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被迫允許華工出國。而隨著華人華僑大量出國,當時中國最大的民間「黑社會」組織——洪門也逐漸在海外生根發芽。
1876年,洪門致公堂(又稱義興公司)在夏威夷檀香山正式成立。隨後幾年裡,致公堂快速發展,逐漸成為全美洲影響巨大的民間組織之一。

致公堂的公開信條為「以義氣團結,以忠誠救國,以俠義除奸」,是一個以組織華僑、維護華僑利益、主張反清救國的組織。
但因為華僑當時在國外無法得到公平合法的待遇,所以致公堂不得不以一些非法手段來維護華僑利益。
再加上自身傳統和反清主張,都是致公堂在實際上更像是個「黑社會」組織。

致公堂大佬——黃三德
1904年,孫中山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出任「洪棍」之職。致公堂大佬黃三德後在孫中山的建議下,將綱領改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建立會員總註冊制度。

孫中山與致公堂成員合影
1905年,司徒美堂出任總監督,致公堂逐漸演變為資產階級革命組織。
1911年,致公堂與同盟會聯合成立了洪門籌餉局(又稱國民救濟局),為辛亥革命籌款。

1923年10月10日,美國舊金山召開五洲洪門第三次懇親大會,司徒美堂、黃三德以及其他海外洪門代表都出席了這次會議。這次大會上提出籌備成立致公黨,並通過了《黨綱草案》。
1925年10月10日,美國舊金山召開了五洲洪門第四次懇親大會。以洪門致公堂為基礎的中國致公黨正式成立,選舉陳炯明、唐繼堯為正副總理。

「九·一八」事變後,致公黨譴責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發動華僑支持抗日救亡運動。「一·二八」事變中,司徒美堂親自攜帶華僑代表以及捐贈物資前往上海慰問十九路軍。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致公黨積極發動海外華僑用各種方式支援祖國抗戰。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發動對東南亞各國的侵略。致公黨便在當地進行抗日宣傳工作和住址華僑抗日武裝,並動員幫助華僑青年回國參加抗戰。

1947年5月,致公黨在香港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提出聯合一切民主力量、建立新中國的政治主張,走上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1948年5月,致公黨與其他民主黨派發表聯合通電,擁護召開新政治協商會議。

毛主席和司徒美堂
1949年,司徒美堂以及致公黨代表參加了第一屆政協會議。新中國成立後,致公黨將工作活動重心由海外轉轉到國內,是中國八個參政黨之一。
作者:頭條號 / 鬼說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10917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