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語言大解析!成功人士絕對不會說這7句話

魚兒| 2015-09-25| 檢舉

成功並非一蹴可幾,必須花費許多工夫、時間以及全心的投入。

每個成功的領導者、企業家或理想家都各自有獨特的成功路徑。他們努力爭取相信的事物,證明每個人都能打破社會加諸於身上的限制。殊途同歸,他們的目標都只有一個,就是呈通。

這些成功的人都有一些共同點,其中一點是成長與成熟的過程。Steve Sieblod 是《有錢人怎麼想》(How Rich People Think)一書的作者。三十年來,他見過上千名百萬富翁,因而知道是什麼讓他們變得成功又富有。

答案很簡單:Steve 發現,無論在哪出生、爸媽是誰,讓這些百萬富翁脫穎而出的原因是他們的精神力。他們義無反顧地朝著目標前進,而這使得他們變得富有。

底下是七句成功的人絕不會說的話,因為這些話與義無反顧的精神互相牴觸。

「我討厭我的工作」

「我討厭這家公司」、「我的老闆是白癡」

成功者的特質之一,是他們從不自以為是地批評自己的工作、公司,或不尊重自己正在做的任何事。就算所處的情況很不自在或被負面能量包圍,他們還是會避免說出上面那些話。這些負面的元素只會使你離成功更遠。與其攻擊一個人、汙辱一項工作或一間公司,他們寧願去尋找解決的方法,合乎事實、策略和全然的中立。

「這不公平」

「我應得的比這更多」

當你的對手獲獎、通過鑑定或受到肯定,而你一無所獲時,是否代表你被雙重否定?成功的人絕不會犯的錯誤,也包括了為了生活中不公平的事情發瘋或濫罵。每個人都該習慣不公平,成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是努力工作所換來的。而工作的過程,才是你證明你應得什麼的時候。

與其滿腹牢騷、怨天尤人,你該主動面對問題,而不是處於被動,這就是繼續前進的秘密。出洋相只會讓你更加負面,如果你覺得你該得到的不只這些,就想辦法證明自己。

「這裡不是這樣做事的」

「因為這裡向來都是這樣做事的」

創新是成功者的關鍵特質之一,不管在哪個領域都一樣。你必須學習擁抱新事物,不要害怕暫時捨棄傳統。不嘗試新東西的話,沒有人可以做出偉大的事。

舉 Steve Jobs 為例,他對創新非常有熱情,而這進而催生了iPhone 與 iPad 這些改變世界的產品。Jobs 曾經說過:「創新能區辨一個人是領導者還是追隨者。」

Darlene Price 是 口語訓練公司 Well Said 的主持人,他對如何保持開闊的心胸並在工作中創新,提出了一些建議:「就算你不同意某人的點子,還是要說『嗯,這很有趣』或『噢,這是個不同的做法,我們來討論一下它的優缺點』。不要固執又害怕嘗試新事物,那不是成功的方法!」

「這不是我的職責」

「這不是我的錯」、「我的薪水不包含做這件事」

成功者共同遵從的一項大原則,就是如果你真的很成功,你也要幫助他人成功。巴菲特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他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

成為團隊的一員會使你更接近成功,而如果你不習慣團隊合作,那你就永遠不會成功。你可能會有錢、你可能會成功,但你同事與下屬所付出的心血與貢獻才是你成名背後真正的原因。

「那不可能」

「不可能做到那個」、「我做不到」

成功的人知道界線與限制只是人想像出來的東西,是我們自己畫地設限。上述的話語會讓你離豐功偉業更加遙遠,成功者不會抱怨路上的障礙或藩籬,他們會想方設法繞過那些障礙,用創意去挑戰它。

「不可能」、「不會」、「不能」這些負面詞語不會從成功者的嘴裡冒出來。他們知道抱怨沒有幫助,真正著手去做事情才有用。

「我原本可以做得更好」

「我當時應該那樣做」、「我曾經能夠做到的」

一直去想「我本來可以這樣」、「我當時應該那樣」、「要不是當時…我就…」,一直陷在後悔的情緒裡,是最糟糕的事。成功的人不會讓自己有機會後悔,其中兩大原因,要不是因為他們每次都有把握機會、不畏閒言閒語而扭轉局面,要不就是他們會繼續前進並尋找反擊的機會。後悔從來不是一個選項。

「我是逼不得已」

「我沒得選」、「我已經盡力了」

你的手中永遠會有選項跟機會,成功的人知道如何找到這些機會。Price 指出:「說自己沒有選擇,是在暗示自己是受害者,我們比環境還要弱」。

延伸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61793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