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湖北省襄陽市,博物館展出的一件戰國晚期「鴛鴦火鍋」吸引了遊客的注意。這件展品為戰國晚期文物,1991年出土於襄陽鄭家山墓地。圖為湖北展出一件戰國時期的「鴛鴦火鍋」。
它高25.2厘米、口長28.8厘米、寬18.4厘米,平面呈長方形,帶有一蓋。子母口,環形附耳,直壁,平底,四獸面蹄足。蓋面圓弧近平,可卻置,正中置一鋪首銜環紐,四邊各有一環狀紐。耳飾「S」狀勾連捲雲紋。一耳頂面和蓋面各鑄有「五」字銘文。圖為湖北展出一件戰國時期的「鴛鴦火鍋」。
此四足方銅鼎奇特之處在於器、蓋內分隔,將容器隔斷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容量。圖為湖北展出一件戰國時期的「鴛鴦火鍋」。
據專家介紹,這相當於現代的鴛鴦火鍋。銅鼎在古代原是飪食器,最初用來烹煮食物,後主要用於祭祀和宴享。圖為湖北展出一件戰國時期的「鴛鴦火鍋」。
據專家考證,吃火鍋,在戰國時期應該已經比較普遍。圖為湖北展出一件戰國時期的「鴛鴦火鍋」。
圖為湖北展出一件戰國時期的「鴛鴦火鍋」。(文章來源:中青網)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