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富二代,就怕富二代還比你努力!
在李嘉誠的分家計劃中,大部分的資產都將交給大兒子李澤鉅,不過這不影響二兒子的財富。在2015福布斯排名中,沒有繼承父親財產的李澤楷就以45億美金,排名華人的63名。
李澤楷,1966年11月8日出生,1983年在史丹福大學讀電腦工程,1989年從美國回香港和記黃埔任職。
1991年,李澤楷受父李嘉誠之命回港投資4億美元創立StarTV開始,到在電訊盈科整宗交易中,通過行使手上的電盈認股權、賣出套現等,他獲利頗豐,市場估計,幾年間他至少已經賺取超過50億港元的收益。
1993年,李澤楷將自己經營多年的衛星電視(Star TV)以9.5億美元賣給媒體巨子、澳大利亞出生和發家的默多克,年輕的李澤楷掘到了第一桶金,而且聲譽鵲起,為日後與其兄李澤鉅分道揚鑣分頭創業打下了基礎。同年,創辦盈科集團。
1994年,成為經濟論壇成員,獲選《時代》雜誌全球百名新一代領袖之一。同年5月,李澤楷實現在新加坡借殼上市,並將公司名稱改為盈科亞洲拓展
1995-1997年,盈科集團在多倫多、北京、東京等地發展地產項目。
1998年3月,盈科集團與Intel組合Pacific Convergence Corporation(PCC)。10月,獲選《時代》雜誌全球三十大科技巨頭。同年,憑藉一個當時仍是紙上談兵的「數碼港」計劃,李澤楷從香港政府手中免費取得一片64英畝土地,得到了香港信息技術園區─數碼港的獨家開發權,成為後來業界以科技包裝地產的著名實例。
1999年3月,獲香港政府批准數碼港項目。
1999年5月4日,購買一間市值3億多港元的空殼上市公司──「得信佳」,在取得該公司的控制權後,李澤楷將「數碼港」發展權益無條件注入「得信佳」,並將「得信佳」更名為盈動數碼動力,主營高科技業務,成功實現借殼上市。受到市場狂熱追捧,使其搖身變為高科技概念股,市值達到600億港元。
1999年12月,獲《南華早報》及DHL頒發傑出商業成就獎。躍升至香港富豪榜第四位。
2000年2月初,受到新加坡電信收購香港電訊行動的啟發,李澤楷有了把有線網絡與網際網路和互動電視融合起來的大膽計劃。在短短的48小時內,靠出售盈科數碼公司的股票籌集了整整10億美元。接著他用這筆現金取得了130億美元的貸款,最終在2000年8月17日科網股熱潮時,李澤楷以槓桿式手法,與新加坡電信的爭奪中入主當時的藍籌股香港電訊。
李澤楷雖然被指責私生活混亂,不過他在商界多年也頗有斬獲,被香港人稱為「小超人」。即使身為李嘉誠的兒子,難以抹去李嘉誠在他身上的影子,但是以個人能力來說,李澤楷也是出類拔萃的。
可能最讓李澤楷後悔的,就是當年由他旗下電訊盈科主導的對騰訊的投資,後來以3200萬美金套現走人,如今這筆股份隨著騰訊市值的飆升,已經達到了400億美金,超過了其父李嘉誠一身的財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55011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