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日起中國航空運輸協會發布的《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以來,首次將三名行為不文明的乘客拉入黑名單。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4月8日,中國航空運輸協會(下稱中航協)發布了首批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其中有三名旅客因搭乘民航班機時的不文明行為被記入「黑名單」。
據了解,這三名旅客分別是喬某、鄧某和高某。其中,喬某因在飛機下降落地時,違規使用平板電腦,機組人員對其多次勸說無效,被公安機關行政罰款200元。鄧某於安檢時,被查出隨時攜帶的包中有牛奶,對此,鄧某拒絕執行安檢規定並將牛奶砸向工作人員和機場設備,被公安機關拘留10日。高某因航班延誤而產生不滿情緒,將航空公司處理旅客滯留的工作人員推倒,造成現場混亂,被公安機關行政罰款200元。
這些行為屬於2月1日中航協頒布的《民航旅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辦法》(下稱《辦法》)中羅列的不文明行為。
其中,《辦法》中規定的不文明行為有十類:
一、堵塞、強占、衝擊值機櫃檯、安檢通道及登機口(通道)的;
二、違反規定進入機坪、跑道和滑行道的;
三、強行登(占)、攔截航空器的;
四、對民航工作人員實施人身攻擊或威脅實施此類攻擊的;
五、強行衝擊駕駛艙、擅自打開應急艙門的;
六、故意損壞機場、航空器內設施設備的;
七、違反客艙安全規定,拒不執行機組人員指令的;
八、在機場、航空器內打架鬥毆、尋釁滋事的;
九、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的;
十、妨礙民航工作人員履行職責或者煽動旅客妨礙民航工作人員履行職責的,以及其它擾亂航空運輸秩序、造成嚴重不良社會影響或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民航規章應予以處罰的行為。
被列入不文明記錄的旅客可以提出異議,並向中航協提起申訴,中航協將在收到申訴的15個工作日內對此作出回復。旅客被拉入「黑名單」的期限為一或兩年,在此期間,民航將對「黑名單」中的旅客採取一定限制服務的措施。
《京華時報》採訪業內人士對此分析,「黑名單」有一定的威懾作用,但因為沒有對應的處罰措施和對應法律的不完善,所以實際約束力並不強,對於黑名單上的旅客不能採取過多的限制措施,處理起來會比較尷尬。
此前,在2月1日《辦法》頒布的同一天,國航、東航、南航、海航和春秋航空五家航空公司於三亞簽署了《關於共同營造文明乘機大環境的聯合聲明》,和中航協的記錄工作相配合。有專家認為這一「黑名單」仍在建設階段,隨著未來相應法律的不斷完善,將會對「黑名單」上的旅客產生一定約束力和威懾作用。
去年5月,國家旅遊局公布的《國家旅遊局關於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中,就曾將一些不文明行為的遊客列入黑名單。中國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健民曾對介面新聞記者表示,國家旅遊局無權出台該《辦法》,程序本身不合法。他認為文明旅行還應靠平時多宣傳和教育遊客。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