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雷埃夫斯港地理位置優越,毗鄰蘇伊士運河,是地中海地區最大的港口之一,占據著希臘90%的貨櫃進出口市場,在全球物流鏈上獨具戰略地位。中國遠洋將以2.805億歐元(約合20.67億元人民幣)收購該港口51%股權,這意味著中國將在地中海擁有一港口的控制權,並且此港口將成為中國對歐洲出口的物流樞紐。
圖片來源:AFP
據路透社報道,4月8日,希臘將把該國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售予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SCO Holdings Co.,1919.HK,下稱中國遠洋)。
根據協議,中國遠洋將以2.805億歐元(約合20.67億元人民幣)收購該港口51%股權,完成3.5億歐元(約合25.79億元人民幣)強制性投資五年後以8800萬歐元(約合6.48億元人民幣)收購剩餘16%股權。該合同規模高達3.685億歐元(約合27.15億元人民幣)。
這意味著中國將在地中海擁有一港口的控制權,並且此港口將成為中國對歐洲出口的物流樞紐。
實際上,比雷埃夫斯港的私有化過程一波三折。圍繞希臘國家利益、工人勞資關係保障、國際債權人充斥著各方的博弈。
1月12日,中國遠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sco Holdings Co.,下稱中遠控股)向希臘方面提交了有約束力的收購要約,希望以約7億歐元(約合51.58億元人民幣)的總報價獲得比雷埃夫斯碼頭67%的股權。
據《華爾街日報》去年12月17日報道,中國遠洋運輸(集團)公司(下稱中遠)、荷蘭集貨箱碼頭營運商APM Terminals及菲律賓國際貨櫃碼頭服務公司(ICTS)均參與了比雷埃夫斯的私有化競標,約束力競標提交於2015年12月21日截止。
原定於去年10月30日的截止日期,已經被推遲過3次,原因或在於希臘大選。
2014年,希臘政府在國際緊急援助的交易中同意把港口出售給中遠集團和其他四家競標者。但希臘極左反對聯盟Syriza 2015年1月贏得大選後,左翼內閣將港口私有化行動叫停,直至去年5月中旬重啟,長達一年的推遲惹惱了潛在投資者和其國際債權人。
美國港口集團(Ports America)和英國的Utilico Emerging Markets在去年5月份退出此次競標。
比雷埃夫斯港地理位置優越,毗鄰蘇伊士運河,是地中海地區最大的港口之一,占據著希臘90%的貨櫃進出口市場,在全球物流鏈上獨具戰略地位。
比雷埃夫斯港被視為從中國出發的貨櫃船由亞洲向歐洲出口貨物的理想轉運中心。中國貨物可經過馬六甲-印度洋-紅海一線前往歐洲,避免貨運船隻必須途徑直布羅陀海峽才能抵達鹿特丹或者漢堡港。未來比雷埃夫斯將成為一個連接亞非歐的樞紐,對中國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具有重要作用。
2008年,中遠集團旗下的中遠太平洋有限公司(下稱中遠太平洋)中標希臘港口貨櫃碼頭,獲得比雷埃夫斯港2號、3號碼頭35年特許經營權。
據海事新聞網IHS Martime 360報道,自中遠太平洋2008年接手經營比雷埃夫斯港兩個碼頭以來,在國際金融危機和希臘債務危機的不利環境中,通過該港口的貨運交易量已經增長了八倍,中興、華為、惠普等大型跨國公司紛紛把該港作為自己的物流中心。
根據中遠太平洋3月底發布的2014財報顯示,中遠太平洋在比雷埃夫斯碼頭的業務收入達1.7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升14.8%,比雷埃夫斯碼頭吞吐量達300萬標準箱,比去年同期增長18.5%。
2014年,比雷埃夫斯港開通中東歐專列,聯通了歐亞之間的海運和陸運。目前,中國、匈牙利、塞爾維亞三國已達成協議,合作建設匈塞鐵路。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4年出席第三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時曾表示,中東歐國家擁有天然良港,與鐵路、公路等交通幹線連接起來,可以發揮巨大的運輸效應。雙方可以依託匈塞鐵路、希臘比港等打造亞歐海陸聯運新通道。

中遠集團成立於1961年4月27日,現已成為以航運、物流碼頭、修造船為主業的跨國企業集團。擁有和經營700餘艘現代化商船,5100多萬載重噸,年貨運量超4億噸,遠洋航線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個港口。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