進外交中的雙邊理解、交換與合作等,由此對中國、美國的邦交活動產生影響。在冷戰期間,國家的政治制度與國家間的地緣利益關係,將世界國家劃分為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蘇聯解體以後,世界格局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隨著中國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的諸多政策,中國結交了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如今,中國已經和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與地區建立了經濟、貿易與文化聯繫,但美國卻一直深陷在一連串的麻煩當中,特別是和那些與其理念不一致的國家。

第二個差異,在於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是其最迫切的需求,而美國卻是已開發國家,也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

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以前,與中國保持親密友誼的是眾多發展中國家而非已開發國家。而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經歷了過去10年或20年的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工業國家看到了中國帶來的巨大經貿機遇,因此中國的朋友圈不斷擴大。典型的例子,是最近的亞投行與「一帶一路」政策,而美國卻正面臨著與新興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的邦交困境。值得注意的是,即使當中美發生「爭執」時,大多數國家都希望同時維持與兩邊的邦交關係。因此,雖然美國軍方不斷號召一些國家加入南海海軍聯合巡邏,除了菲律賓以外,其他國家卻一直按兵不動。

第三個差異,在於中國致力於推進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而美國卻竭盡所能地保持其世界領導或統治地位。

因此,只要一國尊重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實行對華友好的外交政策,中國就願意與之結交。而美國則似乎總是期待出現敵人或對手,並不斷推動軍事結盟。結果是中國沒有軍事盟友,而美國則既有忠貞不二的軍事盟友,也不缺趕鴨子上架的軍事盟友。

第四個差異,在於中國嚴格遵循「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反對在國際交往中使用武力或者威脅使用武力,而美國則慣於通過軍事手段或和平手段來干涉他國內政。

因此,美國在短期內總是有一個或幾個親密夥伴,但隨著這些國家的政治局勢發生變化,他們常常很不情願地繼續做美國的朋友,甚至乾脆成為敵人,這在近些年屢見不鮮。而中國的友邦卻大多穩定而真誠,因為中國從不干涉朋友的內部事務。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1235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