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鳴
前幾天,我們的官微被浙江一家公司的微博@了,內容涉及法律問題,這裡就不多做評論,有興趣可以自行去微博搜索「浙江供銷超市」查看全部內容。
(下面稱該內容為《死磕到底》)
我當即把文章發給了幾個銀行的朋友,問他們如果遇到這樣的該怎麼辦?沒想到的是,朋友們都說:報警。
既然是這樣,難道就沒有預防的措施嗎?今天我們就按照這個「案件」剖析一下,如何確保自己的銀行帳戶安全。
需要證明你就是你
相信大家都去銀行辦理過開戶手續,在櫃檯填寫一大堆單子,那些看不懂的條款都會忽略,只是在落款處簽上自己的大名。然而,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所有的手續必須本人臨櫃辦理。
所謂「臨櫃辦理」,就是在櫃檯前辦理業務。就是上面《死磕到底》這篇文章當中闡述的:所有開戶手續必須由該有權人辦理,其他人員一律不得代辦。所有客戶簽字環節,必須由該有權人在櫃檯當場面簽,不可由他人代簽,也不可離櫃辦理。
對於大多數個人來說,這個流程肯定不會忽略掉,也不會輕易讓他人去代辦,畢竟這是涉及到個人的帳戶安全問題。但是,有一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就是「證明你就是你」的問題。就像去年網絡上惡搞的「如何證明我媽是我媽」的問題一樣。這看似一個惡搞的笑話,但,其實背後還真有很多講究。
當辦理業務的時候,我們現有的情況都是提供身份證原件,公司業務需提供一系列的證明、介紹信和營業執照副本等。那麼,如何證明身份證上人的就是辦理業務本人,這是一件非常嚴肅但又很無奈的事情。
而《死磕到底》當中後續又有人冒充公司財務人員去銀行辦理帳戶開通網銀業務,這個過程就是因為缺乏了必要的身份信息的核實與校驗,才導致了帳戶被開通網銀功能,造成大量財產轉移。
好在,現在已經有很多金融機構投入了人臉識別技術,並接入了公安身份識別系統,在開戶和辦理大額轉帳業務當中,需要核實與校驗經辦人的身份信息。這樣一來,離櫃辦理、「狸貓換太子「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然而,在科技手段還不是很完善的情況下,銀監會對銀行要求的「每一項開戶業務都必須由本人在櫃檯當面辦理」就是最後一道防線。倘若這道防線被忽略,帳戶的安全性就無法保證。
VIP服務≠安全、高效
今天,移動支付成為了新的主流支付方式,去銀行辦理個人業務的頻次大幅減少。但大額現金存取款、大額轉帳支付、外幣兌換、票據等業務,還是要在銀行櫃檯辦理。
有業務辦理,就有服務,有服務就有VIP和普通之分。但千萬不要以為因為錢多、關係熟,升級成了VIP就等於更安全、更高效。最危險的地方最安全,但往往最安全的地方也最危險。
《死磕到底》當中描述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就是「VIP」服務,才導致用戶有「離櫃辦理」的可能性存在。這件事情告訴了我們:VIP貴賓之名,反而有更大的可乘之機!文中「以「貴賓業務」為由,將魯燕安排在離敞開式櫃檯約3米處的桌椅進行業務辦理。」這就是釀成這項悲劇的根源!
所以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以後去銀行辦理業務,即便是VIP通道,你也得按照規定來辦理所有手續。你可以減少排隊等候的時間,但是,你不能減少業務辦理所需的流程和本人確認簽字環節。
因為VIP讓你覺得你可以不用在櫃檯排隊了,你享受到的都是貴賓級更安全快捷的待遇,你高人一等的虛榮心會讓自己放鬆警惕。畢竟,VIP更需要人性的考驗和敏感的風險意識。
但我們也不必因此對VIP感到害怕和拒絕。我們需要從根本解決,其根本的原因還在於銀行監管和內控問題。銀行不能以VIP之名,不按監管要求辦理業務,減少業務辦理所必須的流程,給任何不法分子創造可乘之機。
而下面要講的,更是我們儲戶幾乎很難預防的災難,也是這次事件背後的核心。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內鬼。據文中所述,要完全造成這次悲劇,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因素,那就是:內鬼,內外勾結。也正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日防夜防,家賊難防!
《死磕到底》所描述的,就是由離職員工與在職員工之間互相串通,構成了一起預謀詐騙案件。離職員工違法開通網銀帳戶、轉錢,在職員工偷換對帳單、未按規定進行大額轉帳信息核實,讓儲戶毫無察覺。
然而這個離職的員工,居然還能在銀行大搖大擺辦理業務,與櫃檯員工「裡應外合」,這是一件多麼細思極恐的事情。這也反映出,今天銀行的內控還是非常堪憂!
那麼,對於老百姓來說,我們就沒有辦法了麼?
辦法還是有的。做到以下幾點,可以保證帳戶基本安全:
一、在辦理業務的時候,必須本人臨櫃當面辦理。
二、開通帳戶信息變動即時通知功能,隨時查看帳戶信息和餘額變化情況。
三、開通支付雙重驗證功能。除正常的密碼之外,還須開通即時驗證碼校驗功能。
四、設置帳戶轉帳支付額度限制,對需要大額支付的,可以前往營業大廳櫃檯當面辦理。
五、把錢分開存在不同的帳戶下。
當然,這些預防措施對於「內鬼」來說,還是有漏洞可鑽。加上現在網際網路技術發達,個人隱私信息滿天飛的時代,「內鬼」想要監守自盜還是分分鐘的事。那麼,剩下的事就應該是銀行和監管的事了。
作為銀行來說,保證每一個帳戶的安全是必須的。銀行雖然有了很多的規定,但是,總是發生這樣那樣的事情,歸根到底還是說明了一個問題:執行不力、監管不嚴。
自從銀行成為「弱勢群體」之後,很多人選擇了不相信銀行,而是選擇了相信了「二馬」。至少,人家馬爸爸的銀行敢說,在我這裡丟的錢,我負責。而之前,從來沒有哪家銀行敢說,儲戶丟了錢,銀行負責,只有「離櫃概不負責」。
其實道理很簡單,你能承擔多大責任,就能取得用戶多少信任。
試想一下,你把錢借給隔壁老王,老王說,我兒子要是偷了錢,我不負責。最後真出事了,老王說,我兒子揮霍完了,你找他去要吧。這樣的錢,你敢借麼?
注意:本文首發今日頭條,轉載請聯繫作者微信:yao493741294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鳴金網
馬雲、馬化騰、任正非都在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539011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