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體育界誕生了非常多的巨星,每年都有人登頂,有人離去。在那些選擇退役的人裡,要說到成功人士,教練、官員、企業家不勝枚舉,但如果要舉一個經商的反面例子,鄧亞萍一定會被拉到台前成為靶子。無論她何時何地出現在何種場合,說到鄧亞萍,一定離不開「敗光20億」。
2010年5月,鄧亞萍走馬上任,成為人民日報社控股的即刻搜索總經理,當時外界普遍對運動員當網際網路公司總經理持懷疑態度,認為「鄧亞萍做搜尋引擎的難度跟李彥宏要拿桌球世界冠軍差不多」。但這些對於鄧亞萍來說都不是事兒,誰讓她憑藉不足1米5的身高也擠進了國家隊?誰讓她16歲獲得世界冠軍?誰讓她從26個英文字母都認不全卻一路從清華讀到諾丁漢再讀到劍橋大學博士?
以門外漢的身份在質疑聲中入行,鄧亞萍必然不會坐以待斃,她首先解聘了一批考核墊底的人,然後再以優厚的待遇吸引了一批實實在在的技術精英:大牛有谷歌中國工程研究院原副院長劉駿、谷歌總部資料中心原工程師王江、谷歌安卓系統1.0版創始人之一的錢江等;即便是普通員工也多是名校碩士生、博士生。他對自己的要求便是:最早來,最晚走。通常早上8點到,晚上12點才走,完爆現在網際網路公司流行的「996」制度。
但用戶對即刻搜索似乎並不感冒,網際網路看重的是創新、產品、體驗,線民也並不需要一個「安全」、「潔淨」、「老闆需求」的資訊烏托邦,而這個大方向是鄧亞萍根本做不了主的,原則是已經被定死的,鄧亞萍只能貫徹實施。到了2013年1月,根據國內著名IT資料平臺CNZZ的資料,國內搜尋引擎市場上「即刻搜索」沒能排進前10位,佔有率低於萬分之一,使用率幾乎為零。從產品的角度來說,即刻搜索確實是不成功的。
誰也沒想到,鄧亞萍卻因此迎來了這一生的轉捩點,她突然之間從「英雄」變成了「罪人」。2013年2月17日,正月初八,星期日,全國上下都沉浸在假期最後一天的殘存喜悅和即將要上班焦慮中。
等到第二天週一鄧亞萍來到自己的辦公室,她才發現一夜之間,傳言已經從偷偷摸摸到登堂入室完成華麗轉身的軌跡,甚至連李開複這種級別的公知也在對自己興師問罪。聞所未聞的「敗光20億」的屎盆子已經堂而皇之地扣牢在自己腦袋上,20億一夜之間成了她的原罪般。
此後,鄧亞萍不管說點什麼、做點什麼,「20億」就成為大家的聚焦點,2014年,她在接受《中國婦女報》採訪時表示「 不管是以什麼身份,不論工作單位是什麼性質,在每一份事業中,我都要求自己對得起良心、經得起檢驗,多做對公眾有益的事。」輿論又掀起了[高·潮]:「鄧亞萍敗光20億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等到2015年他在德國真正首次回應20億傳聞「公道自在人心,謠言終會破滅」時,這已經成為一種對於權威觀點的挑戰了,最終的結局是「敗光20億」標籤在鄧亞萍身上更牢固了。
在這個基礎上,鄧亞萍兒子加入法國國籍、鄧亞萍斥資20億香港買豪宅的傳聞就像病毒一樣迅速傳開,誰願意去深究在法國生孩子根本不能自動取得法國國籍的事實?誰還願意相信爆料鄧亞萍買豪宅的港媒已經澄清事實的真相?
鄧亞萍到底花沒花20億?在《關於人民搜索經營歷程總結》報告清楚地顯示:「即刻搜索自2010年5月成立至2013年2月,各年資金投入總量為5.09億元,其中約85%的費用用於技術研發,大頭花在伺服器和人員工資上。」人民網官方也發表了《鄧亞萍離職自主創業》:「2010年9月,鄧亞萍參與創辦人民日報社控股的搜尋引擎平臺,在三年多時間裡,利用有限資金,吸引技術精英加盟,完善搜索體系和內容平臺,使搜索專案擁有了一批核心智慧財產權和一支技術團隊,網站日均流覽量峰值突破1300萬,移動用戶端總用戶達到658萬啟動量,網站市場佔有率排名從全國三萬多名提升到三百名左右。」但這早就沒有人關心了。
因為鄧亞萍的20億本來就是在網路噴子們對偶像鞭屍的狂歡臆想中敗光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7565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