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面對4大挑戰;前景光明還是黯淡?

Weiyang ...| 2015-11-02| 檢舉

9月份之前,由於市場人士預計美國聯邦儲備局即將加息,大量資金撤出新興市場。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數據顯示,在2015年第三季,全球的投資者賣出的新興市場資產,總額達400億美元,為2008年以來最多資金流出的一季。

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的首席經濟分析師安德魯·霍爾丹(Andrew Haldane)指出,自2008年以來,第一波金融危機的災區是美國,第二波的災區是歐元區,接下來第三波危機的災區將是新興市場。

歐洲中央銀行(ECB)指出,新興市場今年的總體經濟增長預料將從2010年的超過7%下跌至大約4%。經濟增長放緩對新興市場來說是一大不利因素。

究竟新興市場的前景如何?本文列出了新興市場目前面對的四大挑戰,並整理了各方說法。

一、美國可能加息

美國聯邦儲備局可能調高利率,導致資金撤出新興市場,許多國家的貨幣因此而貶值。但高盛資產管理(GSAM)認為,聯儲局應會明確表明它會在何時加息,而且會逐步、有序地加息,所以衝擊應該不會太大。

另外,新興市場國家發行的債券,如今多以本國貨幣計算。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在調查了31個新興經濟體後指出,這些國家以本國貨幣計算的政府債務,已從2000年的一半增加至約75%。相對而言,新興市場如今已不像亞洲金融風暴發生時那麼脆弱。

二、中國經濟放緩

中國經濟放緩,令新興市場面對需求減少的問題。許多國家都是靠出口原材料到中國來賺取收入,隨著來自中國的需求減少,新興市場靠出口賺取的收入也會隨之減低。但巴克萊(Barclays)指出,中國製造業的數據欠佳,部分原因是受到控制污染的條例影響,而中國的房地產價格正在回升,其服務業的規模也已超越製造業,所以中國經濟應不會陷入衰退。

高盛認為,中國正逐步改以消費作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力,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面對困難。它預計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將約為6.7%,2016年的經濟增長則為6.3%。它也認為中國的地方債務問題不會引發危機,因為政府的首要目標是確保經濟和社會穩定。

三、商品價格下跌

高盛認為,商品價格下跌是新興市場面對的最大挑戰。在需求方面,它們面對中國需求減少的問題;在供應方面,雖然油價下跌,但生產商為了爭搶市場份額而選擇不減產。高盛指出,投資者應留意一個國家能在商品價格下跌的情況下撐多久,如觀察其經濟的多樣性,以及是否能靈活調整政策來應付衝擊。

四、債務問題

雖然說新興經濟體以本國貨幣計算的債務增加了,所以貨幣貶值對它們造成的衝擊可能沒那麼大,但政府和企業的貸款數額仍會構成問題。瑞銀(UBS)的新興市場跨資產策略主管Bhanu Baweja指出,新興市場在過去四年大量發行債券,它們未來要償還的債務可不少。UBS指出,新興市場將在明年到期、以美元計算的政府和企業債券超過5,000億美元,流出新興市場的資金將會增加。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9月份發布的一份報告中也指出,新興市場非金融企業的債務在2004年至2014年之間從4萬億美元激增至超過18萬億美元。Bhanu Baweja就認為,新興市場的股市回升只是暫時的情況,他預計印尼和馬來西亞等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將再度下跌,股市的表現也會比先進國差。

光明面

總結以上四點,新興市場面對的問題在於,它們接下來取得的經濟增長,是否能應付它們之前累積的債務?

短期而言,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應仍會因為上述四大挑戰而起伏不定,但巴克萊認為,新興市場的長期前景光明,因為這些經濟體的人口眾多且相對較年輕,意即它們的勞動力將增加,消費也會隨之提高,這將能推動它們的長期經濟增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69407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