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邀中國鐵總等企業商談高鐵項目, 日本在印度扳回一城後繼續爭取新馬高鐵!

Weiyang ...| 2015-12-16| 檢舉

馬來西亞陸路公共運輸委員會主席賽哈密表示,當局已經邀請包括中國鐵路總公司在內的14家企業,參與有關新隆高鐵工程的面談並提供相關建議。他說,新隆高鐵工程目前只剩下最後的競標階段,過後即可動工。

據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15日報道,賽哈密14日在中國鐵路總公司等單位舉辦的「中國高速鐵路展暨技術研討會」上表示,陸路公共運輸委員會(簡稱陸 交會)與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已通過信息徵詢書(RFI)的方式諮詢市場意見,並獲得超過200家有意參與上述工程的企業回應。

他表示,陸交會從這些企業中選出98家,再邀請其中14家針對該工程提供意見。他表示,中國已經表明參與新隆高鐵工程的強烈意願,並在他們提出的發展計劃中「展現熱情」。

報道稱,中國鐵路總公司曾在2012年呈交一份計劃書,表明有意參與新隆高鐵的建設工程,不過陸交會卻拒絕其建議。賽哈密說:「我們看到中國在這項工程中的貢獻和努力,例如此次中國高鐵技術研討會,更表現他們這方面的極大意願。」

他表示,馬來西亞已有近八成的鐵路工程都交給中國負責,最近的例子是金馬士至新山的雙軌電動火車鐵道,已交由中國鐵路總公司承建。

「中馬高鐵技術研討會」在吉隆坡舉行

中新社吉隆坡12月14日電 (記者 趙勝玉)「中馬高鐵技術研討會」14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舉行。

中國鐵路總公司總工程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何華武在致辭時表示,高速鐵路是鐵路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快捷、運力強大、節能環保等顯著特點,能極大地改善公眾出行條件,節約社會時間成本,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

他說,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高速鐵路的建設和發展,成為世界上高鐵運營里程最長、在建規模最大的國家。在高速鐵路勘察設計、施工建造、裝備研製、運營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國高速鐵路技術先進、安全可靠、兼容性強、性價比高,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此次研討會主題為「促進出行便利,追尋可持續發展」。中方專家在會上介紹了中國高鐵技術取得的成就及對馬新高鐵(指規劃中從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至新加坡的高速鐵路)技術的思考;馬方專家介紹了馬來西亞高鐵發展創新規劃及軌道交通方面的成功經驗。

何華武指出,研討會進一步加深了中馬雙方高鐵技術的相互了解,增進了中馬雙方交通界的友誼,增強了中馬雙方高速鐵路的合作共識。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的聯合體願意充分發揮自身的綜合優勢,加強與馬來西亞的互利共贏合作,共同分享中國高鐵建設發展的成果,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2013年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共同議定,將在2020年前修建一條連接吉隆坡和新加坡的高速鐵路,全長約350公里,預計耗資超百億美元,屆時往來兩地的通勤時間可縮短至90分鐘以內。

馬來西亞陸路交通委員會主席賽哈密、馬新高鐵項目公司CEO伊茲莫爾、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館經濟參贊吳政平、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國際公司董事長楊忠民等參加了研討會。

中新社吉隆坡10月20日電 馬來西亞陸路公共運輸委員會及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本月7日啟動吉隆坡—新加坡高鐵招標前期工作。截至16日,已有150家企業和財團有意參與馬新高鐵計劃。

綜合此間媒體報道,陸路公共運輸委員會總執行長阿茲哈魯丁及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局長趙文良19日發表聯合聲明指出,截至本月16日傍晚6時,已有150家來自日本、中國、韓國、美國及歐洲的公司及財團登記,回應馬新政府發出的馬新高鐵計劃意見徵詢活動。

意見徵詢活動將在11月18日中午12時前截止,其他企業和財團目前仍可以提呈計劃意見徵詢文件,表達他們希望參與計劃的意願。

聲明說,「我們對高鐵計劃收集業界對有關商業和技術方面的看法取得熱烈反應感到欣慰,市場給予的反饋,可以讓我們確定採用的商業模式,使計劃能在正確的基調下展開」。

意見徵詢文件提呈截止後,符合要求的企業或集團,將會獲得通知。這項活動在今年底結束後,將為馬新高鐵計劃的正式投標鋪路。

計劃耗資120億美元的馬新高鐵,全長330公里。一旦建成,高鐵時速將達350公里,往返新加坡及吉隆坡只需90分鐘。馬新高鐵預計在2022年建成。

騰訊財經訊 (周純)作為最早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東協國家,在6月11日的博鰲亞洲論壇能源、資源與可持續發展會議上,馬來西亞交通部長拿督斯里廖中萊表態,馬來西亞具備足夠條件,並已準備好,積極配合和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

包括中國在內、東西橫貫兩大經濟帶的「一帶一路」沿線有65個國家、44億人口、21萬億美元GDP,後兩者分別占世界的63%、29%。可以說,一帶一路不僅對沿線國家,而且對世界發展都將發揮重大的作用。

廖中萊介紹稱,自2008年起,馬來西亞已經連續6年成為中國最大的東協貿易夥伴國,同時也是中國在亞洲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僅次於日本和韓國。2014年,馬中雙邊貿易達1020億美元。

2014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簽訂了「國防科學、科技與工業」諒解備忘錄。中馬兩國放眼在2017年達到雙邊貿易額1600億美元的目標,廖中萊認為,一帶一路戰略將會成為達到這項目標的重要因素。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ADB)的研究顯示,亞洲地區在2010年至2020年之間的基建投資需求規模達8萬億美元,或相當於每年8000億美元。「中國以基建發展作為「一帶一路」的核心戰略之一,相信可以在本區域,尤其是東協的經濟和基建發展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廖中萊說。

他指出,在這方面,馬來西亞在東協區域處在具有策略性的位置上,掌握國際貿易航運必經的馬六甲海峽通道。而檳城港口、關丹港口、柔佛的丹絨勒巴斯港口等都是深水港,並處在策略性的位置。

此外,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在日前,就興建從吉隆坡到新加坡裕廊的高速鐵路達成了共識,這一項計劃與中國所提出的泛亞洲鐵路從昆明到新加坡的計劃不謀而合。廖中萊提到,如果由中國獲得競標,耗時至少六年的東南亞首個高鐵工程將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部分。

「馬來西亞的硬體設施與投資氛圍已經準備好迎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時代。」 廖中萊強調。

「馬來西亞是中國走向東協與穆斯林世界的門和窗。」 廖中萊說,中國有2千多萬穆斯林人口,具備發展成熟的清真產業,中國的清真產業可以藉助馬來西亞在清真領域的豐富經驗,打入全球15億穆斯林人口的市場,其中有62%穆斯林居住在南亞和東南亞。

據悉,馬來西亞穆斯林商會與中國的穆斯林商會早前已達成協議,將在中國浙江義烏建立首個清真集散交易中心,這是馬中兩國在清真產業合作方面的開始。

此外,廖中萊還表示,一帶一路為中國——東協帶來雙贏。2011年起,東協成為中國第三大的貿易夥伴,雙方的貿易額在2014年達4804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東協人口有60%是35歲以下的青年,東協的人口紅利將是該區域發展的優勢。廖中萊認為,對於中國在東協的投資企業來說,年輕與富有創造力的人口是一項資產,反之,與中國的貿易所創造的就業機會將降低年輕人口的失業率,「這將會是雙贏的局面。」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5月25日接受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採訪,就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與新加坡之間規劃中的高鐵項目表示:「日本的新干 線在安全性和信賴性方面具有很強的競爭力」,表示新幹線也成為候選。納吉布表示希望是從建設到維護的打包承接方案。預計日本企業與發起訂單攻勢的中國和歐 洲企業之前的競爭將白熱化。

高鐵全長約350公里,全程運行時間為1個半小時。納吉布表示「基礎設施即使引入時成本較低,20到25年後的成本也可能變高」,顯示出計劃基於包括維護在內的長期業務計劃來決定引入的技術。

關於日本的鐵路技術,納吉布評價稱「開發出了磁懸浮新幹線等,技術水平非常高」,強調希望日本企業參加競標。住友商事、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和三菱重工等日本企業聯手通過當地研討會等一直在馬來西亞宣傳新幹線技術。

中國力爭獲得橫穿中南半島的鐵路網建設訂單,正在以低價為武器向馬拉西亞和新加坡政府發起攻勢。此外法國、德國和韓國也表現出關心。納吉布表示除了成本外,運營方面的技術實力也將成為判斷標準。

不過,該項目總事業費高預計達到110億美元,有可能從亞開行或者中國主導的亞投行融資。納吉布表示:「從哪裡融資,要與軌道技術、安全性和維護等長期成本進行綜合評價來決定」。

就日前安倍提出的1100億美元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納吉布表示:「日本會提出有競爭力的支援方案」。

由於該項目事業費巨大,所以也有觀點擔心盈利情況。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此前力爭2020年實現通車,不過最近宣布延期。競標日期尚未確定,預計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政府最早將在年內製定全新的時間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7928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