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後美元暴跌,未來決定美元命運的將會是他!

韓英倫| 2017-03-17| 檢舉

今天凌晨美聯儲按照預期加息了,然而按照一般的理解,加息該是利好美元,結果是全球市場除了美元外的主要商品和資產價格均暴漲。

這種現象的出現被很多人解釋為買預期、賣事實,看上去好像很合理,但是真的琢磨一下,事情可能還真的沒那麼簡單。

如果是買預期賣事實,那加息機率早在加息前就到了100%,難道就沒點聰明人提前做空美元,非得等到加息決議的一瞬間嗎?

還有,買預期賣事實這事如果是美元暴跌的主要原因,那也不該這麼大的幅度吧。

美聯儲自從耶倫當上主席之後,每次貨幣政策變動基本上都會和市場充分溝通,從無超出市場預期去做決策,也就是說,每次真正貨幣政策變化時,市場往往波動都不大,大家可以看看上兩次加息當天的情況,美元也沒有這麼慘過。

美元這輪的上漲邏輯是什麼?

從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美元一共經歷了三次上漲周期,第一次是美國里根總統時期,從1980年8月至1985年2月,歷時4年零六個月,期間上漲幅度達95%。第二次上漲周期是柯林頓時期,從1995年4月至2001年5月,歷時6年,期間漲幅為50%。

現在這次美元上漲周期是歷史上的第三次。從2011年4月至今,還差一個月就是6年,這期間美元漲幅達42%。

這輪美元漲幅的起步於歐洲債務危機,而漲幅最快的一段是2014年市場開始預期美聯儲退出量化寬鬆以後直至現在,美元漲幅為32%,幾乎占了本輪上漲的絕大部分。

但是,即便到了今天美聯儲的所謂貨幣緊縮政策也僅僅是加息了三次共0.75%,而縮減資產負債表還遙遙無期。

僅僅0.75%的利率升幅就會造成美元32%的升幅嗎?

我想這麼一點的利率上升是沒這麼大威力,除了美聯儲加息外,造成美元如此之大升幅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非美元主要國家與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背道而馳。

在美國經濟開始恢復元氣,美聯儲停止量化寬鬆開始加息後,世界其他主要國家仍然處於這樣或那樣的麻煩之中。我們看下面美元指數構成圖:

美元指數的強弱受到歐元、日元和英鎊的影響最大。其中歐元占比高達57.6%,日元和英鎊次之。

歐洲在金融危機後經歷了債務危機,現在還面臨政治危機的風險,經濟複雜步伐緩慢,因此至今歐洲央行還維持著每月800億歐元的債券購買計劃,而英鎊去年經歷了脫歐的衝擊,直接跌去25%,日本經濟更是在失去的好幾十年的基礎上疊加金融危機衝擊,直升機撒錢沒夠。

所以,美元漲的這麼多並不完全是因為美國自己牛×,還因為他的對手都是垃圾……

然而,現在事情正在起變化

首先,美聯儲3月這次加息後,算是把後面要打的牌給亮了出來。

耶倫發表講話後,2017年加三次息這事無任何變化。看下面這張點陣圖:

大家看裡面點最長的,那個代表利率預期水平,2017年的利率預期水平在加息前後沒有變化,下次想變化可能就要到6月份了。

也就是說在3-6月這個時間段里,美元利率預期相對確定性就比較高了。

其次,歐洲政治風險短期有望改善,而歐洲經濟表現將使歐洲央行更快退出量化寬鬆,從而使貨幣政策與美聯儲方向一致。

其實,2016年雖然歐洲看上去有點亂,但是整體經濟表現還是不多的,甚至德國都有了經濟過熱的跡象。

看歐洲的失業率水平,德國甚至已經在3.8%的水平,這都低於我大中國的登記失業率了,而整個歐洲的失業率水平都在下降,目前是8.5%,已經接近金融危機前的平均水平。

歐洲的通脹在2016年快速上升,歐洲央行跟蹤的調和CPI已經在今年一月升至1.8%,而德國CPI更是升至2.2%的五年高位,已經超過歐洲央行2%的目標。

而歐洲的製造業也持續處於擴張狀態,PMI指數趨勢性上行,今年二月達到了55.5的高位。

從歐洲現在的經濟表現來看,歐洲央行很有可能退出量化寬鬆,而上周德拉吉的講話也確實開始轉換口風。

再加上3月15日荷蘭大選代表民粹的自由黨失敗,以及法國大選中勒龐的支持率下降,這使歐洲的政治風險大大降低,歐元可能見底走強。歐元走強的反面自然就是美元的弱勢。

第三、日元和英鎊分別都具備了走強的潛力

英鎊的事情上周說過了,見底回升的機會很大,不記得的可以在公號里回復「英鎊」翻出來看看。

這裡說說日元。

日本一直受困於失落的好幾十年,到06、07年終於有點好轉了,結果一個金融危機下來就又回到了失落的世界。

當時這麼多年的直升機撒錢式的貨幣政策下,該有的效果還是慢慢的出來了,日本經濟也出現了好轉的跡象。

看下圖:

日本的實業率水平降到了3%以下,已經好於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看圖中藍色的線,日本的勞動力人口在12年見底快速回升,這說明日本老齡化問題獲得了改善。

在看日本的GDP:

2016年四季度,日本GDP增速已經達到了1.7%,已經接近美國的1.9的水平了,在已開發國家裡算是正常水平了。

通脹水平也已經回正,並且PMI數據維持的擴張區間,因此日本央行的寬鬆政策也在走向尾聲,甚至現在就已經悄悄的在縮小每月購債規模了。

最後,除了上面這些因素,還有美國的政治因素,那就是特朗普。

特朗普的政策實施需要弱美元的環境,至於原因去年大樹寫過一篇文章解釋過,大家可以在公號里回復「美元」翻出來看看。

還有就是特朗普指責德國操作匯率這事,大家可能沒往心裡去,因為德國不符合美國的那個匯率操作國的標準,但是德國是否操作匯率他自己心理清楚,特朗普不傻,他也清楚。

德國用統一的歐元的方法,相當於人為的壓低了自己的「馬克」,這手操作很高級,給德國的壓力現在也是給歐元的壓力。

美元現在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變化,美元的強弱並不是美國一家說的算了,後面的市場決定美元強弱的權力很可能交接到歐洲央行的手上。

2016年的投資邏輯很簡單,只要不買中國A股,買什麼都賺錢,而今年的投資邏輯很可能變成「只要不買美元,買什麼都賺錢」,我們拭目以待吧。

作者/大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45189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