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全球的《秘密花園》當紅秘密原來是...?!拋開爭議之處,你該如何搭上這班商機列車?!

(ಠ ಠ)| 2015-08-29| 檢舉

身處於現今這個網絡和資訊爆炸的時代,成年人需要什麼樣的消遣方式以抒發壓力呢?來自蘇格蘭的插畫家Johanna Basford會告訴你,買一本畫好底稿的《秘密花園》(Secret Garden),然後專注地為它著上顏色!

或許,已經有不少人開始發現近期有越來越多的朋友,將自己所著色的圖片上傳至Facebook、Instagram…等社群網絡上分享;事實上,這本由奇幻的花朵、葉子和各種昆蟲圖案所組成、並且在黑白線條中隱藏著蝴蝶、甲蟲、鯊魚…等各種珍奇小生物的成人填色書,在上市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已經成功在全球創下多項銷售紀錄。根據《紐約時報》報導,全冊僅有96頁的《秘密花園》自2013年春天出版以來已經翻譯成22種語言、銷售出近150萬冊,並且在線上書店亞馬遜(Amazon)的暢銷榜上蟬聯多月冠軍,而多名美國和韓國等當紅明星將作品分享至網絡上所引發的關注和效應,更是颳起這股著色旋風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釋放壓力需求而生的療愈商機

事實上,《秘密花園》並非第一本出現的成人填色書,只不過先前所出現的版本並不像此書般成功風靡全球;倘若進一步深入探究《秘密花園》蔚為風潮的原因,則不難發現這與我們所處的資訊時代、尤其是社群網絡的出現有著很大的關係。一方面,《秘密花園》里簡單又有趣的填色遊戲,可謂是將現代人從過度依賴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的生活中釋放出來的良方,讓人得以透過傳統的休閒活動短暫地脫離現實生活和電子螢幕;另一方面,此書的流行卻又必須將部分功勞歸於社群網站的傳播,舉例來說,完成作品的人依然會回到網絡上與朋友們分享填色的樂趣,甚至聚集起來彼此交流經驗、互相討論哪種色筆比較好用或者要如何讓畫面配色更加亮眼…等。然而,對於許多人來說,《秘密花園》最具吸引力之處則莫過於其所號稱的紓壓、療愈效果。

據了解,這本背後具有故事和理論支持的書籍,曾被英國《衛報》的讀者投書指出能夠幫助自己走出失去家人的悲傷,也有人在網絡上分享自己的母親透過填色活動使病情獲得舒緩;心理學家進一步認為,透過填色活動能夠讓人們展示內心深處的情感、投射個體的興趣、願望、恐懼和期望,而神經科學的研究則顯示「藝術治療」可以使人們的大腦產生一些積極的改變,進而有助於舒緩心情、減少焦躁情緒和釋放壓力。也因此,在宣傳的過程當中,這本從書衣、書封到內頁都可畫的繪本不僅被譽為現代人最需要的減壓神器,更在網絡上引發連鎖效應進而帶動書籍走紅。

由療愈風潮衍生的各式商品應運而生

在《秘密花園》所引領的療愈風潮下,不僅各式各樣的成人填色書正不斷地湧入市場且造成熱銷,各類著色筆的價格亦隨之水漲船高、甚至賣到缺貨,就連中國故宮博物宮也順勢推出一款建築彩繪的白描紋樣供網友們填色。然而,最有趣的衍生商品,則當屬手機App store上紛紛出現的各款填色應用程式。正當人們在網絡上分享《秘密花園》塗塗畫畫的樂趣時,App開發商已經開始動腦筋、企圖藉由手機或者平板電腦賦予這個填色遊戲全新的生命,因而Colorfy、ColorMe…等以填色為訴求的應用軟體便由此應運而生。藉由與《秘密花園》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構圖方式為基礎,這幾款著色軟體以簡潔明了的介面設計、可任意縮放或移動畫板區域、隨意選擇畫筆粗細和顏色以及方便攜帶…等功能特性滿足了人們對於填色的需求,同時也透過科技技術讓填色遊戲成為普及且低成本的紓壓方式。

雖然說,被譽為減壓神器的《秘密花園》也有其爭議之處,舉例來說,有報導即指出有名孕婦在長時間埋頭畫畫後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的症狀;哈佛醫學院心理學家Susan Linn則認為填色活動會比在白紙上作畫更讓人感覺受到局限。此外,也有不少人為了配色、選色或者擔憂畫出來的圖太醜…等問題讓自己感到壓力更大,而倘若長時間使用填色軟體,似乎反而距離適時擺脫電子產產品的目標更遠。但是,從《秘密花園》及其周邊商品受歡迎的程度卻不難窺見,生活在繁忙都市中的現代人確實渴望有項活動讓自己能夠心情平和地專注於其中、進而釋放因為緊張忙碌而造成的壓力;而這項活動同時又必須與網絡、科技有關,最好還能夠藉此與朋友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交流。

或許,聰明的你不妨想一想,該如何將瑜伽、太極…等傳統紓壓活動的概念轉化為可線上分享的遊戲、進而擴大傳播的效應;又或者,在人們對於釋放壓力的需求下,應該如何搭上這班療愈商機的列車呢?

文/品牌志特約記者 陳怡如

圖/Johanna Basford fb、instagram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品牌志》;《品牌志》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55474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