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三(2月8日),一篇名為「貨幣冷戰已經打響,美聯儲和英央行最新入場」的文章占據了各大財經網站的頭條。一時之間,關於中、美、歐、英、日等多國參與的「貨幣戰」又一次強勢進入人們的眼球。
文章中提到,上周,美聯儲發布的FOMC會議聲明中沒有使用更加鷹派的語言,英央行利率聲明也發出了鴿派信號,兩個重要央行會議後,本幣都出現了貶值。根據Pimco的分析,這正是美聯儲和英央行在隱秘地貶值本國貨幣。
至於「貨幣戰」會不會開打?是不是已經打響?本篇文章先不作討論,我們直接跳到下一步:一旦開打,哪個國家會「首當其衝」?換言之,哪個國家最可能會「火力全開」?
「首當其衝」的不會是中國
1. 對出口依賴減輕
眾所周知,中國經濟正在轉型,過去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出口、投資和消費,發生了新的變化。2015年,中國提出經濟增長要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出口增長率與日俱下。1月13日,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中國2016年出口同比下降2%,貿易順差同比減少9.1%。與此同時,2016年中國的GDP增速為6.7%,實現了年初定下的6.5%-7%的區間增長目標。
出口下降的同時,中國GDP卻在平穩增長,這說明了中國經濟增長對貿易出口的依賴已經減弱,通過人民幣貶值大力刺激出口的壓力和動力也相對減輕。
2. 收緊貨幣政策
春節前後以來,中國央行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直接上調MLF利率、SLF利率、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連續5天暫不開展公開市場逆回購;「窗口指導」銀行要收縮信貸投放規模等等。
這些措施都釋放了央行收緊貨幣政策的信號,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外匯儲備和人民幣匯率面臨的壓力也都將得到緩解。
所以,中國將會有更多的空間,更少的壓力去應對這場潛在的「貨幣戰爭」。
美國更有可能「火力全開」
雖然在過去一年裡,人民幣匯率多次遭遇「做空」與「反做空」,成為貨幣市場上最受關注的「年度貨幣」,但若談及未來可能爆發的貨幣戰爭,美元或許會在某種程度上搶去人民幣的風頭——美國更需要維持弱勢貨幣。
1. 特朗普效應
特朗普一直對強勢美元頗有微詞,自他當選以來,這些言論一直壓制著美元指數不斷下滑,尤其是在1月20日宣誓就職後,美元頹勢加劇。
特朗普不喜歡強勢美元是有原因的,這位新任美國總統希望振興貿易,而要振興美國的貿易和經濟,強勢美元是無法接受的。特朗普說:「美元已過度強勢,導致美國企業失去競爭優勢,強勢美元正在將我們推入深淵。」
雖然美聯儲多位官員都曾表示,2017年美聯儲將會加息3次,但素來「不爽」美聯儲的特朗普或許不會讓加息這麼順利。在2月2日宣布不加息後,美聯儲在最新的會議紀要中的表態,也不如預期的鷹派。
總而言之,特朗普需要美元保持弱勢,來幫助他實現「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而為了做到這一點,這位「狂人」會說出什麼,做出什麼,沒人會知道。
2. 貿易數據施壓
昨日(2月8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受全球需求疲軟和美元升值等因素影響,2016年美國貿易逆差升至5023億美元,創四年新高。
根據此前的分析,特朗普希望振興美國貿易,那麼昨日公布的貿易數據則直接向特朗普施加壓力,或許會刺激他在匯率問題上更加強硬。
3. 各大央行減持美債
去年中下旬以來,全球各大央行開始瘋狂拋售美債的模式,先是中國,2016年11月,中國減持美債幅度創近5年新高;後是日本,2016年12月,日本投資者賣出美債規模創2013年以來最大。
李迅雷(美股XNET)向媒體表示,美債的官方需求下降,體現出各央行想通過減持美債來抬高美元,希望美元走強。
「美債被拋售首先還是因為收益率上升,反應了對加息預期,在美元升值階段,購匯成本較高,通過拋售美債、抬高美元,也可以間接影響美聯儲加息,」李迅雷解釋道。他甚至還大膽預測:美聯儲上半年都不太可能加息。
在各大央行「圍堵」之下,美聯儲加息難定,而特朗普也有可能會放出「大招」避免美元升值。
王迪 資深策略分析師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41552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