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12月25日,中國財政部網站正式對外宣布,包括緬甸、新加坡、汶萊、澳大利亞、中國、蒙古、澳大利亞、英國、紐西蘭、盧森堡、韓國、喬治亞等在內的意向創始成員國批准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達到了《協定》規定的生效條件,亞投行正式成立!
亞投行上路了,這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是一個必將載入史冊的里程碑!從今天起,世界金融不再是美國一頭獨大,中國旗幟、中國力量開始在全球金融體系裡,迎風舞蹈!
菲律賓或退出亞投行,亞投行成立日考驗中國真假朋友。
中國真朋友假朋友不到關鍵時刻是看不出來的。平時口頭上與中國關係好的國家,不過都是為了從中國口袋裡撈錢;平時被中國人罵慘了的國家,卻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為中國站台。
亞投行正式成立
亞投行正式成立值得中國高興,但也有一些問題值得中國警惕。
第一,亞投行57創始成員國中,菲律賓一國到現在都沒有簽署正式加入亞投行的議定書,如果今年12月31日之前它不簽字生效,就可能被清退出亞投行。
第二,在關鍵時刻,我們原以為是中國老朋友的國家並沒有為亞投行成立出錢出力。
根據中國披露的數據,除菲律賓之外亞投行56個創始成員國中,只有17個國家的立法機構批准了亞投行章程,其餘39國立法機構尚未批准亞投行章程。
亞投行意向成員國或地區
根據亞投行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25日,有緬甸、新加坡、汶萊、澳大利亞、中國、蒙古國、奧地利、英國、紐西蘭、盧森堡、韓國、喬治亞、荷蘭、德國、挪威、巴基斯坦、約旦等17個國家參與亞投行正式成立。
有心人會發現,中國老朋友的名字都沒有出現在這17國中,特別是俄羅斯。在今年12月10日左右,中國曾預計俄羅斯、印度會趕上亞投行正式成立進度。顯然俄羅斯與印度並未配合中國行動。
金磚5國(除中國外)全部缺席亞投行正式成立。
上合組織6國(除中國外)全部缺席亞投行正式成立。
東協10國中7國缺席亞投行正式成立。
中東6國中5國缺席亞投行正式成立。
亞投行全球前十大股東中,5國缺席亞投行正式成立。
亞投行亞太地區前十大股東中,7國缺席亞投行正式成立。
金磚國家、上合組織、東協和中東是中國最重要的外交方向,也被認為是中國影響力最深的地方,但這些地區國家都未能夠參與亞投行正式成立的進程。
倒是英國、德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成為中國最鐵桿的追隨者。這三國都是亞投行全球前十大股東。
習近平與歐巴馬
從亞投行正式成立日的情況看,中國下一步仍需要加大在金磚國家、上合組織、東協和中東地區的影響力投射。
二、開天闢地!石破天驚!
未來7至15年中,亞投行將是一系列世界性的金融、貨幣、投資、貿易甚至是政治組織的開端,其意義再怎麼評價都不會過分。它就像是一輪東方噴薄而出的紅日,將驅除黑暗,給世界金融格局帶來光明。
亞投行正式成立,標誌著中國開始參與制定世界金融經濟規則。周所周知,美國之所以可以控制世界經濟,就是靠世界銀行和IMF,而美國霸道、獨斷的作風,讓全世界都為之側目。
亞投行
而美國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訴求,肆意調整美元匯率的行為,都深深傷害了中國、日本、歐盟、中東這些以美元結算貿易的國家和地區的利益。這次美聯儲加 息,就把全球資本市場搞得雞飛狗跳,阿根廷、亞塞拜然等國家的貨幣乾脆腰斬!這個時候中國打出一張亞投行的牌,正好切中美國要害。這是契合發展中國家以及 中東、歐盟的經濟利益的。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壯大,中國將積極參與世界金融秩序制定,逐步改變國際金融秩序的不合理性、不公平性,完善世界經濟秩序。
亞投行的成立第二層意義是在世界國家中互通有無,在支持別國發展同時也壯大自己。幾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產能大量過剩,如果能夠出口過剩的產 能,不僅能夠避免資源的浪費,還能幫助欠已開發國家的經濟建設,也能避免中國經濟進一步下滑,何樂而不為?特別現在中國有著雄厚的外匯儲備,中國持有的美國 國債現在已經達到了12000多億美元。國家那麼多的外匯儲備不能只放在金庫里,必須要投資理財,但是我們沒有自己主導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 沒有自己的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亞投行成立後,中國作為最大的出資國,將能以低利率放貸資金給需要資金進行基礎建設的國家,部分的外匯儲備將得以善用。
亞投行的第三層意義在於求得各國利益的最大公約數,進而把眾多創始會員國的利益緊緊的放到了一起,把各國優勢整合在一起。成立亞投行僅僅只是第一 步,後面的大動作,你盡可以去期待。愛好和平從不咄咄逼人的中國不但有出不完的感情牌,而且有用不完的錢和用不完的廉價勞動力。有錢有技術有大量廉價勞動 力的中國這些年在全世界修鐵路、修體育場、修會議中心,甚至在南海的島礁建起了機場,這樣得事情只有中國人能幹。既然有這麼多的優勢,就得想辦法把它的最 大功能發揮出來,進而同各國人民共鑄和平、共享繁榮、共創未來。
三、亞投行的成立和規則體系的建立,充分展示了中國「和」的文化品質,那就是求同存異、博大包容,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立立人、兼濟天下的寶貴品格。正是中華文化這種特性,讓亞投行從最初的為國際社會不解、懷疑、嫉恨到接受、歡迎、踴躍參與,實現了驚險一躍。
今天,當美聯儲以加息為武器剪全世界羊毛的時候,中國卻成立了亞投行,大力支持落後國家發展。應該說,中國搞亞投行是有點被逼出來了,那麼中國這個 「另起爐灶」並不是說要搞一個獨立王國,我們不是要推翻今天這個體系,自己另搞一套的這樣一種體系,更多是成為全球金融體系當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一個有益 補充。中國成立亞投行,有為自己設想、輸出產能的一面,但都是立足於互利共贏,沒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私心。
亞投行成員國
正因成立亞投行,中國沒有太大的私心,因此,雖然我們在亞投行占了很多的股份,但是充分尊重成員國意願,放棄了唾手可得的一票否決權。中國政府主動 放棄了否決權,意味著沒有單一國家能夠控制亞投行的運作,這與目前已運作很久的IMF,世銀和亞銀不同。眾所周知,前兩個機構長期以來為美國所支配,後一 個則為日本所主導,擁有了事實上的「否決權」。由於中國一直在上述三大國際多邊機構無法取得適當的話語權,才導致中國提出設立亞投行的建議。中國既然吃過 美國和日本一票否決權這樣霸道行徑的苦頭,就絕不會把這種老路強加在別人身上!
也正因成立亞投行,中國沒有太大的私心,因此,這次亞投行受到了亞洲新興經濟體和歐洲老牌金融強國的支持。不說發展中國家,就是英德法意等歐洲國 家,以及更多的「北方國家」(已開發國家),在猶豫了一段時間以後,發現中國確實是光明正大的,想來想去,也紛紛加進來了。在全球金融治理或者世界金融秩序 的意義上,歐洲國家是什麼?答案是,它們都是金融強國,而且是聯合起來的金融力量(歐元區),一直是世界金融秩序的控制者之一。歐洲主要金融強國加入亞投 行,解決了亞投行的國際正當性問題,與現存國際金融機構,包括IMF等的關係也不再是大問題;亞投行也不再是「南南合作」或者非西方國家之間的金融合作, 而是名副其實的全球金融機構。
中國當初提出這個倡議是逼出來的,已開發國家現在最後支持也是逼出來的,形勢所逼,但最後卻是殊途同歸。這正好應了中國傳統智慧的思想:天下一致而百慮,殊途而同歸。
如果我們進一步放眼全球,就會看到一幕幕硝煙四起、恐怖襲擊、人間地獄的慘劇。。。今天,全球除了中國之外,已經沒有一個大國可以稱的上安全。聯合 國常任理事國除中國以外,其他國家都捲入一場或者兩場軍事衝突。之所以如此,恰恰得益於中國這種傳統文化的博大胸懷——求同存異、和諧共生、大度包容、兼 容並蓄。從亞投行成立和規則的制定,都能看出這種傳統智慧。這種智慧,不知道西方在付出多少代價之後才能領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長遠看,中國將是促進 世界發展、維持世界和平、平衡宗教衝突的主要力量。
「漲潮之時,靜漂自可登陸;退潮之際,越游離岸越遠」。亞投行的成立,說明半個世紀後,歷史大潮的漲點移到了中國。中國的國運正在蒸蒸日上!
有測算顯示,2010年-2020年期間,亞洲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投資總需求高達8萬億美元,年平均投資約需7300億美元,而世界銀行、亞洲開發 銀行等現有多邊開發銀行在亞洲基礎設施領域的年度投資規模僅約為100億至2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通過設立亞投行,動員更多資金,支持域內基礎設施 建設和互聯互通,將為亞洲經濟增長注入長久動力,也有利於形成周邊國家與中國經濟的良性互動。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