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做了什麼?日美步步為營「夾擊」中國

韓英倫| 2016-11-28| 檢舉

近期日本財務省宣布,日本決定將中國等5個國家從特惠關稅名單中剔除出去,而美國新總統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也在反覆強調「要對中國產品增加45%的關稅」。簡單來講,日本和美國都在「步步為營」的提高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到底是因為中國做了什麼?

所謂特惠關稅,是指一國對另一國,某些國家對另一些國家的全部或部分商品的進口,給予減免稅等特惠待遇,他國不得分享的關稅制度。在日本,這項制度與日本政府開發援助等相同,旨在促進發展中國家經濟,針對對象國幾乎全部免除了化學品等的關稅(平均3%以上)。

原來能享受特惠的標準是連續三年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在12736美元以下的國家和地區可以享受特惠待遇,雖然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城鄉區域發展、社會福利等與已開發國家尚有很大差距,以2015年數據為例,中國人均GDP在8000美元左右,因此才享用了此特惠待遇。

但是一位日本政府有關人士指出中國:「經濟都發展了,還有必要享受關稅優待嗎?」,在日本人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太快,不應該再「占這種小便宜」。因此將現在的特惠標準修改為:人均國民總收入超過4125美元、出口的世界市場占有率在1%以上的國家被排除在特惠關稅對象之外,而中國恰好符合。目前仍然符合特惠關稅標準的對象有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亞。

其實日本取消中國的特惠關稅待遇,從中日貿易來看,應當緊張是日本而非中國——儘管中國製造風靡全世界,但在對日貿易上,中國一直處於逆差狀態,即日本更依賴對中國的出口。

什麼是逆差狀態?在對外貿易中,一定時期內(一般是一年)若一國的進口額大於出口額,即為貿易逆差,意思是日本出口中國的商品比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額度更要大些,在這方面,日本會更依賴中國。

美國新總統特朗普在競選期間也指責中國擴大對美出口的動向,反覆強調「將徵收45%的關稅」。並提倡且主張打擊貿易對手的匯率操縱。他在競選的時候就揚言,一旦做上總統,就會認定中國是匯率操國,並且表示將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45%的高關稅。如果美國對中國徵收45%的關稅,那麼,中國同樣會對美國徵收這麼多,這樣兩敗俱傷,雙方出口都有可能萎縮,物價上漲。

中美日同為世界貿易大國,當前世界經濟的復甦發展離不開大家的共同努力,為何日美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互為一體共同在關稅問題上加強「對華包圍」呢?

不管美日怎樣「包圍中國」,中國不會任由這種情況發展,一方面中國正積極處理多邊關係,如果日美真的聯動對中國進行包圍,中國一定也有反擊的政策;另外一方面,中國正積極推到一路一帶,以期在其他新興市場獲得增長空間。

12月11日中國將迎來加入世貿組織15周年,希望中國屆時可以獲得「市場經濟國」待遇,也希望獲得「市場經濟國」待遇後轉而擴大出口,拭目以待吧!

(本文由柯燈撰稿)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35617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