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浩瀚,無奇不有。越是在亂世,越可能發生匪夷所思的事情。五代十國時期,地處福建的閩國,就冒出了一件和尚當皇帝的怪事。
閩國,是十國之一,據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州,版圖與今福建省大致相當。閩國的開國之君為王審知,唐乾寧四年(897年)割據福建,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封閩王,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去世。在這二十九年間,王審知自奉儉約,為政以德,與民休息,勸課農桑,輕徭薄賦,修築道路,訪求民隱,興利除弊,把偏安東南的閩國建成了相對安定繁榮的世外桃源。
王審知死後,其兒子王延翰、王延鈞,孫子王昶,兒子王延曦、王延政,五個後人先後在位,因政治腐敗、骨肉相殘,把原本一片大好河山搞得烏煙瘴氣。王延政在位時,閩國的都城從福州變更為建州,王延政坐鎮建州,其從子王繼昌坐鎮福州。王繼昌為人「暗弱嗜酒,不恤將士,將士多怨」(《資治通鑑》),這就給懷有異心的部將李仁達、黃仁諷等人創造了謀反的機會。
李仁達為人反覆無常,之前曾背叛過王延政,擔心會遭到報復,故不自安。後晉開運二年(945年)二月,後唐攻打建州,閩軍大敗,建州一度陷入困境。王延政兵敗,李仁達心裡樂開了花。三月,李仁達潛入福州城,聯合黃仁諷等人趁夜殺死王繼昌,占據福州。事成後,李仁達想自立為皇帝,幹掉王延政,將福建收入囊中,又恐人心不服,不得已,他想到了雪峰寺的一個和尚。
雪峰寺,又名崇聖寺,建於唐咸通十一年(870年),坐落於福州雪峰鳳凰山南麓。起初,該寺有一位高僧,名為義存大師,王審知為閩王時,曾聘其為國師。在義存大師的徒子徒孫中,有一人俗名卓岩明(一說卓儼明),此人「素為眾所重」,在當地頗有名望。李仁達想到的那個和尚,就是卓岩明。之所以要請卓岩明出山,在於「此僧目重瞳子,手垂過膝」,長了一副帝王相。用李仁達的話,卓岩明「真天子也」(《資治通鑑》),天生就是要當皇帝的。眾人皆贊成。
經李仁達一番忽悠,出家多年的卓岩明忍不住動了凡心,答應出山。三月初三日,卓岩明脫掉僧衣,身披龍袍,用龍冠蓋住光頭,在福州城當了皇帝。李仁達「帥將吏北面拜之」,登基儀式搞得像模像樣。在年號、宗藩等問題上,李仁達建議不用閩帝王延政的天德年號,而是稱「天福十年」,沿用業已死去的石敬瑭的年號,並派人持國書向後晉稱臣。總之,徹底跟王延政分道揚鑣。
從子被殺,福州被奪,還冒出個公然唱對手戲的皇帝,王延政怒了,立即派水軍五千,會同漳州、泉州的駐兵一起討伐卓岩明。面對王延政的三路大軍,卓岩明不知所措。當和尚撞鐘念經,卓岩明是行家;禦敵打仗,卓岩明是門外漢。此刻,他做了兩件事,一是「於殿上噀水散豆,作諸法事」,二是「遣使迎其父於莆田,尊為太上皇」,想用佛法禦敵,也想讓父親過來助陣,順便享享富貴。
戰場上的事,有李仁達、黃仁諷等人應付著,效果還不錯。打退王延政大軍後,福州城安全了,福州政權卻緊接著出了內訌,李仁達設計幹掉了黃仁諷等人,「由是兵權盡歸仁達」。李仁達掌握了實權,卓岩明的生命也快走到了盡頭。本來,李仁達就想自己當皇帝,只是當時時機不夠成熟,才讓卓岩明戴著龍冠過渡一下,現在好了。為了順利殺死卓岩明,李仁達精心策劃了一次閱兵。
五月二十二日,李仁達閱兵,請卓岩明親臨現場觀摩。卓岩明不知就裡,正看得入神的時候,「仁達陰教軍士突前登階,刺殺岩明」。幾刀子下去,卓岩明當場死亡。李仁達裝作受驚而逃,後被軍士摁在了卓岩明的座位上。隨即,李仁達殺掉了卓岩明的父親,也就是那位前不久才從老家過來當太上皇的老農。從三月初三日登基,到五月二十二日被殺,卓岩明當了八十天皇帝。在雪峰寺,卓岩明原本可以修煉成一代高僧,但因凡心偶熾,貪戀權貴,竟落得如此下場。(劉秉光)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