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介石在1913年反對袁世凱的「二次革命」失敗後,在家鄉溪口閒居了一陣,為了籌集「三次革命」的經費,在家鄉請了一次「財神」。「財神」是被綁票人的代名詞。因此,奉化民間自蔣介石干綁票後,至今稱綁票為「三次」。

蔣介石的財神爺夏全木
蔣介石綁票的對象叫夏全木,是溪口鎮附近畸山人,幼貧,給人幫工,後經商,發跡後在上海、湖州、泗安等市鎮開了十餘家商行,店名「同昌」,還在畸山開了錢莊,一時名聞遐邇。他在外面賺了大錢以後,就在鄉下置田地幾百畝,造屋數十間,是奉化出北門的首富,家財有十餘萬銀洋之眾,人稱「全木格支」。「格支」者,首富也。
蔣介石14歲時,曾在畸山竺景崧開設的皇甫氏學館就讀過,對畸山的人、地皆熟,故對夏全木的名氣也十分熟悉。
蔣介石決定綁票夏全木以後,首先與王恩溥密商,取得王的同意後,即召集眾弟兄商討辦法。決定不用力劫,而用智取。
一天雨後,天色昏暗。一頂轎子,七八條好漢,從溪口方向直奔畸山,到夏全木家門口停住,為首的持大紅請帖,逕入內室,恭恭敬敬地對夏全木說:「溪口某老闆有要事請夏老闆前往商量。」

當年,蔣介石把夏全木「騙」到雪竇山。
夏不疑有詐,便貿然坐轎而去。
誰知跳下轎來,不是溪口,而是雪竇山寺,不禁失色道:「這是什麼地方?」
當即,王恩溥陪蔣介石出來,向夏全木作了一次開誠布公的長談。

蔣介石要求向夏全木資助一萬大洋革命經費。
蔣介石從自己去日本留學,參加同盟會,立志推翻帝制,說到袁世凱陰謀復辟,二次革命失敗等等,最後他說:「現在革命仍在繼續,但經費十分困難,需要各方協力支援,久聞先生資財充裕,有愛國熱情,所以登門相請,望能資助大洋一萬。」
夏全木心裡雖然十分反感,但想到如果不答應,蔣介石翻臉無情,自己就生命難保,只好點頭同意。
於是蔣介石命王恩溥拿紙筆來,自己口述,叫夏全木寫下家書一封:「請速籌款一萬銀元,以十日為限,送往來人指定地點,切切!我在此一切均好,請勿挂念。」
夏全木被請「財神」,一下子傳開了,家屬也惴惴不安,四出打聽。
第二天,有一陌生人深夜臨門,遞上夏全木親筆家書,口述了送款地點。夏妻聞言,知丈夫安全無恙,稍為安心,但要拿出如此一筆巨款,一時實非易事。送走來人後,立即召在湖州的經理夏雲壽和在上海的帳房夏生耀來家商量。
夏雲壽與夏生耀都是畸山人,是夏全木家業的忠實管家,對主人感情很深。他們都說救人要緊,即去湖州、上海、泗安各店籌款。
夏生耀並安慰說:「錢財事小,人命事大,請你放心,我一定按時把一萬銀元湊足,保叔父一家團圓平安。」
經過東奔西走,夏生耀終於湊足一萬銀元,在上海款項交割。

蔣介石放人前勸夏全木不要報官。
放人前,蔣介石還親自到奉化與夏全木作了一次長談,最後說:「我們是好請好放,希望以後成為朋友,更希望你不要報官,我現在是在緝之身,你告與不告都是一樣。不告,留條後路,『三次革命』成功以後,你還可能得到好報。」

夏全木一直不敢向人透露當年綁架他的人就是蔣介石。
夏全木回家以後,權衡利弊,終於沒有報官。別人問他有沒有看清綁架者的面目,他故意迴避,謊稱無法看清。
日子久了,夏全木不免吐露真情。
直到後來蔣介石當了北伐軍的總司令,夏全慶幸自己當年沒有報官,並且礙於「蔣總司令」的聲譽,夏全木對外界仍守口如瓶。
當時參與者甚多,難免有人當作珍聞偷偷傳播,故令鄉里群眾皆知:此次綁架「全木格支」者,實乃溪口蔣瑞元夥同棲霞坑王恩溥等所為也。
夏全木娶妻二人,前妻生一子,續弦生三子。長子夏定善,在湖州主持店務;次子夏定儀,乳名玉毛,在家不務正業,遊手好閒,與蔣介石侍衛長王世和堪稱莫逆;三子夏定峰、四子夏定寶。夏定峰,軍校畢業,抗戰勝利後,在南京由王世和保薦,報考侍從室,當履歷表送蔣介石審閱時,蔣一看是夏全木之子,就不假思索,即予批准錄用,任少校侍從武官,召在身邊作跟隨侍衛。1949年隨蔣去台灣,1986年攜子女各一回大陸探親。數年前死去。
蔣介石重用夏定峰,也可算是報答夏全木之舉。

夏定峰的兒子持著夏定峰與蔣介石的親密合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09328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