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服飾品牌ZARA和H&M招架不住,計畫一年內關店400家

baowen| 2019-04-24| 檢舉

導語:曾經風光一時的ZARA和H&M為了適應大環境的變化,應對來自網路服飾業的挑戰,已經開始著手整業務模式,提出一年總計關閉400家店規模的計畫。《日經中文網》報導,Boohoo、Bonobos等網路新勢力善於運用社交媒體(SNS)開展市場行銷,並建立起了低成本的供應鏈。

著名服飾品牌ZARA和H&M招架不住,計畫一年內關店400家

如今你購買衣服,會選擇去到購物商場裡選購,還是會考慮上網購買呢?隨著網路新興潮牌崛起,曾風光一時的著名服飾品牌ZARA和H&M招架不住,計畫一年內關店400家。

根據國外媒體《日經中文網》報導,ZARA和H&M以前憑藉著快速擴張新店和大批量生產,壯大銷售額和客戶群,曾經風光一時,現在為因應網路服飾業興起的大環境變化,大型服裝企業也已著手改變以往只專注於擴張店面的戰略,ZARA丶H&M開始抓緊調整業務模式,提出一年總計關閉400家店規模的計畫。

ZARA母公司Inditex在全球擁有7500家ZARA等品牌實體店面,Inditex計畫在2019會計年度(截至2020年1月)將新開店面數從上年的370家減少到300家。關店方面,上年計畫關閉200家店面,但實際關店數達到355家。本年度原計劃關閉小型店面和商圈重疊的虧本店鋪等250家,但很有可能增加。

著名服飾品牌ZARA和H&M招架不住,計畫一年內關店400家

而瑞典的時裝公司H&M,之前在全球設有超過4500家零售店,包括了在馬來西亞的各大購物商場不難看到H&M的分行,但是由於零售店的生意不如往年,該公司將會主攻網購市場,關閉更多店面。

另外,Boohoo丶Bonobos等網路新勢力善於運用社交媒體(SNS)開展市場行銷,並建立起了低成本的供應鏈。它們憑藉這些優勢,瞄準大企業留下的空檔,贏得了年輕消費族群的支持。

延伸閱讀

商業就是一場輪回,當年國際快時尚品牌的風靡伴隨著中國本土品牌的低迷,這個輪回還會繼續。

競爭伴隨著商業發展永遠存在,但並不是商業的毀滅者,真正的對手是這個時代,時代總會選擇該有的顏色,大潤發創始人黃明端在離職時說,「戰勝了所有的對手,卻輸給了時代。」央視前著名記者張泉靈在一次演講中說,「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尊重這個時代,也許是快時尚品牌走出發展陰霾的最好態度。

業內分析人士建議,預計快時尚品牌未來將仍在加入電商平臺、推出高端新品牌、打出聯名牌等方面加速調整步伐。快時尚需要更多的創新和變革,最大程度迎合市場的需求。

去年,從未接觸電商平臺的H&M開始與天貓合作,而此前ZARA、優衣庫等品牌已開啟線上電商平臺之路。不過,這種線上線下雙管道並未明顯減緩整體行業的頹勢。

擁抱電商,發展線上業務,讓快時尚品牌嘗到了「甜頭」。

H&M應該深有體會,去年雙十一中,優衣庫佔據女裝銷量第一,銷售額出現一分鐘就破一億成績;Gap也與天貓進行深度合作,其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超27倍。

電商並非是尊重時代的唯一通路,也有業內人士指出,電商平臺雖在一定程度助其解決庫存困擾,但新的電商業務帶來的新增物流成本,這也將考驗供應鏈的整合力。

其實,在轉型的路上,許多快時尚品牌也推出了自己的副線產品。

例如去年8月,ZARA便在英國開設了一家獨立的嬰童裝零售店,以銷售家居用品和室內裝飾品為主,GAP在中國大陸的首家獨立嬰童裝店也於西湖銀泰開門營業,H&M則推出了更貴的高端服裝品牌,Forever21則進軍美妝界,並開設美妝集合門店。此外,為了對新店開業做進一步宣傳,C&A在其門店區域開設快閃店,藉以吸引更多年輕人的注意。

新零售帶來了新的時代感,零售業走出了寒冬期,美特斯邦威、森馬、海瀾之家都在努力尋找自己的時代感,借大量線下門店讓騰訊斥資25億入股,同時還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海瀾之家的市值更是逼近600億元,超越Coach、Burberry等奢侈品牌。

市場不會假摔,企業卻會真跌,危機感才是品牌商貼近時代最真實的感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205243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