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銀行亞太地區副行長克瓦本月9日至12日訪問了寮國首都永珍(萬象)和中部的甘蒙省,她說目睹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條件獲得改善,尤其更多家庭用上了電,人們有了更好的供水、衛生、道路交通條件。
克瓦重申,世界銀行將力促寮國第八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五年計劃中實現包容增長、投資人力發展、保護環境的政策和項目。
世界銀行亞太地區副行長克瓦認為,寮國有在保護豐富自然資源的同時實現強勁增長、創造就業的諸多機遇。她讚揚寮國日益著重綠色增長,即更注重在保持收入、發展高增速的同時保護好環境。
世界銀行指出,寮國仍有44%的兒童營養不良,仍是全球該比率最高的幾個國家之一;在南部的塞公省和北部的豐沙裡省,該比率更高達60%以上。對此,克瓦說:「少兒慢性營養不良是一大挑戰,世界銀行支持寮國政府的健康和營養項目,通過全國性的習慣改變活動關注嬰幼兒餵養,從而幫助提高兒童營養水平。」
寮國國家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方習·老峰表示:「當前寮國貧困人口占30%,我們正在重點落實消除貧困的國家政策,全面發展農村;特別希望學習借鑒中國在減貧和經濟發展方面的經驗,進一步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11月2日至3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和寮國國家社會科學院共同主辦的「第四屆社會主義國際論壇」在廣西桂林市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社會主義改革(革新):回顧與展望」主題展開討論交流。
「2015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557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7%;中國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70%,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孫蚌珠教授的發言引起與會的寮國學者的關注。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方習·老峰指出,自1986年開始,寮國實行了革新開放,全面實施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社會經濟逐步發展,人均國民收入從1986年的114美元提升至2015年的1913美元;不過,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農村和城市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也導致寮國的減貧工作任重道遠。
他表示:「我們的目標是在2020年脫離最不發達國家的行列,力爭把貧困比率降低到10%。」
方習·老峰表示,寮國政府時刻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目前正在從中央到地方建設人民民主制度。他希望在農村發展與減貧工作方面繼續獲得中國的幫助和支持。
寮國借「帶路」加速成「陸聯國」
「1986年,在寮國國家發展計劃中曾提出,將寮國與周邊國家連接起來,但之後因各種原因擱置了。沒想到30年後與中國的發展計劃不謀而合。」
提起寮國在與周邊國家合作發展中遇到的新機遇,寮國外交部外交研究所研究員甘欽仰如是表示。
甘欽仰是近日在正於雲南普洱市舉行的「第七屆西南論壇暨瀾湄合作智庫論壇」上這麼說。
在「一帶一路」與中國-中南半島合作的議題中,甘欽仰表示,中國正在建造的汎亞鐵路其中一段連接寮國,藉此機會,寮國將加快從「陸鎖國」到「陸聯國」的轉變。
中寮鐵路改善交通
甘欽仰說,寮國是內陸國家,經濟的發展受諸多因素的製約。
作為長期以來的願望,寮國上世紀80年代曾提出與其他國家地區相連接,後又因資金限製而始終沒有實行。
他說,近年來,隨著瀾滄江-湄公河合作機制的構架,中寮鐵路、中泰鐵路將加快建設,而中寮鐵路項目將極大改善寮國的交通,「這對於寮國與周邊國家的連接有利,不僅增強了寮國吸引外資的能力,也可以帶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
作為東南亞國家的唯一內陸國,寮國陸上與中國雲南接壤;隨著東盟自貿區建成,會曬大橋建成、昆曼公路全面通車,中國、緬甸與寮國在交通、旅遊、經貿、電力、教育等多個領域合作不斷加深。
甘欽仰認為,交通便利和貿易通達也將帶動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推動各國經濟的共同發展。
經濟連續5年增長8%
地廣人稀的寮國,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落後、貧窮,基礎建設不完善,但這幾年寮國政府積極建設,致力於發展經濟,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和世界貿易組織。過去5年平均經濟增長率8%,2016年至2020年目標可望達到8.5%。
寮國是個農業國家,工業基礎薄弱;自1986年實行革新開放以來,寮國逐步建立市場經濟體系,經濟得到較快發展。中國一直重視加強與寮國的經貿關係,經濟合作不斷深入發展,2015年,中寮雙邊貿易額已達27.81億美元。
寮國副總理宋賽在今年9月出席中國-東盟博覽會時提出,寮國將變「陸鎖國」為「陸聯國」的戰略。
雲南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方芸稱,一直以來,中寮經濟聯繫十分密切,如今,各種合作機制的建立和溝通交往的頻繁,也使寮國與東盟各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 「在『瀾湄合作』機制的構建中,寮國占有重要的地位,未來各國間的共同發展之路還很長。」
中國助推動賽色塔經濟區
2010年6月16日,中寮雙方簽署《寮國首都萬象綜合開發項目諒解備忘錄》;2016年5月,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中寮聯合聲明》,明確提出「推動萬象(永珍)賽色塔綜合開發區建設取得新進展。」
永珍賽色塔綜合開發區,位於寮國首都永珍市主城區東北方17公里處,是寮國國家規劃中重點發展的工業新區和萬象未來的新城區,項目佔地11.49平方公里,周邊交通便利,毗鄰寮泰友誼大橋和已開工建設的中寮鐵路,能夠很便捷的通達泰國、中國和寮國全境。
目前,園區經過6年時間的建設發展,來自中國、香港、寮國、泰國、新加坡、土耳其、奧地利、日本共8個國家和地區的33戶企業進駐開發區,投資總額約3.5億美元,初步形成了產業規模,投資行業涵蓋農產品加工、清潔能源生產、物流商貿、機械製造、行業標準建設等;其中規模較大入區企業有寮國新希望有限公司和寮中東岩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賽色塔綜合開發區負責人說,將以此為契機,在寮國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在中國「一帶一路」和「走出去」戰略的指引下,捉住寮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機遇,以服務寮國經濟發展和促進中寮雙邊經貿合作為使命,承接中國優勢產能轉移和加強國際產能合作,吸引中國優秀企業投資寮國。
寮國建大壩賣電賺錢
寮國已知會其他東南亞國傢夥伴,將在湄公河幹流上修建第三座水力發電大壩。
湄公河委員會(由寮國、柬埔寨、越南、泰國組成的共同管理湄公河的一個地區組織)在聲明中說,該委員會已收到了寮國的相關通知,寮國將開始帕蓬(Pak Beng)大壩的跨界磋商活動。
此前,寮國已就沙耶武里大壩和敦薩洪大壩進行過磋商,儘管其他國家、科學家和環保專家激烈反對,寮國還是「一意孤行」地推動了這兩個大壩項目。
其他國家反對
寮國將利用其山區地形優勢,通過在湄公河上修建一系列大壩,把自己打造成為「亞洲電池」國家。擬建的帕蓬大壩位於山區的茂密的熱帶雨林區域,當地百姓「靠河吃河」。坊間流傳泰國能源業巨頭Electricity Generating Holding Public Co. Ltd和一家中國合資夥伴合作,將從帕蓬水電站進口電力產品,而帕蓬大壩的修建將直接影響寮國的25個村莊以及泰國的2個村莊,大概要重新安置6700名村民。
有關評論家認為大壩的修建將會危及湄公河區域6000萬到7000萬人口賴以為生的野生漁業和水稻種植,並會對下游的柬埔寨、越南造成嚴峻影響。
湄公河支流上早已修建了數十個大壩,已讓湄公河流域處於極大壓力之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22/node134733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