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中美聯合捅了日本一刀:安倍痛的呱呱叫莫能助

今天,一條不是新聞的新聞,也許可以確認了。

那就是,這次G20上海會議期間,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很大可能沒有單獨會見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集體會上見的當然不算。

而美國在這次G20會議上態度的模糊,則表明未來,如果經濟問題繼續無解,日本有可能被中美歐等國一起,推上此輪危機的祭台。

從會議開始前的25日,到會議結束後的29日,從媒體報道,可以知道,周小川幾乎單獨會見了G20成員以及IMF,經合組織所有來上海出席會議的重要代表,但卻唯獨沒有看到,單獨會見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的報道,日本媒體也一片沉默。

中國將舉辦2016年G20峰會

如果事情沒有變化的話,那麼,政經縱橫談一直關注的這個事態,應該只有兩種可能:一是根本沒有單獨會見,二是單獨會見了卻沒有報道,第二種可能性是很小的。

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場合,在這次會議上,日本作為世界第三經濟大國,卻沒有得到東道主同行的單獨會見,這是一件不同尋常的事情。

政經縱橫談認為,日本在經濟與政治上,現在同時被中國越頂,換句話說,中國正在從政治與經濟上,同時做空日本。

中美兩國未來合作將更加廣泛

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是對日本的對華戰略,有了清晰的判斷,才會這樣去做的。

其實這也是政經縱橫談一直以來的一貫觀點,在日本做出重大的改善中日關係的行動之前,中國不要對日本的對華戰略,有什麼幻想。在對華關係問題上,日 本配合美國的遏制戰略,並非被動,在某些地方,甚至比美國更積極,這一點,是日本的大陸邊緣的島國心態所決定的,同樣的心態,其實在英國對待歐盟的態度 上,也有所體現,最近英國鬧著要退歐的遊戲,就是一個例子。

不過,相對於英國,日本的心態則更為偏執。英國並無與歐盟爭雄的想法,頂多是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性,而日本則有與中國爭雄的心態。

也是因此,只要有機會,日本是很想做空中國經濟的,有時候甚至主動對中國使絆子。

在去年1月,人民幣對美元連續下跌的時候,全世界同行當中,只有黑田對中國同行進行了不恰當的評論,他公開提出,中國央行應該實行資本管制,以防止 資本外逃。這番話看起來是建議,但實際上是唱空。因為市場聽到的理解是,日本同行認為中國資本外逃的情況很嚴重,所以才要管制。

對於黑田的這番不懷好意的言論,周小川在接受媒體專訪中,專門進行了回擊,他表示,中國沒有必要也不會實行資本管制。這句話,是說給市場聽的,更是隔空打臉黑田。

日本做空中國經濟的具體行動,在於1月29日,人民幣兌美元K線,選擇方向的關鍵時點,宣布搞負利率,推升美元指數,從而形成弱勢日元與強勢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夾擊。

中國經濟未來仍將保持穩定增長

日本央行此舉,差點成功。只是2天後,美元自己沒有挺住,而功敗垂成。這一點,見2月15日的政經縱橫談《今日一戰,美日夾擊人民幣敗局初定,劍指中國的新布局正在加速》

不要小看關鍵時點的砸盤配合,當前的市場,資金量非常龐大。很多資金都是看趨勢走到哪一步,就跟到哪一步,所以資本市場上,關鍵時點有人揭竿而起,進行戰略引導非常重要。

人民幣離岸匯率,當初若守不住6.60一線,那麼再往下就是一個大台階,破位一旦形成,更多的國內外趨勢套利資金就會加入,央行即使強力拉回來,也 會損耗巨大,所以,當時的6.60一線,是守住人民幣匯率的最佳防線地帶,這條線守住,海外空頭信心就會暫時喪失,人民幣之圍暫時不戰而解。

人民幣離岸匯率將會有行的變動

來而不往非禮也。

這次G20會議,日本的負利率成為唯一一個被議論的貨幣重點話題,也許是日本都沒有想到。

要知道,在G20上海會議開始之前的25日,黑田還在國內大談人民幣匯率問題,他說,「中國採取的措施可以防止資本恐慌出逃」。

這個表態,其實與去年1月的表態,沒有什麼分別,依然在暗示,中國資本恐慌出逃。

而在這次G20上海會議上,日本財政大臣麻生太郎,建議G20工作組,「調查新興經濟體資本外流情況」,實際是要調查中國的資本外流數據。

針對中國的態度,十分明顯。

日本本想聯合美國等國,在G20上海會議商討人民幣匯率問題,但是,結果卻出人預料,人民幣匯率議題根本不在其中,反而日本的利率與匯率政策,成為會議的焦點,而在G20會議公報文件中,特意提到防止競爭性貨幣貶值,實際指的就是日本。

受到這個壓力,在會議之後,黑田專門見記者,澄清日本的負利率政策,稱日本的利率政策得到了G20的理解。

這個變化,可能是日本沒有預料到的。

日元與日本負利率問題,成為這次G20的唯一一個明顯的負面話題,顯示了未來一種選項:那就是日本有可能被中美歐等大國,聯手推上此輪危機最終解決的的祭台。

日本首相安倍

在往期的政經縱橫談中,筆者曾經談到。在當前生產效率增長低迷的這個世界經濟最大基本面下,大國之間的博弈,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無限接近於零和博弈,所謂零和博弈,就是你輸我贏,而不是共贏的競爭,這是很容易理解的,因為蛋糕做不大,所以,有人多了,就必然有人少了。

這種全球經濟的基本面不突破的話,這輪危機的暫時解決方式,最大的可能,就是洗劫一個GDP起碼在3萬億美元以上的國家的財富。

日本是否會被推上此輪危機的最終解決祭台,美國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這次G20上海會議,日元與日本負利率政策成為主要議題,美國已經顯示了對日本的模糊態度。

日本GDP出現下滑

而就在G20上海會議前夕,中國外長訪問美國,並與美國就朝核問題達成雙邊共識,這個共識是直接越頂日本等國。考慮到朝鮮以往聲稱的飛彈威懾,往往都是把日本當做首要目標的,因此,這次中美有關朝核問題的共識,除了朝鮮,對日本的衝擊應該是最大的。

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跡象,是很多美資公司,正在撤出日本。

據日本共同社2月23日報道,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將於年內退出日本市場,麥當勞日本公司也打算出售股份,此外,金融巨頭花旗集團在日本主要業務,已經於去年11月賣給了三井住友銀行。

應該說,中美歐聯手若做空日本,從單純的經濟與資本市場來說,已經是阻力最小的方向。

唯一不確定的,就是政治如何選擇。

在往期的政經縱橫談中,筆者一直談到,中美之間的新型大國關係,也就是真正平起平坐的關係,不僅是政治上平起平坐,還包括貨幣上,國際財富的分配權力上的平起平坐,能否建立,取決於下一次已開發國家、尤其是美國的金融危機什麼時候爆發。

美國爆發新一輪危機的壓力越大,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可能性就越大。當然,前提是,我們不要把自己的資產泡沫弄到爆。

而中美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的日子越臨近,也就意味著做空日本的政治條件越成熟。不遠的未來,或許我們將會看到,美國的黑天鵝引發出日本的經濟與資本市場大地震。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93224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