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萬元起家,如今94歲身價1500億,比李嘉誠、馬雲更值得令人尊敬

John| 2017-11-15| 檢舉

3萬元起家,如今94歲身價1500億,比李嘉誠、馬雲更值得令人尊敬

 

 

「一旦看清楚,馬要跑得快,你能看到的,別人也能看得到,要搶在他前面。」你能相信這話是一位九十高齡的老人說的嗎?

他就是郭鶴年94歲,依然奮戰在商業戰線,一生都在只爭朝夕。他喜歡做長遠、持久的生意,是用時間換空間的大贏家。

「保持對時勢和未來趨勢的敏感與警覺。」是他尋覓長遠發展方向的成功秘籍,也讓他被評價為:永遠不會破產的巨人。

 

1947年,郭鶴年以3萬多美元起家,在新加坡戲館街租下的一座三層老店,成立了力克商務公司,經營商務、船務經紀、雜貨業等。

創立公司次年,父親郭欽鑒逝世,郭鶴年返回馬來西亞,在母親鄭格如的建議下,於1949年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郭鶴年因才識出眾,被推舉為公司的董事主席。

1954年,郭鶴年遠赴英倫進行學習和考察。除了學習先進的管理方法外,郭鶴年對期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當時,作為世界上發展期貨交易最早的國家之一,英國已經有了金屬、穀物、塑膠、砂糖、羊毛等九個商品交易所。

郭鶴年在期貨方面的學習為他在白糖市場上迅速崛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1959年,郭鶴年孤注一擲將郭氏家族全部資金投入到煉糖業,涉及糖的生產、提煉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

1968年,郭鶴年向馬來西亞政府租借位於玻璃市州約1.44萬英畝的土地決定自己種植甘蔗,這也開創了馬來西亞大規模種植甘蔗的先河,

使馬來西亞邁出了糖業自給的第一步。

 

1973年,全球市場白糖價格飛漲之時,蔗園首次有了收成,這不僅為郭鶴年的煉糖業規避了風險,同時也標誌著馬來西亞的食糖開始自給自足。

上世紀70年代初,郭鶴年成功控制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80%的糖業市場,占國際糖業市場20%份額,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並被人們譽為「亞洲糖王」。

但這並沒有阻止他繼續擴張的步伐,郭鶴年曾利用在糖業所積累的資本,以「水銀瀉地,無孔不入」之勢多元化發展,

分散投資種植業、銀行業、地產業、航運業、保險業、酒店業等領域。酒店業是郭鶴年繼糖業以後又一成功投資。

1971年,郭氏家族正式進軍酒店業,投下1億馬幣在新加坡設立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

之後,其分別在各國首都及大城市建立據點,並成為亞洲首屈一指的酒店集團。

如今,郭鶴年所創立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團,已成為國際著名的五星級酒店經營者。

 

時至今日,郭鶴年的商業王國擁有10多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權,合計持有市值近1500億港元。

郭鶴年能在國際商場叱吒風雲,除了過人的商業智慧、膽識及眼光外,出色的交際手腕,廣結政商界精英,

適時引入策略性商業夥伴也是他成功的要素。

對此他的解釋是:「首先要認清自己,要明白自己的優勢,學會整合資源,要把別人的長處能夠為自己所用,

這個既包括外部的合作商,也包括內部的高管和團隊,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講的是合作共贏,

學會打造合伙人;其次一定要打開格局,懂得 『財散人聚、財聚人散』這句話的真理。」

也許正是因為郭鶴年從小接受中華文化的薰陶,受到儒家傳統道德觀念的影響。他一生以誠心對待合伙人和下屬員工,

「要照顧別人的利益」是他的口頭禪。使員工成為公司的夥伴之一,通過把公司的股份賣給員工,使他們成為公司的一部分,

產生認同感和積極性。這也許正是他成功的秘訣。

 

其實,現在很多創業者也想給團隊分錢,想打造合伙人制度,但是苦於找不到方法。

小編專注於團隊建設、員工激勵機制9年時間,有不少案例和經驗,提供團隊激勵、合伙人制度、

合理分錢制度建設等問題的解決方案,可加小編mayi8010,還可為您發送值3980元的《員工動力系統工具包》,

包括了含股權架構,合夥協議,提成績效制度、積分管理制度。

如今94歲高齡郭鶴年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是舊社會的說法,現在,九十歲才是古來稀。

人生一定要有挑戰。」與李嘉誠、李兆基等耳熟能詳的頂級富豪相比,郭鶴年顯得異常低調,

但這比不妨礙他的名字,就像我們口中的比爾蓋茨、李嘉誠那樣,成為財富和成功的代名詞。

低調的作風,也為他的事業抹上更多的傳奇色彩。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71554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