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驚喜!國人赴日爆買竟幫祖國大忙 日被耍

如今,無論日本人願不願意,都得過中國的國慶和春節了——春節期間,東京各大商圈的「恭賀新春」字樣和標識,再次證明了這一點。

2015年全年,訪日中國遊客達到500萬人次,比2014年增加了整整一倍。除了人數眾多,中國人更是所有遊客中的「金主」,從尿片到電器,從奢侈品到化妝品來者不拒。甚至有數據顯示,某大手百貨店的中國人消費占總額的40%。

2016年春節期間,數據表明前往海外旅遊的中國人達到歷史最高紀錄600萬人——比芬蘭整個國家的人口還要多!數字一 波波被刷新,即使是再保守的日本公司也不得不開始考慮如何加入這股瘋狂的浪潮了。向來對商業機會機敏的中國人也不甘示弱,紛紛開始挖掘「inbound business」(在日語中意為外來遊客的商機)的可能性。

日本商場喜迎中國春節

在這浪潮中,到底出現了怎樣的弄潮兒?又有誰以怎樣的方式受益了呢?

日本本土的日本企業:爭相「籠絡」中國遊客

走進日本著名電器店Bic Camera的有楽町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不斷重複播放著中文影片的特設貨架。春節貼倒「福」,十一貼「歡慶國慶」,中國人喜聞樂見的信息和人氣商品一應俱全。

同樣在銀座有楽町一帶的LOFT,無印良品,也為中國遊客提供了特殊服務——大面積的專用免稅櫃檯。這些櫃檯通常會有店家特地安排的中國人店員,買東西簡直毫不費力。

這些走在前

一張發放給日本企業的「中國遊客接待指南」中這樣寫道:「……中國遊客喜歡特殊的熱情,如果在店內或者入口張貼歡迎光 臨,尤其是帶有自己的名字時他們會非常高興。……中國遊客有時候說話會聽起來像是生氣了,但不要擔心,這往往只是在正常交談而已。」這番對中國遊客的研 究,著實讓人忍俊不禁,也側面反映出日本企業對中國客人的關心程度,並不僅限於媒體的炒作。

日本商城

然而大多數指望著中國客人大駕光臨的日本商鋪,並不懂得如何才能真正讓自己在「日本購物必買TOP20」中占有一席之地。這時,生活在日本的中國人們創辦的企業,就自然找到了商機。

駐日本的中國企業、個人:我們才是中國通

日本的社會習慣、商業習慣和中國大相逕庭。比如日本人旅遊時,總愛在書店購買雜誌,貼上標籤認真研究;中國的年輕遊客則喜歡通過網站或者應用來尋找自己需要的信息。這樣的差異,讓許多日本企業的宣傳變成了「空掄一拳」。費了半天勁,卻沒傳播到一個遊客耳朵里。

日本某商城打出支付寶廣告

於是,真正的中國通登場了。

熟知微博微信的運營規則,專門為日本企業開設運營官方帳號的諮詢公司成了日本大手企業們的救星。只要支付相應的費用,咨 詢公司或者個人就可以幫忙辦理日本人無法理解的開設官方號手續,推送中國用戶喜愛的內容,還提供大V轉發、廣告購買服務——中國的網際網路環境發展速度之迅 猛,日新月異的營銷手段使得日本企業和廣告界很難跟上節奏,只能依賴中國精於此道的專家們了。

同時,不少企業開始加強招聘中國人。與商場服務員、翻譯不同,比起為了與中國客人溝通的勞動力,更多的企業開始希望中國人作為團隊的一員,為他們帶來新的見解。

中國企業:進軍日本為中國人服務

2015年12月,上野多慶屋、Bic Camera、山田電機等多家日本企業引入了支付寶當面付和中國人專用的紅包機制,活動期間貼出巨大的廣告,招攬中國遊客用自己國家的支付方式在日本消費。

日本商城曾打出「喜迎國慶」的標語

無論對於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來說,這一次進軍海外的方式都很特別。他們將一種新的支付方式帶入日本商家,而這種支付方式 竟沒有一個日本人能用。這正說明在海外,僅以中國人遊客的數量和購買量就可以成為一個新的市場。支付寶和微信都注意到了這個龐大的市場。中國人在國內熟悉 的服務,媒體也迎來了巨大的機遇,就看他們如何把握了。

日本街頭

有人說,到國外買東西,就是給外國公司送錢。現在看來,還真難說外國企業是唯一的受益者。隨著中國人走向世界與全世界對 中國人的進一步了解,文化的認同以及對中國人、中國服務的需求都會隨之增長。中國人的爆買行為還會持續多久?眾說紛紜。但是它無疑造就了一大批受益者,還 有更多的人躍躍欲試,想要乘上這艘遠航的船。

去年國慶長假,國人瘋狂赴日的新聞頗為刺激眼球,而遊客們瘋狂掃貨的行為,在讓日本媒體大為驚嘆的同時,也在國內引發了諸多爭議。尤其是一位大叔遊客狂掃之餘,對鏡頭說出「幫助日本解決實際經濟困難」之語,經媒體發酵後,更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引發吐槽聲一片。

當然,網民的吐槽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在中日糾紛愈演愈烈的當下,要說這種赴日掃貨完全沒有「資敵「的效果,那當然是不 可能的;但要把去東瀛逛一圈買點東西就說成賣國,放之於當下的國際環境,似乎也有太過之嫌。不過在這裡,雲石君要分析的,倒不是這些遊客本身的態度如何, 而是面對這場赴日大採購,中國官方為何不加以限制。

中國遊客在日本「爆買」

看到這裡,也許有些朋友會鄙視雲石君目光短淺,道理很簡單,開放是中國不可動搖的長期國策,而赴外旅遊同樣是對外經濟和 交往的一部分,而且與某些產業不同,旅遊產業也不涉及什麼國家核心利益,在這種層面斤斤計較,會對開放戰略造成不良的影響,頗為不值。至於單獨禁止赴日, 更會加劇兩國間的矛盾和衝突,並會引發國際輿論質疑。

這些話當然都有道理,而如果以此來做結論,似乎讓人覺得中國放任國民赴日是迫於無奈。

但事實果真如此麼?在雲石君看來,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固然,中國不大可能直接出台政策,禁止公民赴日旅遊,但如果官方真的對游日有心阻攔的話,即便是在技術層面,也照樣有的是辦法:

比如在航班層面,所有航班的飛行時間和線路,均需由民航總局報批,如果中國果真有意作梗,完全可以在赴日航班的時間上做手腳,用大量的紅眼航班,來遏制公民赴日需求。

甚至,針對國民赴日掃貨之舉,海關也可以針對日本航班,加大查緝力度。

根據海關一直以來的規定,公民赴外歸國,僅可攜帶不超過5000元人民幣的免稅物品。超出部分均需按照規定補稅甚至罰款,超過較多者還可以涉嫌走私立案調查。

只不過出於各種因素,海關一直採取少量抽查的監管方式,所以除了極少數倒霉鬼,大部分掃貨大軍最後都得以一個子兒不花的平安入境。如果中國官方果真有意遏制,完全可以針對日本航班展開嚴查,所有攜帶回來的包裹全部開箱檢查,超限部分補稅罰款。

很顯然,如果海關真的嚴格執法,那不出仨月,這些氣勢洶洶的赴日掃貨團,將會迅速的消聲覓跡,而且誰都還不能挑出個理來——畢竟規定一直都擺在那兒,而且這種對旅客攜帶入境商品的設限,也完全符合國際通行慣例。

但即便是在技術層面,中國也從來沒有使什麼特別手段。這似乎可以說明,中國官方即便不能說鼓勵,但至少也是不反對公民赴日消費的。

說到這裡,那大家肯定要問,為什麼官方不阻攔呢?難道它們不知道國人的這些購買,會成為日本國力復甦的助力麼?

政府當然不可能不知道這些。在雲石君看來,中國官方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出於以下三方面考慮:

首先就是總量太小,不值得大動干戈。儘管赴日購物團看上去規模驚人,但實際上造成的經濟影響還是有限的。根據日本政府觀 光局統計,今年春節期間赴日中國人數為45萬人,消費總額達到1125億日元。以此推算,人均消費也不過1.3萬人民幣。而2014年中國赴日旅客總數為 220萬人次,即便今年大幅增長,也不過就300萬人次。這麼算來,今年中國遊客在日消費

400億人民幣,看上去還真是一筆巨款。但根據海關總署統計,2014年中國與日本雙邊貿易額為1.92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對日出口9186.5億元,進口1萬億元)。相較於1萬億的進口額,400億元的旅遊消費還真心不算什麼。換句話說,中國即便真要噁心日本,渠道也 多的是。而旅遊消費盤子雖小,但由於是直面終端,社會影響卻十分之大,吸睛效應也遠大於一般貿易。一旦在這上頭開刀,引起的波瀾太大,就性價比而言實在不 是最划算的買賣。

只不過,為了掙脫美國控制,並獲得獨立於中、美之外的第三方勢力的身份,日本現階段在政治上採取了與中國作對的政策(日 本為什麼會這麼做,詳見雲石《地緣政治24:日本為什麼會怕中國》)。但是,在政治博弈的同時,作為一個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日本又不得不在經濟層面,與 身邊的這個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緊密合作。

綜合這多方面因素考量,中國對日戰略也就有大致有了輪廓:對日本的政治乃至軍事挑釁,中國當然要有力回擊,否則這傢伙蹬 鼻子上臉,會越來越不像話。但在經濟層面,中國工業化進程尚在半途,與日本的合作,對充實自身國力也同樣大有幫助。而最為關鍵的是,雖然在日本看來,中國 是最大的威脅,但就中國而言,日本還不配成為自己的頭號對手,所以中國不應該,也犯不著以零和遊戲的架勢和它開干。

中國與美日劍拔弩張

最有能力阻礙中國崛起的對象是美國,因此中國的主要資源,應該放在與美國的博弈當中,對日本這樣一個次要對手,中國應該在壓制的同時,利用各種手段,減少它對自己的掣肘。

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又打又拉——打是為了壓制它的妄想,至於拉,倒不是指望它現在回心轉意,但卻可以避免它狗急跳牆——畢竟時間在中國這邊,只要這麼繼續拖下去,日本跟中國叫板的本錢將越來越少。

打的方法,在雲石君之前日本系列的解讀中已有分析。而拉的手段,則包括了一般貿易、雙邊投資和旅遊消費等等。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

不過必須要說明的是,貿易和投資都是有局限的。雖這兩種合作的規模更大,但獲利最大的卻主要是資本和財團,就算也有一部分惠及日本普通民眾,但比例上也大打折扣,而且影響力也相對間接。在這種情況下,日本政府只要能和資本達成共識,就可以較為容易的對華展開動作。

而旅遊消費則不同。雖然其規模不如貿易和投資,但由於極為分散,且在相當程度上直面民眾,所以對日本社會的整體影響要大 的多。當其形成規模後,日本的各行各業都會受其關聯。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中日交惡,將對廣大日本民眾的就業和收入產生直接的影響和衝擊,引發社會動盪的風 險大幅攀升。

有了這層因素,日本政府再考慮對華政策時,其之顧忌就要大幅增加,採取行動方面也就更加束手束腳,就算最後不能扭轉日本政府的反華立場,但至少,其行動效率也會在相當程度打了折扣。

而這正是中國所樂見的。中國的發展前景遠遠好於日本,所以拖下去對中國有利無弊。而中日博弈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如果日本政府每行一步,都慢上一分,累積下來,這就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何況這種拖延,本身就會加劇中日實力對比的失衡,這種失衡,又會反映到日本對華戰略的決策中,使他們的底氣越來越不足,態度越來越鬆動。相較於這種穩定帶來的巨大收益,赴日購物的那點開銷,也就不算什麼了——何況,這裡面還有相當一部分本身就是中國製造。

其實對中國的心思,日本也未必不知。但現在日本經濟深陷困境,對送上門來的鈔票,當然不能輕易放過,至於這些人民幣背後的所意味的羈絆,日本即便心知肚明,但值此疲敝之際,也實在顧不得那麼多了

安倍與習近平

而除此之外,赴日旅遊消費,對中國還有兩大好處。

第一是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在赴日消費的過程中,為減少麻煩,避免外匯兌換過程中的損失,消費者自然會傾向於人民幣刷卡乃至現金消費,而從日本商家的角度,為了迎合中國人的需要,吸引他們多多掏錢,也會積極歡迎人民幣直接結算。

安倍與習近平

日本是全球第三經濟大國,日元也是國際儲備貨幣之一,在這樣一個國家推廣人民幣跨境結算,對人民幣國際化是有極大好處 的。而且,正如上文所說,雖然相對於一般貿易,旅遊消費總額不大,但與一般貿易的不同的是,這種消費頗為零散,在範圍上,對日本社會的影響要大的多。人民 幣國際化要獲得成功,其影響範圍的擴散也是必不可少的。

而最後,從政治角度出發,赴日旅遊消費對牽制日本也有極大的好處。在之前的《地緣政治——日本系列》中,雲石君已經對中 日博弈的整體態勢有過分析:雖然在情感層面,日本毫無疑問是中國人最反感的國家。但從國家戰略角度而言,區區一個日本,還不配成為中國最主要對手。而在現 實層面中,日本也早已被中國超越,綜合國力已與中國差了好些層級。

總額,大約在400億人民幣左右。

面的企業,銷售額每年都會大幅刷新,其中免稅銷售額(即外國遊客購物的銷售額)功不可沒。拿中國人愛去的松本 清為例,2015年銷售額比2014年漲了8%。松本清是位於熱門旅遊景點的老店鋪,外國人帶來了10%左右的銷售額。在一些專門針對外國人的新店鋪,這 一比例更是達到50%以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90311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