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魏則西之死 怪誰?

病人死在醫院裡,天天發生,在中國,在英國,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有一定規模的醫院裡。

在中國的醫院裡,死者家屬圍堵醫院大門,甚至暴打主治醫師的事情,也時有耳聞。

但是,一個身患罕見絕症、迄今沒有已知的有效療法的年輕病人死後,激起全中國人義憤填膺,眾口一詞的聲討,魏則西之死,相信會在中國醫療責任事故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

Image copyrightReuters Image caption如果沒有一個有誠信的醫療安全監管體系,沒有一個「說理的地方」,再往大了說,沒有一個有誠信的社會,大家只能訴諸「輿論法庭」。魏則西之死在中國民眾中引起的反響可以理解。

為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先要講一下一些基本的事實。

魏則西之死

2014年4月,魏則西檢查出得了滑膜肉瘤。這是一種惡性軟組織腫瘤,一種罕見的癌症,迄今世界上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生存率極低。而魏則西被確診時,已經是中晚期。

如果理性的面對,死幾乎是難免的,活下來是奇蹟。

但是,求生是人最原始的本能、最根本動力。一線希望,也要百分之百的一搏。

手術、化療、放療。傳統的方法用盡了。無效。

魏則西通過百度搜索找到排名領先的北京武警二醫院,曾4次前往這裡進行生物免疫療法,這個療法曾像「救命稻草」一樣被魏則西和父母緊緊攥在手中。

他們花光了家裡最後的積蓄,又跟親戚朋友借錢。幾個月後,花費20多萬,到去年底,腫瘤轉移到肺部,醫生通知撐不了一兩個月了。

魏則西還是撐到了開春,帶著對人世的眷戀和對人心險惡的憎恨,走了。

如果...

魏則西去北京接受生物免疫療法,有同學在留言中問他「病情是否好轉」。他說:「北京一去,基本上就好了」

後來,知乎美國的網友告訴他,這個號稱「史丹福」先進技術的生物療法也不像百度搜索中說得那樣好,甚至是被國外臨床淘汰的技術。魏則西手中緊攥著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頃刻沒有了浮力。

再澄清一個事實:生物免疫療法並不是「美國網友」所稱的「這種技術在國外已經淘汰 」。相反,它被世界醫學界視為是人類最終攻克癌症的可能的明日之星,「silver bullet",中文對應的詞是」殺手鐧」。

但是,這是一個前沿技術,仍處於臨床試驗階段,治療手段仍在摸索,治療結果不可預料。在英國,接受這種療法的病人都是「死到臨頭」,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精神最後一搏。即便救不了自己的命,也為後人積累臨床數據。

如果魏則西的主治醫師,「李主任」,實情相告,讓魏則西和家人決定是否願意一試,是否值得一試。

姓李的主任是這麼告訴魏則西的:這個技術是史丹福研發出來的,他們是合作方,有效率達到百分之八九十。看過魏則西的報告單,李主任保證「二十年沒問題」。

Image copyrightAFP Image caption搜尋引擎排名受商業利益影響,百度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如果...

魏則西的死,中國的媒體、網友眾口一詞: 它捅破了百度醫療競價排名、「莆田系」承包醫院科室、醫療監管混亂無章等等的「窗戶紙」。

既然是「窗戶紙」,也就是薄薄的一層,不捅,「窗戶紙」另一面的景象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

記得早在2007年我到廣州與一家省級媒體搞合作項目,一位主持衛生健康節目的主播自嘲說,我就是一個賣藥的。上節目的「專家」都是花錢來推銷「靈丹妙藥的」。

搜尋引擎排名受商業利益影響,百度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醫院像商場,病人如客戶,紅包取代醫德,魏則西死了大家才如夢方醒嗎?

魏則西死後大家「揭露」聲討的中國醫療界、網絡行為的種種醜惡,不是「窗戶紙」,而是「皇帝的新裝」。

如果...

在英國,年輕的壯小伙到醫院做個割闌尾小手術、兒童拔顆乳牙之類的常規治療而導致病人喪命的醫療事故不止一次的發生。從主治醫師到麻醉師到護士篡改銷毀治療記錄的惡性事件也不止一次的發生。

這些醜聞,往往是個時隔數年,甚至數十年後才得以曝光。終於曝光,是因為死者家屬不屈不撓的抗爭。

但不是陳屍醫院大門口、不是追打主治醫師,而是通過醫療質量監管機構的獨立調查、通過法庭取證。

真相大白後,問責、賠償還是次要的。最有價值的,是獨立調查報告最後提出的建議。這些建議往往是強制性的,也就是帶有法律效力。不光是出事故的醫院,而是整個醫療系統,都要按建議作出整改,減少發生類似事故的危險。

英國的許多醫院醫療規則,可以形象地說是「血的教訓」。

如果沒有一個有誠信的醫療安全監管體系,沒有一個「說理的地方」,再往大了說,沒有一個有誠信的社會,大家只能訴諸「輿論法庭」。魏則西之死在中國民眾中引起的反響可以理解。

社交媒體讓「輿論法庭」如虎添翼。但是,對避免魏則西這樣的悲劇有多大作用?

(責編:路西)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34/node10575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