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裝甲車事件攪動中新兩國關係,另一國際港口的開航也牽動新加坡的神經。日前,瓜達爾港舉行開航揭幕儀式。有分析指,瓜達爾港的開航,未來中國能源運輸不再完全依賴馬六甲海峽,而此舉對新加坡經濟也將造成影響。巴基斯坦媒體稱,中國未來將向該地區派遣本國軍艦執勤。

巴基斯坦《論壇快報》稱,為保護中巴經濟走廊項目,巴基斯坦政府已組織特別安全部隊專責提供安全保障,目前2艘巴基斯坦軍艦已經在瓜達爾港附近執勤。此外,巴方準備從中巴經濟走廊的安全項目基金中,申請用於組建一支高速軍艦特別中隊的經費,該中隊將擁有4至6艘軍艦。
報道還稱,瓜達爾港的安全日益重要,中國為此將在瓜達爾港附近海域派遣潛艇或其他軍艦,與巴國海軍一起保護該地區的港口和貿易航線;未來,中國還有可能在瓜達爾港建立補給點,為在印度洋活動的艦隊提供維修和保養,也為中國海軍未來的任務提供支援。
不過,曾駐印度和巴基斯坦的中國外交官毛四維認為,中國在瓜達爾港建立海軍基地,並不符合中國戰略利益。由於地理因素所決定,印度在印度洋擁有中國無可挑戰的戰略優勢,因此,維護中國在印度洋商業航線的安全,與印度保持友好關係至關重要。
張軍社:中國對於海上運輸航線受到威脅,不管是恐怖襲擊還是海盜襲擊,那麼中國肯定會採取措施保護我們的海上交通線。但是不是進駐巴基斯坦港口,目前來講我們沒聽到這種消息,另外中國也不會把瓜達爾港變成中國的海軍基地。
瓜達爾港位於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瓜達爾市,鄰近荷姆茲海峽,是巴基斯坦通往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的大門,戰略位置重要。2001年,中國政府應巴方請求為該港口建設提供資金和技術援助。當時,這一項目的啟動讓新加坡感到了巨大壓力,在新加坡看來,瓜達爾港開通將對馬六甲航線產生潛在威脅,於是以極高的價格參與了這個項目的國際競標,獲得了瓜達爾港長達40年的運營權。

但是,港埠投入運營以來,卻並未如巴方所願駛上發展「快車道」,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閒置狀態,幾近「死港」。最終,巴基斯坦在2012年決定放棄這一合同,將瓜達爾港的運營權正式轉交中國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
有觀察指出,由中方經營的瓜達爾港順利啟用,有助於中國破解能源困局。目前,中國的能源特別是石油,主要來自於中東,目前世界石油的60%、中國大陸80%進口石油,要經過新加坡的馬六甲。而美國在新加坡有著強大的軍事優勢。這也就意味著,美國可以輕而易舉地通過馬六甲海峽,掐住中國的能源命脈。而瓜達爾港投入運營,不僅可以壓縮能源運輸的時間,戰略上更可避開特殊時期馬六甲海峽被他國控制的風險。
張軍社:戰時有的國家可能利用馬六甲海峽想要控制海上運輸通道的話,那會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可能會造成一些困擾,那麼開通瓜達爾港對中國的能源運輸來講,是又增加了一個選擇,對於提高我們戰略能源的運輸又增加了一份保險。
除了瓜達爾港,中國與馬來西亞計劃合建的另一個港口,也引發新加坡媒體的高度關注。據媒體報道,中馬雙方計劃共投資430億人民幣,將在馬六甲海峽建造新港口皇京港,建成後,將取代新加坡成為該地區最大的港口。據該項目中方承包商中國電建集團介紹,皇京港地處馬六甲海峽戰略位置,由3個人造島和一個自然島嶼組成,功能涵蓋旅遊、貨運、貿易等多個領域。
但這一惠及整個地區的合作項目,卻被新加坡媒體妄加猜測為軍事項目。新加坡《海峽時報》周一登題為《中國在馬六甲港口計劃戰略意圖引發質疑》的報道,引述南洋理工大學馬中關係專家的話說:「馬六甲海峽存在戰略性因素。它通常以經濟存在開始,進而發展成海軍存在,因為中國將有義務確保其商船安全通行。」
文章還臆測稱,中國在馬六甲的軍事布局自去年起顯著增加,去年9月,中國武裝部隊的全部三支軍隊,參與了馬六甲海峽以災難救援為主題,為期6天的聯合演習。為佐證其觀點,文章更是老調重彈,再提南海問題。
上海戰略學者趙宗九對深圳衛視記者分析稱,新加坡方面炮製相關報道,政治目的是宣洩對中方的偏見,以及對馬方的不滿;商業方面則是憂慮該港口的建成,會分流這一區域的來往商船,進而影響新加坡原本的優勢地位。同時不可忽視的還有新加坡在安全事務方面的考慮。
趙宗九:新加坡在安全上主要是傾向美國的,所以這次的發聲是帶有美國發聲筒的這樣一種角色,它實際通過新加坡媒體傳遞了美國對馬來西亞和中國合作的不滿。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